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炼机变速混炼工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61355A

    公开(公告)日:2006-11-15

    申请号:CN200610085919.0

    申请日:2006-05-26

    申请人: 刘树炯

    IPC分类号: B29B7/02 B29B7/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轮胎胶料的混炼加工工艺,特别是指一种在一个胶料混炼周期内,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密炼机转子转速的混炼工艺。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密炼机变速混炼工艺包括:先混炼:在50-90℃下将生胶及终炼药加入到密炼机内,再压上密炼机的顶栓,其中胶料加入量为160-230重量份,终炼药加入量为2-15重量份,在温度70-100℃、压力12-20MPa、密炼机的转子转速为25-35rpm下混炼10-50秒;再经3次混炼;然后在温度为90-115℃、压力12-20MPa、密炼机的转子转速为25-35rpm的条件下打开顶栓,开门卸料。

    子午胎内用胶囊隔离剂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76743A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200610040611.4

    申请日:2006-05-18

    申请人: 刘树炯

    IPC分类号: C09D183/04 B29B15/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适的胶囊隔离剂及其使用方法。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该隔离剂的主要成分为聚甲基环硅氧烷,外观为带有灰白色的乳状液。使用时,在喷涂胶囊隔离剂前,首先控制硫化机台的下环升,使硫化胶囊与下侧板离开一定的距离,以免喷涂胶囊隔离剂时,喷涂到模具的下侧板上污染模具;再对硫化胶囊进行定型充气,使硫化胶囊充分展开,然后再抽真空使胶囊均匀地回缩;接下来由硫化操作工使用高雾化气压喷壶对硫化胶囊喷涂胶囊隔离剂。用胶囊隔离剂代替原来的内喷涂涂料,以提高工厂连续化工作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面胶配方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76700A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200610040609.7

    申请日:2006-05-18

    申请人: 刘树炯

    摘要: 本发明涉及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面胶配方及其生产方法,是在高速公路上使用的全钢子午线轮胎的胎面胶配方。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该配方主要由下述成分组成:天然橡胶100重量份,化学塑解剂SJ-103 0-0.5重量份,补强剂炭黑N234 50-60重量份,活化剂4-6重量份,防老剂3-5重量份,微晶蜡0.5-3重量份,抗热活化剂Z-311 0.5-2重量份,物理塑解剂Z-210 1.0-2.0重量份,硫化剂硫磺0.5-2.0重量份,促进剂NS0.5-2.0重量份,防焦剂CTP 0.1-0.5重量份。高速轮胎的胎面一般以顺向条形花纹为主,使用于较好的路面,使用的生胶为100%的天然胶,这种胶滞后损失低,机械性能好,耐撕裂。

    全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的气密层胶配方及其混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50896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40608.2

    申请日:2006-05-18

    申请人: 刘树炯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汽车全钢子午线轮胎内衬层的气密层胶。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该配方中含有天然胶20重量份,溴化丁基胶80重量份,化学塑解剂SJ-103 0-0.5重量份,炭黑50-70重量份,氧化镁1-5重量份,硬脂酸1-3重量份,C5石油树脂0-6重量份,均匀分散剂UB4000 0-6重量份,芳烃油10-15重量份,氧化锌90 1-5重量份,促进剂DM1.0-2.0重量份,硫磺0.5-2.0重量份。本实用新型可在保证一定气密性的基础上,可使生产过程中的炭黑、小料分散均匀,与过渡层贴合时不产生气泡、粘合性好,并且耐曲挠、耐热性好。

    全钢丝子午线结构轻型卡车胎

    公开(公告)号:CN1817670A

    公开(公告)日:2006-08-16

    申请号:CN200610038736.3

    申请日:2006-03-06

    申请人: 刘树炯

    IPC分类号: B60C9/11

    摘要: 全钢丝子午线结构轻型卡车胎,涉及汽车轮胎的制造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子午线轮胎的生产技术。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环形轮胎的横断面上,轮胎的内壁为气密层,轮胎的外壁为带有花纹的胎面,轮胎的内壁弯曲成可以容纳内胎的敞开的空腔,内壁的边缘向内收缩,并在内壁的边缘埋设钢圈,其特征是:从胎面向内依次为过渡橡胶层、三层钢丝带束层、钢丝帘线的胎体层,在钢丝帘线的胎体层与三层钢丝带束层之间有填充胶片层。本实用新型可以为轻型卡车提供一种胎体强度较高,承载能力强的轮胎。

