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53354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11008.7
申请日:2016-01-07
IPC: H02P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六相同步电机-变流器系统开关频率电流谐波计算方法,其技术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参考电压矢量;根据所采用调制方式确定参与合成电压矢量及其作用时间;计算单个中断周期内的磁链脉动;计算单个基波周期内的开关电流谐波有效值平方;计算定子单相绕组开关电流谐波有效值。本发明对不同调制方式的开关频率电流谐波数学解析式进行推导与分析,与传统的仿真实验确定开关频率电流的方式相比,节省了大量时间;并且根据开关频率电流数学解析式和电压调制比的范围,确定在整个线性调制区域内的最大开关频率电流谐波值,从而为电机的发热特性确定以及机侧变流器电抗器参数确定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303468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11485.7
申请日:2015-11-20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智能电网建设综合评价方法,其技术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或选用普遍认可的智能电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步骤2、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步骤3、建立指标数据相关系数矩阵并求解该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生成主成分表达式;步骤4、计算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确定主成分个数;步骤5、构造综合主成分评价指标函数,给出智能电网发展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步骤6、建立主成分因子负载矩阵,对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本发明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智能电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简化并重构,对落后地区的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建议。
-
公开(公告)号:CN10352925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447177.1
申请日:2013-09-26
IPC: G01R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二次端子短路接线排,该组合式二次端子短路接线排由任意数量的插块依次首尾相接组合连接构成,插块由本体、接线插头、接线插孔及弹性铜片构成,本体的一侧带有倒梯形凹槽,对侧带有与倒梯形凹槽形状相对应的齿,本体中设置有接线插孔、弹性铜片,接线插孔与弹性铜片电气连接,接线插孔与接线插头的一端电气连接,接线插头的另一端直接插接在二次接线柜内的二次接线端子上;本发明可对二次接线端子排上任意连续的端子进行短接,并可通过外接试验线引出连接到其它部位,小巧灵活,在接线操作时,可在将所需数量的插块拼接完毕后,再直接插接在对应的接线端子上,减少了试验线的使用,操作简便,降低了接线时发生错误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5184406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62423.7
申请日:2015-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数据中心备用能源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建立数据中心负荷模型、广义储能系统模型、移动发电车模型;确定用户UPS和电力公司移动发电车信息;确定停电后不同时段内必保负荷大小;确定应急能源系统供能策略;基于数据中心负荷模型、储能系统模型、移动发电车模型确定应急能源系统容量构成,最后建立基于广义储能和移动发电车的备用电源系统容量优化模型。本发明基于广义储能系统和移动发电车配合的数据中心备用能源系统容量优化设计方法,在满足数据中心高可靠性供能,以及绿色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配置冷储能系统,可大幅降低自备能源系统中昂贵的电储能系统容量,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045937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91174.4
申请日:2015-09-17
IPC: G06F1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10/45 , G06F17/30542 , G06F17/304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效检测数据冗余方法,在相关应用中输入关键词,并同时后台oracle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模糊查询,来查找相匹配的信息。如果查询匹配,则在后台查找过程中,如有相应的数据信息,则进行提示,并将相关信息进行显示,来供用户进行选择使用;若在查询过程中,出现多条相同的数据,则取基础数据信息完整的数据。如果查询不匹配,则在后台查询过程中,如无相应的数据信息,则进行提示,请重新录入并保存数据通过数据核查、验证现有数据,对必要数据进行查询验证,来达到供应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并避免造成冗余数据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347344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384469.5
申请日:2013-08-29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有源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负荷削减模型及其实现方法,该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孤岛期间用户停电量最小,约束条件为对于孤岛期间的任一蓄电池放电时刻,岛内所有蓄电池组能够释放的最大功率与所有分布式电源的出力之和不小于该时刻岛内的总负荷,该模型实现方法能够计及孤岛中多个蓄电池组的综合影响,在孤岛运行的每一时刻,每个蓄电池组需要释放的功率按照其当前时刻的大小成比例分配,需要吸收的功率按的大小成比例分配。本发明能够计及孤岛内负荷、DG出力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荷电状态蓄电池的充放电条件约束与运行约束,用于指导有源配电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精确定量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6346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61095.7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宝坻供电分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 , 天津大学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源数据的碳排放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能源消耗数据和用电数据,获得重点行业历史碳排放量和用电量;步骤2,基于历史碳排放量和用电量,获得历史碳排放电力系数;步骤3,采用SARIMAX‑XGBoost模型优化碳排放电力系数;步骤4,采用改进的PSO‑LightGBM算法构建重点行业用电量预测模型;步骤5,基于优化后的碳排放系数和预测的用电量,建立重点行业碳排放预测模型。该方法通过对重点行业的能源数据进行优化,能够提高碳排放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的能源清洁低碳工作的优化提供优化依据,能够实时监测碳排放情况,掌握碳排放情况的整体发展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60675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97013.2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IPC: G06F18/24 ,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48 , G06N3/09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AN生成对抗式网络的电网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从服务器上随机抽样采集电网正常运行的数据;S2、对电网正常运行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S3、采用GAN网络作为异常数据检测的模型,构建GAN网络模型,包括构建生成器和判别器;S4、训练GAN网络模型,先使用真数据训练判别器,然后生成器生成假数据输入到判别器训练生成器,再使用假数据和真数据同时训练判别器,最后固定判别器参数,训练生成器;S5、利用训练好的GAN模型对电网实时运行数据进行异常数据检测。本发明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对异常事件的响应能力以及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5042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71844.8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N20/20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集群协同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分布式能源集群系统物理环境模型;步骤2、构建与分布式能源集群系统交互的多智能体模型;步骤3、构建分布式能源集群系统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框架,建立基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协同优化算法;步骤4、基于步骤3所建立的协同优化算法和步骤1所构建的物理环境模型对步骤2所建立的多智能体进行响应的训练和测试,完成参数的更新,进而获得训练好的多智能体,若观测到存在节点有电压违规现象,则调用训练好的多智能体进行输出动作的调整。本发明能够在分布式能源集群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增加新能源发电量,减少损耗,提高新型能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60634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13270.1
申请日:2023-08-14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9/40 , G06F18/23213 , G06F21/62 , H04L9/08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数据隐私保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隐私保护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本地对用电数据进行加噪和聚合处理,形成聚类结果;在各边缘网关利用聚合处理后形成的聚类结果数据对局部隐私保护模型进行训练;对各个边缘网关训练的局部隐私保护模型的参数进行分割,并在各边缘网关之间构造共享密钥;将分割后的参数传输至云端,传输过程中通过共享密钥对分割的参数信息进行加密;在云端重构分割后的参数,并通过重构后的参数对中心隐私保护模型进行更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解决了模型训练更新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数据及参数泄露问题,实现了业务数据隐私保护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