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34607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0234539.3

    申请日:2021-03-03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二次颗粒的核,二次颗粒中团聚有多个一次颗粒,并且一次颗粒包括天然石墨;以及涂覆层,包括非晶碳,并且围绕核,其中,在负极活性物质的拉曼光谱分析中,D峰(1350cm‑1至1370cm‑1)与D'峰(1570cm‑1至1620cm‑1)的峰强度比(ID/ID')为约3.2至约3.8,并且晶格常数La为约30nm至约45nm。

    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894331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560617.2

    申请日:2024-05-08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活性物质,第一活性物质包括天然石墨的三次颗粒,二次颗粒在天然石墨的三次颗粒中团聚。一次颗粒在二次颗粒中团聚并球化。人造石墨定位在一次颗粒的表面和二次颗粒的表面上。非晶碳涂覆层围绕天然石墨的三次颗粒。此外,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二活性物质,第二活性物质包括具有约2至约100的长宽比的碳类材料。

    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334607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234539.3

    申请日:2021-03-03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二次颗粒的核,二次颗粒中团聚有多个一次颗粒,并且一次颗粒包括天然石墨;以及涂覆层,包括非晶碳,并且围绕核,其中,在负极活性物质的拉曼光谱分析中,D峰(1350cm‑1至1370cm‑1)与D'峰(1570cm‑1至1620cm‑1)的峰强度比(ID/ID')为约3.2至约3.8,并且晶格常数La为约30nm至约45n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