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塔基础冻融损伤处理方法
    8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7166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328054.6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杆塔基础冻融损伤处理方法,其一,在裂缝处开凿凹槽,置入多个小块永磁体排列成矩阵磁体,注入磁性浆液,浆液吸附汇聚在磁块托架与裂缝槽壁之间;其二,在承台内加设冻融防治结构层,由多个小单元体构成,每个长方体钢笼上下两个面设有挡板,六个面均设有向内凹陷的橡胶囊,中间放入电磁铁,电磁超声波振动棒与交变电流作用下的电磁振动,浆液能进入更加细小的裂缝,填充密实;其三,在承台内加设填充结构层,充磁后的废弃铁矿渣掺入混凝土拌合填筑夯实在钢笼内,具有一定磁性,结构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冻融产生裂缝时,再通过注浆嘴向裂缝内注浆。利用磁性浆液配合永磁铁、电磁铁及磁性物质进行冻融行修复,填充效果显著提高。

    一种电力系统恢复策略设计方法
    8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357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42137.0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恢复策略设计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与调度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输电系统故障元件修复时间和光伏发电系统的修复时间准确确定灾后电力系统的最快恢复时间,先根据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应急响应时间、输电系统的故障情况配合所采用的故障元件维修方式,确定输电系统故障元件的修复时间,再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故障情况、所处环境因素配合所采用的修复方式,确定光伏发电系统修复时间,并取各子系统的最长修复时间作为灾后电力系统的最快恢复时间,结合输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的修复方式,形成电力系统恢复策略方案。本发明实现了对灾后电力系统负荷水平的快速恢复,为保障灾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依据。

    基于新型趋近律的集热子系统滑模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3193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21885.8

    申请日:2023-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新型趋近律的集热子系统滑模预测控制方法,属于集热子系统滑模预测技术领域,包括:构建太阳能集热场动态模型,进行集热子系统滑模预测控制,操纵熔盐流速q保证集热场工质出口温度接近设定值;集热子系统滑模预测控制包括设计滑模预测模型、反馈校正、设计滑模参考轨迹、控制律的设计。本发明相较于幂次趋近律加快了跟踪集热场熔盐出口温度的时间,加快了集热系统响应时间;采用基于一种新型趋近律的SMPC时,系统的超调量为1.2%,而采用基于幂次趋近律的SMPC时,系统超调量为1.8%,因此减小了集热系统的跟踪误差,提高了集热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一种发电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7888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789953.X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数据、建立风力发电机系统模型、建立故障诊断模型、确定是否故障、确认故障类型和完善故障诊断模型,本方法采用建立风力发电机系统模型和故障诊断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多维聚类算法对样本数据和故障诊断模型无法识别故障类型的故障数据进行聚类,不断调整初始聚类中心集,并选择聚类正确率最高的故障类型作为运行故障数据对应的故障类型输出。本发明属于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发电故障诊断方法,解决了存在故障诊断模型无法识别故障类型的数据的问题、由于诊断方法过于单一而导致的诊断效率低,诊断错误率高的问题和样本数量不足的问题。

    一种工业园区能源结构与碳排放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9317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763920.8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园区能源结构与碳排放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属于环保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变量数据自然对数处理;Pesaran CD检验;时间序列数据趋势分析;CIPS变量单位根检验;变量协整关系检验;构建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本发明通过对工业园区中可再生能源消费、非可再生能源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一种科学、精确、实用的工业园区能源结构与碳排放关系的分析方法,为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碳排放控制措施和能源调整方案;能够为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绿色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