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8277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478613.0
申请日:2022-05-05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煤电企业检测方法和装置,属于遥感监测领域。本发明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煤电企业智能识别中,将冷却塔作为煤电企业目标检测的特征训练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得到冷却塔的顶圆边界框和底圆边界框,实现了在卫星影像上对煤电厂进行自动化快速识别与定位。解决了目前仅靠统计上报来采集煤电企业分布的问题,提升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对煤电企业进行及时监管。并且本发明根据冷却塔在遥感影像上的成像特征进一步的对识别得到的顶圆边界框和底圆边界框进行验证,排除其余塔状干扰物的影响,提高了煤电企业的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7130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94201.3
申请日:2022-05-27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动调参优化模型的生态干扰风险识别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生态干扰风险识别评估函数构建三层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架构;对评估指标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基于方差膨胀系数法,筛选符合多重共线性判断区间的评估指标;构建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模型权重参数优化,获得模型权重最优解;输出生态干扰风险指数结果。本发明实现了对生态干扰风险识别评估模型指标权重参数的优化和评估指标的优选,保证了生态干扰风险识别评估模型及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71301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0594201.3
申请日:2022-05-27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CN)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动调参优化模型的生态干扰风险识别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生态干扰风险识别评估函数构建三层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架构;对评估指标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基于方差膨胀系数法,筛选符合多重共线性判断区间的评估指标;构建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模型权重参数优化,获得模型权重最优解;输出生态干扰风险指数结果。本发明实现了对生态干扰风险识别评估模型指标权重参数的优化和评估指标的优选,保证了生态干扰风险识别评估模型及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77473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471313.5
申请日:2021-04-29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发明人: 毕京鹏 , 马万栋 , 申文明 , 陈绪慧 , 郭艳玲 , 肖桐 , 李静 , 张新胜 , 史雪威 , 毕晓玲 , 史园莉 , 申振 , 张雪 , 吴玲 , 王丽霞 , 任致华 , 蔡明勇 , 张宏伟 , 邰文飞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遥感影像水体自动化提取方法和装置,属于水体监测领域。该方法首先获取卫星遥感影像及成像参数并进行预处理,其次基于影像的光谱、梯度及统计特征等,构建水体NDWI、MSWI、ESWI、Yellow、Canny等特征信息;利用NDWI和p(NIR)特征识别纯净水体,然后耦合特征信息,综合去除云层、建筑和山体阴影的错分;构造黄度特征以及特征水体样本补充高含沙量水体及其他异常水体;最后通过边界处理及最小图斑调整,获得普适水体的空间分布。本发明解决了因建筑、山体等阴影以及云层导致的水体错分问题,并解决了对高泥沙含量水体、富营养化等异常水体的漏分问题,克服传统单一阈值、复杂地物背景下水体信息提取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40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21740.5
申请日:2021-03-25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面向生态保护红线的人类活动变化识别监管方法,S1:数据准备,挑选影像数据和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矢量数据;S2:人类活动快速识别,基于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制作大数据样本,选取大数据样本中的数据通过变化检测决策模型,得出疑似人类活动线索图斑;S3:人类活动交互判读,对疑似人类活动线索结果进行人工交互编辑,得到疑似人类活动问题图斑;S4:实地核查及验证,将人工交互编辑无法确定的地物标记为问题图斑进行实地核查,根据核查结果进行验证,得到人类活动监测成果;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全样本人类活动快速识别能力,形成自动检测与人工交互式编辑相结合的面向生态保护红线的人类活动监管产品生产技术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388706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11425.3
申请日:2021-10-18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尺度地下水储量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因子定量拆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GRACE重力卫星反演获取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计算得到大尺度区域地下水储量变化结果;基于多源信息参数回归模型,建立驱动因子与区域地下水储量变化结果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确定各驱动因子的贡献度。本发明在解决各驱动因子之间多重共线性问题,提高回归模型系数合理性同时,降低了观测值方差,并提高了模型拟合的精度,可以更准确的反映导致区域地下水储量变化主要驱动因子的贡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7920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983222.X
申请日:2021-08-25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会商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破坏问题数据的混合存储方法,包括:下载生态破坏问题空间数据和多媒体数据包,按照数据组织规范进行解析;对空间数据自动进行结构匹配和质量校验,得到符合校验规范和数据表结构的图斑空间数据;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归档,使用预搭建的对象存储服务进行集中管理,得到对象存储服务上传接口的可在线访问地址;根据图斑空间数据发布图斑空间数据服务,以及根据多媒体名称对应的对象存储服务共享地址发布文件共享服务;进行空间大数据可视化展示。本发明不限定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破坏问题数据类型、数据来源、字段结构等约束,解决数据结构规范化、空间数据服务发布与服务地址配置需要大量人工参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32394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247571.5
申请日:2021-03-06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发明人: 史园莉 , 高吉喜 , 张文国 , 申文明 , 肖桐 , 马万栋 , 李静 , 蔡明勇 , 毕晓玲 , 王丽霞 , 张宏伟 , 申振 , 任致华 , 张新胜 , 毕京鹏 , 陈绪慧 , 史雪威 , 邰文飞 , 张雪 , 吴玲 , 付卓 , 肖如林
IPC分类号: G06F16/22 , G06F16/2458 , G06F16/28 , G06F16/29 , G06Q50/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空戳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台账制作方法和装置,属于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本发明以生态环境科学为基础,结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构建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生态保护红线全要素监管台账,实现红线面积、红线性质、人类活动、红线功能和红线管理等全要素台账监管;基于时空戳的时空一体化台账监管技术,实现生态保护红线“表单台账‑空间台账”相融合的监管台账制作和全方位可视化应用;基于“本底‑变化‑现状”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台账思路,实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要素的全过程监管。推动构建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台账制度,提升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7148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1565678.X
申请日:2023-11-22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IPC分类号: G06V20/10 , G06V20/52 , G06V10/26 , G06V10/75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分辨率正弦神经网络模型变化监测方法及一体化系统,该方法包括:取被监测对象的第一遥感影像数据,所述第一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前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和后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对所述第一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第一处理,生成变化样本矢量数据;将所述变化样本矢量数据与第一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匹配,得到训练样本数据;利用所述训练样本数据对多分辨率正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多分辨率正弦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所述训练好的多分辨率正弦神经网络模型对待监测对象进行变化监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完善人类活动地类在各特征、各分辨率影像中的参数,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6048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85056.8
申请日:2023-03-01
申请人: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IPC分类号: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植被稳定性风险指数评估当地植被变化风险的方法。针对现有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影响因素较多,精确定量化困难,缺乏对生态风险空间规模量化等缺陷,本发明聚焦影响当地植被变化的植被自身状况、温度距平、降水距平、人口密度和空间规划等主要因素,提出植被稳定性风险指数模型,通过定量分析引起植被变化的风险因子、风险受体、暴露度的空间信息,提升识别当地植被变化风险的空间精度。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在单元格和区域尺度上量化当地植被变化风险数值、等级、空间规模,弥补现有植被生态风险缺少空间规模信息的不足,为生态系统监测和保护提供更准确的植被变化风险空间分布信息和等级规模信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