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85083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0841285.4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C01B32/312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7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负电极和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天然石墨,包括其中组装有多个初级颗粒的次级颗粒;非晶碳,位于初级颗粒的表面上;以及涂层,包括围绕次级颗粒的非晶碳,其中,初级颗粒具有约5μm至约15μm的粒径,次级颗粒具有约8μm至约24μm的粒径,并且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量的峰强度比I(002)/I(110)小于或等于约120。
-
公开(公告)号:CN110885083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1910841285.4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C01B32/312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7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负电极和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天然石墨,包括其中组装有多个初级颗粒的次级颗粒;非晶碳,位于初级颗粒的表面上;以及涂层,包括围绕次级颗粒的非晶碳,其中,初级颗粒具有约5μm至约15μm的粒径,次级颗粒具有约8μm至约24μm的粒径,并且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量的峰强度比I(002)/I(110)小于或等于约120。
-
公开(公告)号:CN11334607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0234539.3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二次颗粒的核,二次颗粒中团聚有多个一次颗粒,并且一次颗粒包括天然石墨;以及涂覆层,包括非晶碳,并且围绕核,其中,在负极活性物质的拉曼光谱分析中,D峰(1350cm‑1至1370cm‑1)与D'峰(1570cm‑1至1620cm‑1)的峰强度比(ID/ID')为约3.2至约3.8,并且晶格常数La为约30nm至约45nm。
-
-
公开(公告)号:CN113363469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234460.0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 C01B32/05 , C01B32/21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一种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二次颗粒,多个天然石墨一次颗粒团聚在二次颗粒中,二次颗粒包括孔;以及非晶碳,定位在孔中,其中,在负极活性物质的剖面中,基于负极活性物质的总面积100%,非晶碳的面积是约10%至约30%。
-
公开(公告)号:CN11334607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234539.3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二次颗粒的核,二次颗粒中团聚有多个一次颗粒,并且一次颗粒包括天然石墨;以及涂覆层,包括非晶碳,并且围绕核,其中,在负极活性物质的拉曼光谱分析中,D峰(1350cm‑1至1370cm‑1)与D'峰(1570cm‑1至1620cm‑1)的峰强度比(ID/ID')为约3.2至约3.8,并且晶格常数La为约30nm至约45nm。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