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风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0094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1810743091.6

    申请日:2018-07-09

    申请人: 张建城

    发明人: 张建城

    摘要: 本发明太阳能风能与燃气互补联合制氢制甲烷循环热发电装置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实现互补循环发电;主要利用太阳能风能产生的电力对系统发电产生的水进行电解制氢制氧,对排出物二氧化碳进行加氢甲烷制备,而氧气用于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燃气布雷顿热发电系统对天然气或自产甲烷气进行助燃,充分混合的高温燃气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工质共同驱动涡轮透平做工发电;系统冷凝和甲烷化制备排出的水经收集不仅用于电解制氢,多余的水用于清洗太阳能镜场或光伏板。该装置依靠可再生能源实现循环热发电,为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奠定技术基础。该发明属太阳能热发电和高温热化学跨学科技术领域。

    太阳能燃气互补联合风电制备合成气循环热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578564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810585123.4

    申请日:2018-06-08

    申请人: 张建城

    发明人: 张建城

    摘要: 本发明太阳能燃气互补联合风电制备合成气循环热发电装置充分利用太阳能燃气互补超临界二氧化碳热发电排出的水和二氧化碳气进行合成气制备,同时利用无法进入电网的风电或光伏电力对系统产生的水进行电解制氢,其中氢气与系统排出的二氧化碳气重整制备合成气,而氧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热发电机组中对天然气或合成气助燃,既保证超临界二氧化碳热发电系统高效运行,也可减少对化石能源天然气的使用。本装置在提高太阳能热发电生存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努力使太阳能热发电成为我国可靠的电网基荷电源。该发明属太阳能热发电和高温热化学跨学科技术领域。

    槽式太阳能钠氯化物电池储热蓄电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994786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810000964.4

    申请日:2018-01-03

    申请人: 张建城

    发明人: 张建城

    摘要: 本发明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循环中配置高温钠氯化物熔盐电池堆,既保证高温钠氯化物电池正常工作,同时充分利用蓄电池充放电产生的化学热与储热装置共同构成互补储热发电系统,在提高槽式太阳能生存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力争成为电网可靠的基荷电源;其中钠氯化物单体电池采用全新的盆型或碗状结构,制造工艺简洁,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产;既可以做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标准配置,也可以配属风力或光伏发电站,或作为电网削峰填谷、调频调压的主要蓄电调节装置。该发明属太阳能热发电和高温化学蓄电池跨学科技术领域。

    多模式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88996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039873.8

    申请日:2015-01-23

    申请人: 张建城

    发明人: 张建城

    CPC分类号: Y02E10/44 Y02E10/46

    摘要: 本发明多模式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装置在传统流沙或固体颗粒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创新的陶瓷型砖构建太阳能接收墙体,使用固体颗粒和粉末混合后的流沙做传热储热介质,在继续应用闭式布雷顿热循环发电装置的同时,增加了使用开式布雷顿热发电装置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实现互补,尽可能利用生物质燃料等可再生能源,在降低成本、延长发电时数、扩大使用范围上均有较大技术突破。该装置属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

    利用太阳能聚光装置为化学蓄电池提供热能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64218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410004050.7

    申请日:2014-01-06

    申请人: 张建城

    发明人: 张建城

    CPC分类号: Y02E10/46

    摘要: 本发明通过太阳能聚光装置为化学蓄电池提供热源,可以优化化学蓄电池内部结构,提高化学蓄电池功率密度,为建立大型功率型化学蓄电站创造条件;太阳能光热发电站配置大型功率型化学蓄电池,可以由电站为化学蓄电池提供热源,同时减少电站对外来电力的依赖,为电站增加新的储能蓄电手段;配有太阳能聚光装置的化学蓄电池还可以单独作为整体储能装置配置给风力或光伏发电站,用以平滑电力参数,提高电力质量。该发明属太阳能发电和蓄能技术领域。

