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8667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710287764.7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8/18 , B01J8/26 , B01J8/38 , C07C1/20 , C07C2/86 , C07C11/02 , C07C15/08 , B01J8/1836 , B01J8/1872 , B01J8/388 , B01J2208/00327 , C07C2/864 , C07C2/86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甲醇和/或二甲醚与苯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的湍动流化床反应器、装置和方法,解决或改善了甲醇和/或二甲醚与苯生产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过程中MTO反应和烷基化反应之间的竞争问题,实现MTO反应和烷基化反应的协同作用,通过控制传质和反应,协调、优化烷基化反应和MTO反应的竞争,使之协同作用,提高苯转化率、对二甲苯收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该湍动流化床反应器,包含第一反应器进料分布器和多个第二反应器进料分布器,所述第一反应器进料分布器和多个第二反应器进料分布器沿所述湍动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区中气体流向依次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672044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643077.6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 Y02P3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含氧化合物制低碳烯烃工艺中提高低碳烯烃收率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氧化合物制低碳烯烃的方法,以包含k个二级预积碳区(k≥1)、n个二级反应区的多级密相流化床为反应器(n≥1)和包含m个二级再生区(m≥2)的多级密相流化床再生器为主体设备,通过将分离段所得碳四以上的烃回炼,或者在反应区添加石脑油、汽油、凝析油、轻柴油、加氢尾油或煤油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催化剂积碳量、碳含量均匀性难以控制,低碳烯烃收率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285858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110178238.X
申请日:2011-06-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取丙烯的方法,其中含有乙烯的气态物料与含有甲醇和/或二甲醚的气态物料在同一个反应区进行反应转化,且该反应区由采用同一种固体酸性催化剂的n个(n为不小于2的整数)串联的次级反应区组成,其中各个次级反应区的次级重时空速符合以下关系:0.8≤WHSVm/WHSVm-1≤1.2,其中m为2至n的整数,WHSVm和WHSVm-1分别为第m个次级反应区和第m-1个次级反应区的次级重时空速;从最后一个次级反应区中得到的流出物中含有乙烯、丙烯、碳数不小于4的烯烃和其它烃类,该流出物经分离得到丙烯产品、含有乙烯的气态物料和含有碳数不小于4的烯烃的物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870634A
公开(公告)日:2010-10-27
申请号:CN200910135608.4
申请日:2009-04-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C4/06 , C07C11/04 , C07C11/06 , C07C11/08 , C07C15/04 , C07C15/06 , C07C15/08 , C10G11/05 , C10G11/18 , C10G11/20 , B01J29/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一种通过流化床催化裂解从饱和碳氢化合物制取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方法,用于从饱和链状烷烃、环烷烃或以饱和链状烷烃、环烷烃为主的原料生产低碳烯烃和BTX。饱和链状烷烃和饱和的环烷烃占反应原料的50-100%。饱和碳氢化合物与水蒸气同时通过流化床反应区,与催化剂在600-700℃、压力为0.1-0.4MPa、质量空速为0.3-10h-1反应条件下接触反应,生成低碳烯烃和芳烃。所用的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20-60%的ZSM-5型分子筛、40-80%的氧化硅和氧化铝粘结剂和载于其上的0.1-4.6wt%的稀土元素和0.1-4.6wt%的磷。
-
公开(公告)号:CN101157593B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710064232.3
申请日:2007-03-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甲醇或/和二甲醚为原料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将甲醇或/和二甲醚按一定比例分为三个反应区进料,通过调节三个反应区进料的比例和各个反应区的反应条件得到所需的烯烃产品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01417235A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710176269.5
申请日:2007-10-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一种甲苯甲醇烷基化高选择性制对二甲苯和低碳烯烃移动床催化剂。该催化剂是将具有一定酸性和孔结构的分子筛与含硅或铝的无定形粘结剂混合制备成1-2mm球形颗粒,然后使用P、La调变其酸性,再经硅氧烷基化合物修饰其表面酸性和孔结构得到移动床催化剂。该催化剂用于甲苯甲醇高选择性制对二甲苯和低碳烯烃反应,产物中对二甲苯在二甲苯异构体中的选择性大于99%,乙烯和丙烯在C1-C5组分中选择性大于90%。
-
公开(公告)号:CN101130466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610112558.4
申请日:2006-08-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1/20 , C07C2529/85 , Y02P30/42 , C07C11/02
Abstract: 一种由甲醇或/和二甲醚制取低碳烯烃的流态化反应装置的开工方法,包括利用开工辅助热源将循环流态化催化反应装置的催化剂床层加热到200℃或300℃以上后向反应器输送甲醇或二甲醚原料,反应放热使反应系统装置快速升温到指定温度,从而使系统迅速达到正常运行状态。此方法适用于放热型流态化催化反应装置的开工过程,能够简化设备和操作,节省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121522A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610152274.8
申请日:2006-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磷硅铝分子筛合成母液利用方法,涉及分子筛合成技术领域,通过将磷硅铝分子筛合成晶化后过滤的母液进行回收,将母液作为同类型分子筛合成原料的一部分,再根据配比补加相应的新原料制备合成分子筛初始凝胶混合物。本发明方法可以将磷硅铝分子筛合成母液中未参与反应的组分进行循环再利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分子筛的合成收率,另一方面,由于母液中微晶的存在,可以缩短晶化时间,从而大大降低分子筛的合成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121145A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610160682.8
申请日:2006-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nventor: 刘中民 , 田鹏 , 许磊 , 杨立新 , 吕志辉 , 齐越 , 何长青 , 魏迎旭 , 张今令 , 孟霜鹤 , 李铭芝 , 袁翠峪 , 王贤高 , 杨越 , 陆晓 , 朱书魁 , 谢鹏 , 孙新德 , 杨虹熠 , 王华 , 李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7/04 , B01J23/74 , B01J29/84 , B01J29/85 , B01J37/0045 , B01J37/038 , C07C1/20 , Y02P20/52 , Y02P30/42 , C07C11/04 , C07C11/02 , C07C11/06 , C07C11/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含氧化合物转化制烯烃微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体系由氧化硅、氧化磷及氧化铝构成,亦可同时含有碱土金属氧化物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各组分质量含量为氧化硅2~60%,氧化磷8-50%,氧化铝20-70%,碱土金属氧化物0-10%,过渡金属氧化物0-20%,且满足各组分质量含量之和为100%。其特征在于采用特定的磷酸硅铝分子筛或含过渡金属的磷酸硅铝分子筛(如SAPO-34)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与其它含各氧化物组分的原料及作为造孔剂的有机化合物(如天然产物田菁粉)混合,制成具有一定固含量的浆料,经充分胶磨后,喷雾干燥并高温焙烧,制成具有适宜粒度分布、磨损指数和较高催化性能的微球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579617A
公开(公告)日:2005-02-16
申请号:CN03133677.9
申请日:2003-08-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活性氧化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活性氧化铝催化剂的成分为:Na 0.8~0.1wt%,Fe<0.1wt%,余量是大于99wt%纯度的氧化铝;制备方法:以氢氧化铝粉和/或一水软铝石粉为原料,将氢氧化铝粉和/或一水软水石粉与去离子水配制的硝酸溶液充分搅拌混合,然后挤条成型,再于100℃~150℃下干燥2~8小时,最后400℃~600℃焙烧3~20小时,过筛,制得成品活性氧化铝。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合成硫醚及硫醇,特别是二甲基硫醚与甲硫醇的选择性和产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