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22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23735.X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H02J3/28 , H02J3/32 , H02J3/00 , H02J15/00 , H02J7/34 , G06Q10/0631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F17/11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综合能源微电网共享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的三层规划方法,其步骤包括:上层共享混合储能系统决定储能类型租赁容量,使用PSO算法生成租赁容量信息并发送至中层;中层综合能源微电网根据租赁容量信息和电网价格选择储能使用情况,通过Gurobi求解MILP问题,计算储能运行功率及设备输出,结果发送至底层;底层功率分解分配层根据优化功率结果调整租赁容量和功率分配,使用改进的ISSA‑VMD算法重构功率信号并分配给储能机组,结果反馈至上层和中层;中层再次计算储能运行功率及设备输出情况,并传递信息至上层;上层根据新租赁容量和储能运行功率情况计算目标函数值,通过PSO算法迭代优化,直至收敛,最终确定最佳储能租赁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72002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1039672.X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生深空能源高效转化供冷供热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转化装置、辐射制冷装置、旋转支架、倾角调节部件和支撑底座;太阳能转化装置与辐射制冷装置以相互垂直的方式连接在旋转支架上,旋转支架连接在倾角调节部件上,倾角调节部件连接在支撑底座上;倾角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旋转支架与地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旋转支架用于带动太阳能转化装置与辐射制冷装置转动,以使得太阳能转化装置的向阳面始终与太阳照射光线垂直的同时,辐射制冷装置的反射面始终与太阳照射光线平行。本发明能在同一区域实现太阳能和辐射能两种深空能源的高效率转化和同时叠加利用,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能源利用率和能量密度,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5043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371520.3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中化学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木质纤维素水解制备对羟基肉桂酸类产物的连续化制备方法,以高压单螺杆挤出机为反应装置,该反应装置包括:生物质加料单元、进料混合模块、螺杆反应单元、加热模块、产物收集单元和冷却模块。在进料单元中,生物质通过螺杆传输进入混合模块,并与泵入的碱液均匀混合后输送至加热的螺杆反应区。调节螺杆转速控制反应停留时间,反应产物在收集罐中冷却,并被收集到产物储罐中,利用螺杆反应器的传输和混合效果,提高反应过程的传热传质效率,能在数分钟内完成目标产物从生物质中的水解制备,目标产物生产效率高,利于进行连续化生产,操作简单,人工成本低,能为农林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生产阿魏酸和对香豆酸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37415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29117.9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F24D18/00 , F24D3/18 , F25B29/00 , F24S20/00 , H02S40/44 , F24D101/40 , F24D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光热储能热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包括光伏光热组件,所述光伏光热组件的电量输出端分别与储能组件、空气源热泵机和需求模块连接,所述需求模块与电网连接;所述光伏光热组件的出气端和空气源热泵机的第一进气端相连接,空气源热泵机的第二进气端用于接入需求模块废气;所述光伏光热组件的出水端和蓄能水箱的第一进水端相连接,蓄能水箱的第一出水端和光伏光热组件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的出水端和蓄能水箱的第二进水端相连接,蓄能水箱的第二出水端和空气源热泵机的进水端相连接。本发明具有提高超低温制冷能力、节约用电、低碳排放、通用性强、结构简单、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3715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916549.4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C08F220/34 ,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C08F220/58 , H01G11/62 , H01G11/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内盐两性离子聚合物及锂内盐两性离子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通过自由基共聚将含双键的季铵型离子液体季铵离子和含双键磺酸锂盐中磺酸根结合在一起,合成了一种含锂内盐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并由此得到了两种聚合物电解质,相比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有机液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热稳定性、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化学窗口,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可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硫电池或太阳能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36817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93316.9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木质素单酚选择性氢解的方法。一种催化木质素单酚选择性氢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生物质油酚类化合物和钌基催化剂加入反应容器中,充入氢气,氢气压力0.5~3.0MPa,反应温度100℃~200℃,反应时间1~5h下,反应制备饱和加氢产物。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使用钌基催化剂对酚类化合物进行加氢脱氧,实现酚类化合物向高附加值含氧化合物的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945096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010685130.9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换向阀和高效换热器;两蓄热室设有烟气入口、空气出口、烟气出口、空气入口;换向阀为四通阀,设有可切换的烟气入口/空气出口和换向阀烟气出口/空气入口、以及固定的换向阀烟气出口和换向阀空气入口;换向阀烟气入口/空气出口、换向阀烟气出口/空气入口以切换方式分别连接蓄热室烟气出口/空气入口、蓄热室空气入口/烟气出口;高效换热器包括高效换热元件;换向阀烟气出口、换热器空气出口与高效换热器的接口相连。本装置解决了蓄热室阻力大、排烟温度高的问题,降低了排烟热损失和系统功耗,提升了烟气余热回收的效果,降低了产品的天然气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3092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590850.1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F2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辅助煤粉预热型双燃料燃烧器,属于燃烧设备领域,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及预燃烧器组件,其中,所述燃气管道内具有用于输送生物质燃气的燃气通道,所述一次风混合管道与所述外补燃风管道之间限定形成有混合煤粉和空气的一次风通道,且所述一次风混合管道的外周壁与所述二次风管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形成有二次风通道。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生物质气化燃气与煤粉在同一个燃烧器内燃烧,使得生物质燃气能够辅助煤粉预热、预燃,能够实现燃烧器在低负荷下稳定燃烧;有利于取代传统的投油稳燃方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同时降低电厂燃油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29807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32960.4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碳联合的需求响应调度决策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分布式能源响应调度领域。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端信息数据;信息数据包括配电网端的运营商对应的电碳联合节点边际电价信号;信息数据是基于配电网侧电碳联合的节点边际电价模型确定的;节点边际电价模型是配电网端的运营商采用配电网分支流算法确定的;确定用户侧需求响应模型;用户侧需求响应模型是基于信息数据,以电力系数最小为目标构建的;采用马尔可夫决策对用户侧需求响应模型进行数学转换,并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进行迭代优化求解,得到调度决策方案,以对用户端的用户侧负荷与分布式能源发电进行协调。本申请旨在实现分布式能源与用户负荷的协调调整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746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09634.5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G16C10/00 , G16C20/10 ,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泥热化学处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污泥阴燃温度及阴燃速度预测的通用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污泥样品特性参数和确定污泥阴燃过程的反应条件;基于所述污泥样品特性参数和所述反应条件,通过等温阴燃失重方法获取污泥本征阴燃动力学参数;依据所述污泥本征阴燃动力学参数,通过大活化能渐近法求解污泥阴燃过程的传热传质守恒方程,从而构建污泥阴燃通用模型;基于所述污泥阴燃通用模型,预测不同空气流速下的污泥阴燃温度和阴燃速度。本发明可以实现多源高湿污泥阴燃温度及阴燃速度的精准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