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跨模态脑功能连接图谱的书写能力脑指纹构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6641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0542726.1

    申请日:2024-04-30

    Inventor: 杨炀 毕鸿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跨模态脑功能连接图谱的书写能力脑指纹构建方法及系统,收集用户的书写行为数据;采集用户执行书写任务态和静息态下的神经影像数据;执行相关性分析,并识别出显著相关的大脑功能连接特征和行为指标;利用大脑功能连接特征和行为指标,构建跨模态一般性的脑功能连接关键特征,建立脑指纹预测模型;收集新用户的书写行为数据和神经影像数据,对脑指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系统包括行为数据收集装置、磁共振成像扫描机,行为数据收集装置收集书写行为数据,磁共振成像扫描机采集用户任务态和静息态下的神经影像数据;在数据处理装置中建立脑指纹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映射出与书写能力的个体差异相关联的脑功能连接特征。

    用于提高工作人员密闭狭小环境适应能力的训练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3278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262408.4

    申请日:2025-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工作人员密闭狭小环境适应能力的训练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密闭狭小环境模拟子系统、情绪状态分布预测子系统以及情绪状态调控子系统;密闭狭小环境模拟子系统用于模拟密闭狭小空间中的恐惧虚实结合场景、焦虑虚实结合场景和疲劳虚实结合场景;情绪状态分布预测子系统用于预测工作人员在选定虚实结合场景下产生的恐惧情绪占比、焦虑情绪占比、疲劳状态占比和总情绪状态强度;情绪状态调控子系统用于根据恐惧情绪占比、焦虑情绪占比以述疲劳状态占比中的最大值选择针对性的调控方式进行情绪状态调控;情绪状态调控子系统还用于根据总情绪状态强度判定是否停止训练。本发明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工作人员在密闭狭小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一种基于感觉运动同步的心流体验闭环调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708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143241.X

    申请日:2025-02-10

    Inventor: 吕雪靖 胡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感觉运动同步的心流体验闭环调控方法及系统,获取用户初始脑电数据,提取与心流体验相关的频域周期性和非周期性脑电特征,得到初始脑电特征值,以预定节奏随机呈现节律性感觉刺激,用户执行相应行为反应;计算感觉运动同步性指标;根据感觉运动同步性指标与预设区间,通过调整节奏使感觉运动同步性指标稳定于预设区间;再次提取频域周期性和非周期性脑电特征,计算相对初始值的变化量;结合变化量及预设标准,对感觉刺激呈现节奏是否调整做出判断;若需调整节奏,重复执行前述步骤,直至将各脑电特征值的变化量调整到预设标准。本发明系统能够自适应地调整交互内容,根据用户的脑电特征优化心流体验,提升用户的沉浸感和愉悦感。

    用于构建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的方法、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394361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0977185.6

    申请日:2022-08-15

    Inventor: 王晶 房柯池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构建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的方法、设备和介质。根据该方法,获取来自多个公共数据库的关于具有文献支持的微生物物种的基因组数据;基于微生物类别对所获取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基于每一基因组的组装水平,将经初步筛选的基因组数据分组成第一基因组数据分组和多个第二基因组数据分组;从多个第二基因组数据分组中的至少一个中标识出病原微生物物种的基因组数据,以便确定经最终筛选的基因组数据;以及对经最终筛选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去冗余处理,以便得到用于构建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的基因组数据。由此,使得所构建的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能够同时具有较高的比对率和比对效率。

    一种虚拟现实结合电刺激的镇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4302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0925172.9

    申请日:2023-07-26

    Inventor: 胡理 毕研芝 刘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现实结合电刺激的镇痛系统,包括:虚拟现实模块、声音响度获取模块、声音响度分段模块、声音响度最大值提取模块、声音响度计算模块、电刺激计算模块、电刺激输出模块和联合控制模块;本发明相较于虚拟现实干预与电刺激干预的单纯结合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脑电数据分析装置、第二设备、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987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71757.0

    申请日:2024-02-06

    Inventor: 王志燕 涂毅恒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提出一种脑电数据分析装置、第二设备、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所述装置包括: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N个时间段内采集的目标对象的脑电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每个时间段对应的一路脑电信号;功率谱密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一路脑电信号在每一预设频段的功率谱密度;评估模块,用于选择第一频段和M个时间段,根据M个时间段对应的M路脑电信号在第一频段的功率谱密度的变化情况,评估目标对象接受深部脑刺激治疗的效果。本公开实施例的脑电数据分析装置可以获取接受DBS治疗后的MDD患者的脑电数据并加以分析,客观评估MDD患者接受DBS治疗后的效果,使得评估结果的准确度更高。

    一种激惹情绪的自适应识别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1699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10013984.1

    申请日:2022-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惹情绪的自适应识别预警方法,该方法中,首先采集表征激惹情绪的生理参数,如心动周期序列、呼吸频率、体温、血压、睡眠和运动数据,以及情绪标签,包括正常、轻度激惹和重度激惹,构建决策树公共模型进行分类,进一步从训练好的模型中提取用于分类的公共产生式规则集模型。其次,根据具体使用者的具体生理参数来逐步调整优化产生式规则集中规则的阈值,从而获得针对该使用者的准确的个性化定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即可通过将获得的使用者情绪数据输入到个性化定制模型来判断使用者的情绪状态。

    一种基于分类模型对信息知晓程度的预判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9051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60605.4

    申请日:2023-11-03

    Inventor: 王利刚 徐颖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类模型对信息知晓程度的预判模型建立方法,在显示器上呈现待阅读的语篇材料;被试针对语篇材料完成首次阅读,采集首次阅读语篇材料过程中被试的眼球运动数据;确定被试认真阅读后,再次在显示器上呈现已阅读过的语篇材料供其重读,采集重读语篇材料过程中被试的眼球运动数据;提取两次阅读语篇材料过程中被试眼球运动数据中的关键特征指标;以眼球运动数据中的关键特征指标作为输入,构建基于神经网络的眼动预测模型,进行是否重读的分类判断;结合训练好的眼动预测模型,判断被试对新语篇材料是否重读;本发明通过建立阅读文本,提取出涉及眼动信息的20个关键特征建立预测模型,可以78%的准确率预测出是首次阅读还是重读。

    一种应激障碍的测试训练方法的应用及其测试训练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90847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911225373.8

    申请日:2019-12-04

    Inventor: 马珠江 张雨青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激障碍的辅助测试方法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激障碍的测试训练方法的应用及其测试训练设备;本发明在开始干预训练前,先对被测试者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评估;再让被测试者阅读指导语,并进行若干次练习实验和练习结束后开始正式干预训练,每周1~2次,一个阶段为期4周,每一次干预训练结束后均对被测试者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评估,得到后期评估情况报告,检验干预效果,并制定后续方案;本发明采用认知训练方法来干预,避免了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且干预前后均对被测试者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评估形成两次评估情况报告与干预训练相结合,可协助治疗师对干预效果的及时掌握,同时可给出综合的评估报告。

    基于心脏间期的情绪状态客观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9872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010881177.2

    申请日:2020-08-27

    Inventor: 李风华 刘正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心脏间期的情绪状态客观测量方法,该方法中根据收集的心脏搏动间期模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并利用回归系数提取交感神经的活动指标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指标,从而消除了噪音和极端值的影响,再通过参与者提供的情绪唤醒状况和情绪效价状况组成二维情绪标签,进而结合综合神经活动指标建立情绪预测模型,从而根据后续输出的心脏搏动间期得到对应的情绪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