    多模式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15395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310180471.0

    申请日:2013-05-16

    申请人: 张建城

    发明人: 张建城

    IPC分类号: F03G6/06 F24J2/48

    CPC分类号: Y02E10/46

    摘要: 本发明的多模式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装置采用特种陶瓷太阳能接收器,以“流沙”替代导热油或熔盐等传热储热介质,借助流沙携带的显热和高温辐射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热发电;在创新熔盐储热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与有机郎肯热发电、溴化锂空调、生物质能等技术互补,在减少冷却用水、降低成本、延长发电时数、扩大使用范围上做了大胆尝试,为最终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奠定技术基础。该装置属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

    北斗多模授时接收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41341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0910073942.1

    申请日:2009-03-17

    申请人: 张建城

    发明人: 张建城

    摘要: 北斗多模授时接收装置由宽带授时有源天线和多模射频接收机模块组成,该技术方案不需要根据导航卫星和频段而设置若干个专用频段授时天线,射频接收机模块不采用时分复用技术频繁切换本振频率和中频滤波频点,也不采用可调谐方式切换频段和多通道解调方式,而是利用软件技术通过存储控制处理器控制可编程中频滤波器自动选择主备用授时信号,能够确保传输解调质量。由于本发明对授时有源天线和射频接收机模块实行了一体化设计,提供的最新电路设计和结构不仅提高了多模授时转换的灵活性、可靠性,而且十分有利于降低国内现有CDMA和TD-SCDMA移动通信基站由单模授时向多模授时转换的改造成本。

    槽式太阳能聚热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72115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0910175484.2

    申请日:2009-11-23

    申请人: 张建城

    发明人: 张建城

    IPC分类号: F01K3/26 F03G6/06

    CPC分类号: Y02E10/4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气体或气汽混合气体作为传热工质的太阳能聚热发电(CSP)装置,该装置充分利用线聚焦高温集热管对管内气体进行的扰动,在强化换热的同时有控制的混合雾化水汽,充分利用气汽混合工质传输高温热气流,在蒸发锅炉内与雾化水汽通过闪蒸产生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最终驱动热动力机组完成太阳能聚热发电的系统装置。

    北斗多模授时接收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28855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195132.5

    申请日:2012-06-14

    申请人: 张建城

    发明人: 张建城

    IPC分类号: G01S19/33

    摘要: 北斗多模授时接收装置由宽带授时有源天线和多模射频接收机模块组成,该技术方案不需要根据导航卫星和频段而设置若干个专用频段授时天线,射频接收机模块不采用时分复用技术频繁切换本振频率和中频滤波频点,也不采用可调谐方式切换频段和多通道解调方式,而是利用软件技术通过存储控制处理器控制可编程中频滤波器自动选择主备用授时信号,能够确保传输解调质量。由于本发明对授时有源天线和射频接收机模块实行了一体化设计,提供的最新电路设计和结构不仅提高了多模授时转换的灵活性、可靠性,而且十分有利于降低国内现有CDMA和TD-SCDMA移动通信基站由单模授时向多模授时转换的改造成本。

    槽式太阳能中低温斯特林热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7848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060078.9

    申请日:2011-03-14

    申请人: 张建城

    发明人: 张建城

    CPC分类号: Y02E10/44 Y02E10/46

    摘要: 本发明槽式太阳能中低温斯特林热发电装置由抛物槽聚光阵列、线聚焦强化集热管、导热工质、雾化器、雾化闪蒸罐、压力泵、压力控制阀、换热储热器、储热介质、中低温斯特林发电机、冷凝储水器、调节阀、传输管线、互补锅炉、聚光阵列集群PCL控制器,液压或涡轮蜗杆驱动器组成,本装置使用雾化水汽、导热油或熔盐做传热工质,通过换热储热器为中低温斯特林发电机提供热能,直接驱动斯特林发电机实现太阳能聚热发电。该技术属太阳能热利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