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窟周围岩体内部裂隙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642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13648.2

    申请日:2023-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窟周围岩体内部裂隙加固方法,包括六大步骤,步骤一:对需要修复的石窟周围岩体进行裂隙发育状况检测,测算裂隙体积并绘制裂隙的走向与倾向图谱;步骤二:根据图谱选取较佳的钻孔施工位置;步骤三:钻孔施工前将钻孔开钻部位的岩体表面所在块体切割挖出;步骤四:进行钻孔并清孔;步骤五:将锚杆放置至钻孔中并布置注浆管注浆;步骤六:注浆过程中记录注浆量,将注浆量与测算的裂隙体积进行对比,确保浆液填满裂隙,形成注浆体;步骤七:将切割的岩体部分处理后拼回原位,完成石窟周围岩体的加固。本发明的加固方法相较于单一的锚杆加固和单一的注浆加固,本发明的加固能力和加固效果更好,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洞室顶部岩体裂隙对拉式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891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13484.3

    申请日:2023-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洞室顶部岩体裂隙对拉式加固方法,包括步骤一:对岩体中裂隙分布与参数进行检测;步骤二:确定钻孔位置与尺寸;步骤三:钻孔施工前,在开钻部位的洞室顶部岩体表面挖孔,形成锚头部位;步骤四:布置钻机钻孔;步骤五:将对拉锚索安装在钻孔中,并在对拉锚索的两端施加预应力;步骤六:在顶部岩体裂隙的露头部位支挡模板;步骤七:通过外套管上的注浆孔向裂隙内注浆;步骤八:将挖出的洞室表面块体装回锚头部位。本发明采用对拉锚索施加预应力,增强了洞室顶部岩体的整体性,利用外套管向开裂的岩体裂隙中注入浆液,浆液凝固后与岩体粘结为一体,避免了进一步风化开裂,加固能力更强,锚头挖孔和锚索钻孔较小,对洞室岩体的损伤小。

    一种凹凸棒改性水硬性石灰基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7354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88101.7

    申请日:2024-12-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质文物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凹凸棒改性水硬性石灰基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凹凸棒改性水硬性石灰基材料的成分包括无机胶凝材料,所述无机胶凝材料为凹凸棒石黏土和天然水硬性石灰的混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凹凸棒改性水硬性石灰基材料与水进行复配后的浆体具有分散性好、流动度和凝结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可控、收缩率低、早期强度高、环境无害性等特点。此外,外加剂的掺入可以进一步提升材料的施工性能和保护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凹凸棒改性水硬性石灰基材料对石质文物的裂隙发展病害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在石质文物裂隙病害的灌浆加固中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一种石窟排水加固的对拉锚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759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17643.6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窟排水加固的对拉锚索结构,属于石窟修复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石窟保护工程,无法同时满足岩体加固以及排水防渗的技术问题。它包括钢绞线,钢绞线的端部通过锚头、锚具和台座进行固定,钢绞线外部依次通过内层套管、中间层套管以及外层套管进行固定;内层套管与中间层套管之间留有间隙并形成排水层,排水层内设置有多个内隔离架,内隔离架用于使内层套管和中间层套管保持固定。本发明石窟排水加固的对拉锚索结构,可同时实现锚杆加固与注浆加固,加固能力和加固效果更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此外,还可以有效排出石窟岩体中的渗透水,减小渗水对文物的腐蚀,且相较于现有石窟排水系统对岩体的损伤更小。

    一种石窟寺顶板破碎砂岩岩体的加固系统及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3571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92108.4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窟寺顶板破碎砂岩岩体的加固系统及监测方法,加固系统包括:混凝土梁,混凝土梁横跨在石窟的上方位置,混凝土梁的支撑点处于石窟顶板外围;锚杆,锚杆贯穿石窟顶板与混凝土梁,锚杆的底端锚固在石窟顶板的下表面上,锚杆的顶端锚固在混凝土梁的上表面上;锚杆测力计,锚杆测力计安装在锚杆顶端,用于对锚杆受力情况进行监测;承载板,锚杆的底端贯穿承载板,锚杆底端上的锚固装置将承载板压紧在石窟顶板的下表面上。防止顶板出现局部危岩体现象,由于石窟属于文物保护工程领域,在实施加固时,尽可能减少对石窟本体的扰动,并在加固后对石窟体进行实时高精度监测。

    手机的景区导览图形用户界面

    公开(公告)号:CN309239613S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30395302.8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手机的景区导览图形用户界面。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运行程序。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屏幕中图形用户界面的界面内容和布局。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5.手机为惯常设计,省略其他视图。
    6.图形用户界面的用途:本外观设计界面主要用于导览用户浏览景区景点位置信息的图形用户界面。
    7.图形用户界面的人机交互方式:在“主视图”界面,通过点击界面底部的“智慧导览”按钮,进入“变化状态图”界面,浏览景区景点位置信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