-
公开(公告)号:CN107913648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11019286.8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0/00 , B01J2219/00184 , B01J2219/00186 , C10G29/02 , C10G2300/10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井硫化氢处理的高压管道气液反应器及其处理方法,所述的反应器由供气单元、溶气混合反应单元和自动控制单元组成;供气单元与溶气混合反应单元相连接,并为溶气混合反应单元提供所需的氧气,自动控制单元检测溶气混合反应单元中各节点硫化氢含量和溶解氧含量,同时控制溶气混合单元各节点的氧气的供给量。本发明采用管道式反应器,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方便;在高压下进行处理,无硫化氢气体的减压释放和增压外输过程,能耗低;采用多级供气,气体分布均匀,溶气效率高,气体利用率高,处理效果好,硫化氢去除率达99.5%以上。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油井硫化氢处理工艺中。
-
公开(公告)号:CN107806338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610762686.7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成因稠油形成过程的模拟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模拟用原油的选择,选择与试验油藏的稠油具有相同烃源岩的原油,且未发生生物降解或者发生过轻微降解的原油;降解原油用菌群的富集,能够降解原油产甲烷气的菌群;模拟油藏环境的构建;试验结果分析。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模拟相似程度高的特点,实现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际油藏几千万年完成的降解过程,填补了原油微生物稠化过程研究方法的空白;本发明方法获得的数据对稠油形成机理以及稠油和伴生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794285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610765724.4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固体培养基单菌落的制备;茄瓶种子液的制备;血清瓶种子液的制备;一级种子液的制备;二级种子液的制备以及工业级发酵液的制备。所述的驱油用生物聚合物的现场应用包括油井堵水和水井调剖两个方面。本发明的生物聚合物为生物发酵产品,属于纯天然物质,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生物聚合物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廉价的豆粕作为蛋白营养,大大价低了发酵成本,有利于工业化推广生产;本发明的生物聚合物自身具有明显的增稠作用,粘度达到5000mPa.s以上,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和耐温、抗盐特性,油藏的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3573231B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210255158.4
申请日:2012-07-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强敏感性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利用高温粘土稳定剂、缓释酸液体系、高效驱油剂和二氧化碳在敏感性稠油油藏开发中组合应用,改善单井开发效果,提高敏感性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新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首先利用温敏缓释酸液体系对近井地带污染进行处理,接下来注入液态二氧化碳,注汽前利用高温粘土稳定剂对油层进行保护,注汽过程中伴注高温驱油剂体系。然后经过关井焖井、开井放喷后,在井内下入泵进行连续采油。经现场试验表明,直井平均周期油汽比达到0.4,水平井平均周期油汽比达到0.6,周期产油量超过1000t,室内实验表明,在敏感性稠油油藏开展该项发明涉及工艺,油藏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3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156083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510695467.7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价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评价方法的构建。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科学准确;利用该方法筛选出的区块现场试验效果好,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156083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95467.7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价内源微生物驱油藏适应性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与原油作用效果评价;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双管岩心驱油效果评价;三维物模驱油效果评价;评价方法的构建。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科学准确;利用该方法筛选出的区块现场试验效果好,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171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1585430.5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30/1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藏数值模拟理论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Abaqus中实现材料属性随机非均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待模拟岩石的几何数据,通过工程处理软件建立在几何特性上与待模拟岩石相符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采集待模拟岩石的材料属性数据及占比分布;编写脚本程序,在程序内嵌入对应Weibull函数的分布公式;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打开并运行编写好的脚本文件,通过脚本创建多种材料,并将材料赋予之前创建好的实体模型中,使各项材料按照设定的Weibull函数分布方式分布与有限元模型中,建立非均质模型。本发明所述方能够提升材料模拟的精确性,解决非均质材料建模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0435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0263006.2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原油色谱参数监测调控微生物单井吞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油井;(2)、筛选适合采油功能微生物生长的激活剂体系;(3)、开展室内物模驱油试验,确定激活后的采油功能微生物的驱油效果;(4)、取经过步骤(2)筛选的激活剂体系激活后的油井的原油进行全烃气相色谱分析,得到反映采油微生物对油井原油有效作用的参数;(5)、确定焖井时间与反映采油微生物对油井原油有效作用的参数之间的关系;(6)、确定生产时间与反映采油微生物对油井原油有效作用的参数之间的关系;(7)、根据步骤(5)确定的焖井时间;步骤(6)确定的生产时间对油井进行调整,然后根据油井监测结果调整二次微生物吞吐。
-
公开(公告)号:CN115873737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36823.3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N‑5,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584。上述地衣芽孢杆菌在石油开采中、在微生物单井吞吐中、在微生物驱油中、及在页岩油开采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提供的地衣芽孢杆菌BN‑5具有很强的降低表面张力、乳化降粘能力,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5%;2、该菌株发酵液应用于微生物单井吞吐,平均单井增油量大于300t;该菌株发酵液应用于微生物驱油,井组平均日增油4t以上;3、该菌株发酵液应用于非常规页岩油开采,平均单井增油200t,有效期200d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583922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110731.8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延缓油井管柱腐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目标油井微生物的初筛;(2)激活剂筛选;(3)依据挂片腐蚀速率和缓释率,采用动态质量损失法确定微生物和激活剂现场注入量;(4)依据产生物膜菌的菌浓,采用物理模拟法确定现场注入周期;(5)现场实施及效果评价,其中效果评价的依据为试验井区躺井率、油井的检泵周期、投入产出比。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油藏适用范围广;(2)激活剂对人体无毒无害,不会对地层产生伤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3)安全便捷。(4)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和现场试验效果好,现场试验成功率100%,投入产出比大于1:15,有效期大于5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