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79954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110375246.3
申请日:2011-11-2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60 , H01M4/1399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制造负极的方法及含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且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负极活性材料。在化学式1中,X为包括金属的活性材料,且所述活性材料的官能团已与硅烷偶联剂反应,Ra为来自硅烷偶联剂的残余基团,和Rb为包括由以下化学式2a表示的第一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在化学式2a中,R10~R13相同或不同,且为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和n1为1~100000的整数。这里,所述取代的C1~C5烷基被氨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环氧基或苯基代替氢的至少一个。[化学式1]X?Ra?Rb[化学式2a]。
-
公开(公告)号:CN10964382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80051635.6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10/0587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具有被堆叠且围绕卷绕轴线被卷绕的包括第一电极活化部分和第一未涂覆电极部分的第一电极、隔板以及包括第二电极活化部分和第二未涂覆电极部分的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活化部分包括第一小电极部分和第二小电极部分,该第一小电极部分包括第一基材和分别形成在第一基材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该第二小电极部分包括第一基材的暴露表面,其中第一活性物质层被形成在第一基材的另一表面上,且其中第二小电极部分位于由电极组件的首次旋转所产生的第一弯曲表面部分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88381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010332560.2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4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设置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设置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上的负极功能层;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负极功能层包括片状聚乙烯颗粒,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和碳纳米管,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包括从钴、锰、镍和它们的组合中选择的金属与锂的复合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碳纳米管具有30μm至大约100μm的平均长度。[化学式1]LiaFe1‑x1Mx1PO4在化学式1中,0.90≤a≤1.8,0≤x1≤0.7,M为Mn、Co、Ni或它们的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643821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1780051635.6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10/0587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具有被堆叠且围绕卷绕轴线被卷绕的包括第一电极活化部分和第一未涂覆电极部分的第一电极、隔板以及包括第二电极活化部分和第二未涂覆电极部分的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活化部分包括第一小电极部分和第二小电极部分,该第一小电极部分包括第一基材和分别形成在第一基材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该第二小电极部分包括第一基材的暴露表面,其中第一活性物质层被形成在第一基材的另一表面上,且其中第二小电极部分位于由电极组件的首次旋转所产生的第一弯曲表面部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479954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110375246.3
申请日:2011-11-2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60 , H01M4/1399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制造负极的方法及含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且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负极活性材料。在化学式1中,X为包括金属的活性材料,且所述活性材料的官能团已与硅烷偶联剂反应,Ra为来自硅烷偶联剂的残余基团,和Rb为包括由以下化学式2a表示的第一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在化学式2a中,R10~R13相同或不同,且为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C1~C5烷基,和n1为1~100000的整数。这里,所述取代的C1~C5烷基被氨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环氧基或苯基代替氢的至少一个。[化学式1]X-Ra-Rb[化学式2a]。
-
-
公开(公告)号:CN11188381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332560.2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4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设置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设置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上的负极功能层;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其中,负极功能层包括片状聚乙烯颗粒,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正极活性物质、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和碳纳米管,第一正极活性物质包括从钴、锰、镍和它们的组合中选择的金属与锂的复合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二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碳纳米管具有30μm至大约100μm的平均长度。[化学式1]LiaFe1-x1Mx1PO4在化学式1中,0.90≤a≤1.8,0≤x1≤0.7,M为Mn、Co、Ni或它们的组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