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撑式桩梁板支挡体系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8132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294464.2

    申请日:2018-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撑式桩梁板支挡体系,包括抗滑桩和挡土板,抗滑桩的背山侧配备有斜柱和横梁;斜柱采用钢筋混凝土外套钢管的结构,且钢筋混凝土采用地下、地上分段式浇筑并连为一体,外套的钢管采用地下、地上分段式安装并焊接成一体,抗滑桩与斜柱接头处设置有预埋钢筋并结合混凝土浇筑后实现连接,斜柱的上端抵在抗滑桩的中上部,斜柱的下端插入地下;横梁水平连接在抗滑桩与斜柱之间,横梁的两端分别采用植筋并结合混凝土浇筑与抗滑桩、斜柱相连,并与抗滑桩、斜柱围成三角形。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的斜撑式桩梁板支挡体系的施工方法。斜柱、横梁与抗滑桩围成三角形,三角形结构自身稳定性强,适用于推力较大的滑坡和边坡工程。

    一种沿预定导线轨迹岩土体定向探测用扩孔器

    公开(公告)号:CN118958875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347992.5

    申请日:2024-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扩孔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沿预定导线轨迹岩土体定向探测用扩孔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连接有连接件,且外壳的另一端固定有圆板;所述交替研磨机构包括伸入槽一、滑槽、滑轨一、滑块、铰接内杆、外杆、固定圆杆、铰接拉杆一、主动杆、固定件、磨损件和滑动单元,所述伸入槽一开设在圆板上,八个所述滑槽同轴开设在伸入槽一一侧的圆板上并将圆板贯穿,所述伸入槽一和滑槽相互连通形成可供铰接拉杆一移动的通道一,两个所述滑轨一均开设在滑槽内,所述滑块滑动在滑轨一上,四个所述铰接拉杆一的一端铰接在其中四个对称的滑块上;本发明通过在交替研磨机构的作用下可以使得两组磨损件可以交替式对岩土体进行研磨扩孔工作,一定程度的减小磨损件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且配合着旋转集料机构可以将磨损件上多余的岩土碎屑刮至收集盒中收集,进而避免了岩土碎屑掉落在孔洞底部的情况,加强了后续探测实验的稳定性。

    扶壁式悬挑钻探平台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75224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419990.2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扶壁式悬挑钻探平台,包括立架,以及设置在立架顶部的作业平台,每层框架均配备有与立向钢管数量对应的钢管锚和钢锚绳,任一节点均由向上斜撑的钢管锚和向上斜拉的钢锚绳共同作用,从而将钻探平台的受力递到陡崖壁上;所述立架最下层、最上层和中间层框架均设置有工字梁水平锚,且位于最上层的工字梁水平锚的下方通过作业平台工字梁斜锚支撑。不需要从地面向上搭建,通过悬空搭建并巧妙地将力传递到陡崖壁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因无法在三峡流域陡崖壁搭建钻探平台,而制约钻探作业的现实难题;专用于陡崖壁下方是水面的特殊作业环境,在钻探作业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驱斜孔摄像系统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35761B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510688895.7

    申请日:2015-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驱斜孔摄像系统,包括斜孔摄像车、控制终端、高清摄像头和地面控制盒;斜孔摄像车的驱动电机的前输出端带动前车轮轴转动,后输出端带动后车轮轴转动,井壁支撑装置受外力作用能向下收缩,并能在弹性支撑组件的作用下自动回位;斜孔摄像车通过步进驱动单元控制运行,地面控制盒数据传输端连接高清摄像头数据传输端,地面控制盒采集高清摄像头的图像数据,地面控制盒控制信号传输端连接斜孔摄像车步进驱动单元控制信号端,地面控制盒指令传输端连接控制终端指令发送端。该四驱斜孔摄像系统的爬坡能力显著提高,能满足深度较大、倾斜角度较大的孔内探测,并确保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城市径流单元的蓄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284619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85621.1

    申请日:2016-10-11

    Inventor: 任良治 任柏橙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0 E03F5/10 E03F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径流单元的蓄水结构,沉淀池和蓄水池修建在城市公路下方,在沉淀池与蓄水池之间的隔离墙上部设置过水孔,在沉淀池的上方设置水篦,沉淀池、蓄水池安装有与外界相通的通气管道,通气管道的上端安放在人行道的花台内用于将沉淀池、蓄水池内的空气排出,在沉淀池、蓄水池的一侧底部设置清淤槽,清淤槽比沉淀池、蓄水池低,且沉淀池、蓄水池的底面朝清淤槽的方向逐渐倾斜形成坡度α的斜面,沉淀池、蓄水池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排污口并通过排污口盖板封住,沉淀池、蓄水池内设置有正对各自对应的排污口的人行梯。成本低、蓄水能力强、可实施性高,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且积蓄的雨水可以再次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