    四层结构钢丝带束层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799884A

    公开(公告)日:2006-07-12

    申请号:CN200510095144.0

    申请日:2005-10-28

    申请人: 刘树炯

    发明人: 刘树炯

    IPC分类号: B60C9/09

    摘要: 四层结构钢丝带束层轮胎,属于一种汽车轮胎。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环形轮胎的横断面上,轮胎的内壁为气密层,轮胎的外壁为带有花纹的胎面,轮胎的内壁弯曲成可以容纳内胎的敞开的空腔,内壁的边缘向内收缩,并在内壁的边缘埋设钢圈,其特征是:从轮胎的气密层到胎面间依次为钢丝胎体、四层钢丝带束层、过渡橡胶层。本发明通过加宽行驶面,增大内腔容积,从而增大接地面积,提高产品的操纵稳定性,并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

    四层结构钢丝带束层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00374308C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510095144.0

    申请日:2005-10-28

    申请人: 刘树炯

    发明人: 刘树炯

    IPC分类号: B60C9/09

    摘要: 四层结构钢丝带束层轮胎,属于一种汽车轮胎。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环形轮胎的横断面上,轮胎的内壁为气密层,轮胎的外壁为带有花纹的胎面,轮胎的内壁弯曲成可以容纳内胎的敞开的空腔,内壁的边缘向内收缩,并在内壁的边缘埋设钢圈,其特征是:从轮胎的气密层到胎面间依次为钢丝胎体、四层钢丝带束层、过渡橡胶层。本发明通过加宽行驶面,增大内腔容积,从而增大接地面积,提高产品的操纵稳定性,并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

    提高胶料中炭黑分散度的混炼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899789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085920.3

    申请日:2006-05-26

    申请人: 刘树炯

    IPC分类号: B29B7/28 B29B7/88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通过改进橡胶混炼工艺,来提高炭黑在混炼胶中的分散度方法。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提高胶料中炭黑分散度的混炼工艺包括:a.塑炼:将生胶及橡胶助剂加入到密炼机内,再压上密炼机的上顶栓,在温度50-110℃、压力12-20MPa、密炼机转子转速30-50rpm下塑炼10-50秒;b.混炼第一次加炭黑:升上顶栓,向密炼室内加入炭黑,压上顶栓,炭黑加入量20-60重量份,在温度为95-110℃、压力12-20MPa、转子转速30-50rpm下混炼5-50秒;c.混炼第二次加炭黑:再升上顶栓,加入配方中剩余的炭黑量,加入量10-30重量份,压上顶栓,在温度110-115℃、压力12-20MPa、转子转速30-50rpm下混炼10-60秒。

    分层胎面垫胶配方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50894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40610.X

    申请日:2006-05-18

    申请人: 刘树炯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所用的分层胎面垫胶。按照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案,该配方主要由天然胶100重量份,化学塑解剂SJ-103 0-0.5重量份,补强剂炭黑N326 40-60重量份,活化剂4-8重量份,防老剂1.5-6重量份,耐热硫化活性剂Z-311 1-2重量份,硫化剂硫磺1.5-2.5重量份,促进剂NS 1.5-2.5重量份,防焦剂CTP0.1-0.3重量份组成。本发明在原有胎面胶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胎面底胶(也叫胎面垫胶)。由这两种胶共同承担胎面的作用,这样原本由一种胶承受的重量可以分给另一种胶料,从而降低了轮胎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生热,同时胎面垫胶可以有效地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保护胎体,起到了缓冲作用。

    胎侧胶片的热贴式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50497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610040612.9

    申请日:2006-05-18

    申请人: 刘树炯

    IPC分类号: B29D30/16 B29D30/30 B29C47/14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加工汽车轮胎的胎侧胶片的方法。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挤出装置的喂料口内加入胶料,经过挤出装置后形成贴合胶片,然后在贴合胶片的前进方向上设置一个导向装置,贴合胶片经过导向装置后进入输送滚道的皮带上,与位于皮带上面的胎侧贴合。本发明可以避免冷热贴合不好的问题,同时降低能源消耗、人力消耗及物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