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4710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363602.7
申请日:2024-03-28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IPC分类号: G06Q50/26 , G06Q50/16 , G06F18/2431 , G06F18/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大相似度模型的生态廊道划定方法和装置,属于生态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根据已确定的生态源地判断其生态系统类型并进行生境适宜性指数赋值,并根据不同生态系统间的最大相似度矩阵,对选定生态源地的周边像元进行生境适宜性指数赋值,使其获得一个生境适宜性指数的相似值。然后根据地表曲率数据和人口密度数据对生境适宜性指数进行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值计算得到阻力面数据。最后基于阻力面数据进行综合的生态廊道划定,找出最小成本距离对应的一条或多条路径作为生态廊道。本发明更全面的考虑生态环境对于生态廊道设立的影响,以更准确的划定生态廊道,使其最大限度的可以应用到实践中。
-
公开(公告)号:CN11682437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310731975.0
申请日:2023-06-20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IPC分类号: G06V20/10 , G06V10/76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保护红线植被异常快速监测方法和装置,属于卫星遥感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分布范围广、植被覆盖度高、建筑物背景少等特点,充分发挥我国中分辨率卫星传感器多光谱信息优势。利用前后两个年份同一月份的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信息差异和水体指数信息得到初步植被变化区域和水体区域;去除初步植被异常区域中的水体区域,设定植被异常分级阈值得到植被异常分级数据;去除噪声信息和小图斑等信息。快速、精准、全面定位目标区域的植被异常位置,具有监测速度快、准确率高、人工工作量小等特点,节约人力、物力、财力,适用于大范围生态保护红线的植被异常快速监测,提高生态破坏问题事前预警和事中监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58448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55764.0
申请日:2024-05-07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IPC分类号: G01S13/9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极化SAR影像的林地扰动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全极化SAR影像,并进行基准时相和监测时相影像划分;对划分后的全极化SAR影像进行预处理,获得假彩色合成SAR影像;包括:SAR影像导入、SAR影像极化矩阵转换、Refined Lee滤波和假彩色合成;将所述假彩色合成SAR影像输入优化后的地表变化检测模型,提取地表变化图斑;并结合雷达植被指数RVI影像,获得初始林地扰动图斑;对所述初始林地扰动图斑进行叠加校核,获得目标区域内的林地扰动图斑,生成可视化结果。其具有高效、准确和可靠的检测能力,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可穿透云雾对地观测,可广泛适用于林地资源监测、环境保护等领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生态保护修复监管。
-
公开(公告)号:CN117973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95788.4
申请日:2024-04-02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发明人: 陈琳涵 , 陈曦 , 马鹏飞 , 周海丽 , 张祺杰 , 杨敏 , 吴海玲 , 董鉴涛 , 张丽娟 , 陈辉 , 赵爱梅 , 杨艺 , 翁国庆 , 李利军 , 王飞 , 游代安 , 韩宁 , 张棋帅 , 陈继辉 , 陈国磊
IPC分类号: G06Q10/063 , G06F30/20 , G06Q50/26 , G01N21/25 , G01W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卫星高值区的大气污染溯源方法;该方法中充分发挥卫星遥感监测模式空间的、动态的、连续的大气环境监测优势,拓展与其它污染溯源技术合作的可能性;提供卫星高值区高浓度过程的潜在影响的排放源分析、污染物来源等级评定及可视化显示效果;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来源轨迹模型LPDM,计算大气污染物扩散过程,模拟污染自源区释放后随气象条件的输送和扩散情况,为环境监测处理提供数据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67148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65678.X
申请日:2023-11-22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IPC分类号: G06V20/10 , G06V20/52 , G06V10/26 , G06V10/75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分辨率正弦神经网络模型变化监测方法及一体化系统,该方法包括:取被监测对象的第一遥感影像数据,所述第一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前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和后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对所述第一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第一处理,生成变化样本矢量数据;将所述变化样本矢量数据与第一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匹配,得到训练样本数据;利用所述训练样本数据对多分辨率正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多分辨率正弦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所述训练好的多分辨率正弦神经网络模型对待监测对象进行变化监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完善人类活动地类在各特征、各分辨率影像中的参数,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5870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22726.4
申请日:2023-11-30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枇杷叶凋落物分解的腐解剂及促进枇杷叶凋落物分解的方法。属于植物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对枇杷叶凋落物施加假单胞菌液、木质素过氧化物酶、亮氨酸氨基肽酶溶液混合液,经过原位分解4个月后,枇杷叶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以及分解常数都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枇杷叶凋落物的分解。本发明首次提出通过外施酶和菌液组合剂影响枇杷叶凋落物分解,操作简单,促进枇杷叶凋落物分解的同时提高有机质归还到土壤的速度,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475310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83336.3
申请日:2023-11-09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AR影像的人类活动变化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生态和遥感信息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不同时期的SAR影像,基于DEM数据对所述不同时期的SAR影像进行空间配准;基于多尺度深度特征融合对空间配准后的SAR影像进行变化检测,获取SAR影像变化检测图;将所述SAR影像变化检测图与人类活动特征数据集进行对比分析,获取疑似生态破坏图斑;对所述疑似生态破坏图斑进行边界修改和属性赋值,获取最终的生态破坏图斑。本发明解决了光学影像在多云多雨区域覆盖不足的问题,扩展了SAR影像在人类活动监管领域的应用,能够满足生态保护红线全方位、高精度、短周期的监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413233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1663620.4
申请日:2022-12-23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基遥感斜程大气透过率获取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高塔上设置塔上靶标和光谱传感器,在地面设置地面靶标,通过光谱传感器分别测量塔上靶标辐亮度、地面靶标,根据塔上靶标辐亮度、地面靶标辐亮度值获得光谱传感器与地面靶标之间的斜程大气透过率。本发明提供的斜程大气透过率获取方法,简单方便,不依赖于整层大气透射率的获取,直接获取塔基传感器到观测目标的斜程大气透过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9767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33734.4
申请日:2023-07-27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IPC分类号: G06V20/13 , G06V20/10 , G06V20/52 , G06V10/1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Q50/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视频监控的秸秆离田卫星遥感动态监管方法,该方法通过定期从高清视频监控影像中动态提取高清图像识别耕地秸秆离田样本,融合多源中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监测数据,构建多种识别耕地秸秆覆盖、秸秆离田以及焚烧还田的光谱指数,构建区域耕地秸秆存量遥感分类模型,不仅能够摸清耕地秸秆存量底数,还能对秸秆离田时空变化进行全面、客观、动态评估,为耕地秸秆离田提供精准支撑,从而弥补传统的秸秆离田信息获取方法中监测数据获取渠道不统一、覆盖不全面、客观性不足导致监管效能低下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91941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055687.8
申请日:2023-01-18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活面源污染负荷快速调查方法和装置,属于遥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高分卫星遥感影像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得了整个水源保护区生活面源污染负荷清单及定量表征,可以全面反映水源保护区内生活面源污染负荷定量结果及空间精准定位图。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一方面可以提高获取水源保护区生活面源污染负荷清单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通过本发现确定的生活面源污染负荷清单,可以全面反映水源保护区生活面源污染负荷状况,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大范围生活面源污染状况,获取难度和成本更低,时效率好,精度更高,提高了数据获取的便捷性和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