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氢转移精制甲醛衍生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3289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113913.3

    申请日:2023-02-10

    IPC分类号: C07D323/06 C07D317/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氢转移精制甲醛衍生物的方法;将Cu系催化剂或Ni系催化剂装入反应器中,在150~450℃,含氢气氛中活化处理;随后,在0~0.1MPa,60~150℃,惰性气氛下,向反应器中泵入粗制的残留氢供体的三聚甲醛混合物或残留氢供体的1,3‑二氧五环液体混合物,利用三聚甲醛混合物或1,3‑二氧五环混合物体系中残留的甲醛和水及微量甲酸为氢供体将甲醛、甲酸、甲酸甲酯加氢成易于分离的甲醇,获得仅含甲醇和水的三聚甲醛或1,3‑二氧五环,进一步通过再经简单蒸馏精馏分离后即获得高纯度的三聚甲醛或1,3‑二氧五环;通过利用氢转移精制甲醛衍生物的方法的设计以解决三聚甲醛或1,3‑二氧五环生产中杂质脱除特别是脱醛、脱酸的难题。

    一种含硫高折射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3044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00755.6

    申请日:2024-05-31

    IPC分类号: C08G64/30 C08G64/20 C08G64/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硫高折射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高折射聚碳酸酯材料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如何开发兼具高折射率和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树脂材料以满足其在高精密光学仪器中的应用要求的问题。本发明在富含苯环的联萘结构单体中,引入硫元素,可以进一步提升聚碳酸酯树脂的光学折射率,并且有较大的阿贝数。此外,本发明提供的聚碳酸酯材料还兼具高分子量的优点,满足其作为光学树脂在光学元器件领域的应用要求。

    一种高折射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406223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638231.9

    申请日:2024-05-22

    IPC分类号: C08G64/30 C08G64/08 G02B1/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具高折射率和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富含苯环的二羟基化合物与具有一定柔性的含硫含苯环的二羟基化合物进行组合制备聚碳酸酯树脂,使得所制备的聚碳酸酯树脂保持较高折射率性能的同时,兼具高分子量的优点,同时还具有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阿贝数和高透光率的优点,满足其作为光学树脂在高精密光学仪器领域的应用要求;能够用于制备高精密光学仪器的光学透镜。

    一种共聚型聚碳酸酯树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089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061433.1

    申请日:2024-01-16

    IPC分类号: C08G64/30 C08G64/06 C08L69/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折射聚碳酸酯树脂及共聚碳酸酯树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聚型聚碳酸酯树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含通式(III)所示结构单元通式(II)所示结构单元和/或通式(I)所示结构单元;通式(I)所示结构单元中,X表示碳原子数在1~4的直链烷基,R1,R2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1~3的烷基、碳原子数6~10的芳基,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1~4的整数;通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中,Y表示碳原子数在1~4的直链烷基,c和d分别独立地表示1~4的整数;通式(III)所示的结构单元中,Z表示碳原子数在1~4的直链烷基,e和f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折射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树脂以满足高精密光学仪器中对于成像透镜的应用要求。

    核壳结构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5257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25924.2

    申请日:2023-05-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核壳结构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应用,包括内核,内核的材料为单质硅;外壳,外壳由内至外设置有C‑SiOx层、TinSi(1‑n)Ox层、锂钛层及碳层。本发明通过提供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硅负极材料,外壳前驱体在烧结过程中交联锚定于单质硅的表面。核壳结构经交联存在,并非彼此独立,而是以Si‑O、Si‑C、Si‑O‑Ti的价键作用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离子导电性,又能对硅颗粒的体积膨胀力起到一定作用,降低电极裂纹的产生,进而降低电解液的消耗,提高整个电极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IIG-A双受体共轭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9647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44291.2

    申请日:2023-04-23

    IPC分类号: C08G61/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IIG‑A双受体共轭聚合物,其结构式为:其中,A为有吸电子能力的受体单元;R1为C6~C2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n的取值范围为10~100的整数;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共轭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异靛蓝或其衍生物的芳基溴化单体IIG‑Br和含活泼H原子的芳杂环单体作为起始原料,在溶剂中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即得到所述IIG‑A双受体共轭聚合物;其一方面可以降低聚合物LUMO能级,有利于电子传输和降低聚合物能隙,另一方面具有合成步骤少、原子经济性高、避免使用危险试剂和产生有毒副产物等优点。

    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146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08254.9

    申请日:2023-03-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羟基化硅颗粒、羟基化碳纳米管与亚氨基二乙酸经脱水得到。本发明提供的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通过共价键作用将硅颗粒锚定于碳纳米管上,既能增加碳纳米管和硅颗粒分散的均匀性,提高电子传输能力,又能对硅颗粒的体积膨胀力起到一定反作用力,降低电极裂纹的产生,进而降低电解液的消耗,提高整个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无需复杂的操作流程,工艺条件要求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