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8642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13648.2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大足石刻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窟周围岩体内部裂隙加固方法,包括六大步骤,步骤一:对需要修复的石窟周围岩体进行裂隙发育状况检测,测算裂隙体积并绘制裂隙的走向与倾向图谱;步骤二:根据图谱选取较佳的钻孔施工位置;步骤三:钻孔施工前将钻孔开钻部位的岩体表面所在块体切割挖出;步骤四:进行钻孔并清孔;步骤五:将锚杆放置至钻孔中并布置注浆管注浆;步骤六:注浆过程中记录注浆量,将注浆量与测算的裂隙体积进行对比,确保浆液填满裂隙,形成注浆体;步骤七:将切割的岩体部分处理后拼回原位,完成石窟周围岩体的加固。本发明的加固方法相较于单一的锚杆加固和单一的注浆加固,本发明的加固能力和加固效果更好,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2891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13484.3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大足石刻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洞室顶部岩体裂隙对拉式加固方法,包括步骤一:对岩体中裂隙分布与参数进行检测;步骤二:确定钻孔位置与尺寸;步骤三:钻孔施工前,在开钻部位的洞室顶部岩体表面挖孔,形成锚头部位;步骤四:布置钻机钻孔;步骤五:将对拉锚索安装在钻孔中,并在对拉锚索的两端施加预应力;步骤六:在顶部岩体裂隙的露头部位支挡模板;步骤七:通过外套管上的注浆孔向裂隙内注浆;步骤八:将挖出的洞室表面块体装回锚头部位。本发明采用对拉锚索施加预应力,增强了洞室顶部岩体的整体性,利用外套管向开裂的岩体裂隙中注入浆液,浆液凝固后与岩体粘结为一体,避免了进一步风化开裂,加固能力更强,锚头挖孔和锚索钻孔较小,对洞室岩体的损伤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7354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88101.7
申请日:2024-12-20
IPC: C04B28/12 , C04B14/10 , C04B41/50 , C04B111/70 , C04B111/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质文物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凹凸棒改性水硬性石灰基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凹凸棒改性水硬性石灰基材料的成分包括无机胶凝材料,所述无机胶凝材料为凹凸棒石黏土和天然水硬性石灰的混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凹凸棒改性水硬性石灰基材料与水进行复配后的浆体具有分散性好、流动度和凝结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可控、收缩率低、早期强度高、环境无害性等特点。此外,外加剂的掺入可以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施工性能和保护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凹凸棒改性水硬性石灰基材料对石质文物的裂隙发展病害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在石质文物裂隙病害的灌浆加固中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59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17643.6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大足石刻研究院 ,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窟排水加固的对拉锚索结构,属于石窟修复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石窟保护工程,无法同时满足岩体加固以及排水防渗的技术问题。它包括钢绞线,钢绞线的端部通过锚头、锚具和台座进行固定,钢绞线外部依次通过内层套管、中间层套管以及外层套管进行固定;内层套管与中间层套管之间留有间隙并形成排水层,排水层内设置有多个内隔离架,内隔离架用于使内层套管和中间层套管保持固定。本发明石窟排水加固的对拉锚索结构,可同时实现锚杆加固与注浆加固,加固能力和加固效果更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此外,还可以有效排出石窟岩体中的渗透水,减小渗水对文物的腐蚀,且相较于现有石窟排水系统对岩体的损伤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7570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15417.0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大足石刻研究院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河南大学
IPC: G01N1/36 , G01N1/2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ICP技术的含软弱层砂岩可视化制备方法及系统,属于碳封存技术领域,解决了碳封存研究中目标地层的砂岩样品获取难度高的问题;该方法具体为:将石英砂填充在岩心夹持器内部,形成砂样;提升岩心夹持器的轴压和围压;混合配置好的脲酶溶液和胶结溶液得到混合溶液;采用双缸驱替泵将混合溶液驱入到岩心夹持器中,对砂样进行胶结;最后采用地层水驱替砂样中的混合溶液,得到饱和的含软弱层碳酸盐胶结砂岩。本发明中,通过提升岩心夹持器的轴压和围压来模拟地层应力对试样胶结过程中的影响,更加符合天然砂岩成样过程;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大量的含软弱层碳酸盐砂岩,节约了获取研究样品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7819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10718.8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大足石刻研究院 ,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洞室岩体裂隙的监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包括若干钢绞线和两处锚索锚头,若干钢绞线的外部依次套设有内套管和外套管;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设置有支撑固定材料;钢绞线的中部和端部均设置有应变片,外套管上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还包括有S1‑S7等安装步骤。本发明结合锚索应变/应变变化,对洞室岩体裂隙进行更容易的敏感检测,能有效提高监测准确度。本发明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得到温度、湿度等随昼夜季节等周期性因素引起的较为稳定并呈规律变化的应变改变量,得到不规律岩体变形或裂隙发展所引起的应变,通过监测多种物理量实现对洞室岩体内部裂隙发展的精准监测,提高岩体变形监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3571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92108.4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大足石刻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窟寺顶板破碎砂岩岩体的加固系统及监测方法,加固系统包括:混凝土梁,混凝土梁横跨在石窟的上方位置,混凝土梁的支撑点处于石窟顶板外围;锚杆,锚杆贯穿石窟顶板与混凝土梁,锚杆的底端锚固在石窟顶板的下表面上,锚杆的顶端锚固在混凝土梁的上表面上;锚杆测力计,锚杆测力计安装在锚杆顶端,用于对锚杆受力情况进行监测;承载板,锚杆的底端贯穿承载板,锚杆底端上的锚固装置将承载板压紧在石窟顶板的下表面上。防止顶板出现局部危岩体现象,由于石窟属于文物保护工程领域,在实施加固时,尽可能减少对石窟本体的扰动,并在加固后对石窟体进行实时高精度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36338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61723.7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大足石刻研究院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杭州古博文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L67/125 , H04L67/10 , H04L67/025 , H04W4/38 , G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云端服务器的文物领域实时监测系统,包括:前端传感器,用于采集文物领域对应位置的监测传感数据;数据传输单元,与通信范围内的各个前端传感器数据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并上传前端传感器的监测传感数据;云端服务器包括云端采集软件和数据库;云端采集软件,用于向数据传输单元下发数据采集指令,并对数据传输单元上传的监测传感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监测数据;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测数据。本发明的文物领域实时监测系统能够降低监测结构复杂度和硬件成本,并提高监测数据访问的实时性,从而能够保证文物实时监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21480897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23241764.3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大足石刻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能量桩测试装置领域的一种能量桩组合荷载加载测试装置,包括模型槽,模型槽内填充有填充体,填充体内竖直固定有能量桩;反力架,反力架固定连接在模型槽上;竖向作动器;水平作动器;竖向位移计和水平位移计,能量桩内设有U形的换热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对能量桩施加组合荷载,更好的模拟能量桩的实际荷载情况,并且作动器滚轴能够削弱作动器对水平、竖直方向的位移约束,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309239613S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30395302.8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大足石刻研究院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手机的景区导览图形用户界面。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运行程序。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屏幕中图形用户界面的界面内容和布局。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5.手机为惯常设计,省略其他视图。
6.图形用户界面的用途:本外观设计界面主要用于导览用户浏览景区景点位置信息的图形用户界面。
7.图形用户界面的人机交互方式:在“主视图”界面,通过点击界面底部的“智慧导览”按钮,进入“变化状态图”界面,浏览景区景点位置信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