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41821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610068355.X

    申请日:2006-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Abstract: 一种碱性蓄电池,其集电体的结构,可以在集电体与电极的接触部以外的烧断发生前结束焊接,能够防止电极群的短路的发生,提高了可靠性。本发明具备有板状集电体(10),该板状集电体(10)具有:在焊接于卷绕成螺旋状的电极群的一电极的上端部的中心部形成有中心开口(12)的主体部(11)、从该主体部(11)延伸出来焊接在兼作和电极同极的端子的封口体底部的导线部(13)。而且在主体部(11)以中心开口(12)的中心点为出发点,从中心开口(12)的周边部向主体部(11)的周边部形成放射状排列的V形沟槽(14)。形成于该V形沟槽(14)的下端部的线状凸部(14a)焊接在电极群的一电极的上端部,同时在线状凸部(14a)的局部形成缝隙(15)。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41831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0610068369.1

    申请日:2006-03-30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将隔膜配置到将基板的活性物质未充填部沿着极板的宽度方向压缩而形成的引片部的端部,也不会发生短路和与集电体的焊接不良,从而提高了信赖性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是将如下的电极组与电解液一同收容在外装罐内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极组是将在由发泡镍构成的电极基板(11a)的端部形成有活性物质未充填部的正极板(11)和负极板(12),夹隔隔膜(13)而相对配置形成的,该电池制造方法包括:电极组形成工序,在将隔膜(13)配置在正极板(11)与负极板(12)之间后,将它们卷绕成涡旋状来形成电极组;引片部形成工序,在电极组卷绕成涡旋状的状态下,压缩活性物质未充填部(11c)来形成引片部(11d);电极体形成工序,将正极集电体焊接到引片部(11d)上来形成电极体。

    电池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41821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68355.X

    申请日:2006-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Abstract: 一种碱性蓄电池,其集电体的结构,可以在集电体与电极的接触部以外的烧断发生前结束焊接,能够防止电极群的短路的发生,提高了可靠性。本发明具备有板状集电体(10),该板状集电体(10)具有:在焊接于卷绕成螺旋状的电极群的一电极的上端部的中心部形成有中心开口(12)的主体部(11)、从该主体部(11)延伸出来焊接在兼作和电极同极的端子的封口体底部的导线部(13)。而且在主体部(11)以中心开口(12)的中心点为出发点,从中心开口(12)的周边部向主体部(11)的周边部形成放射状排列的V形沟槽(14)。形成于该V形沟槽(14)的下端部的线状凸部(14a)焊接在电极群的一电极的上端部,同时在线状凸部(14a)的局部形成缝隙(15)。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41831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610068369.1

    申请日:2006-03-30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将隔膜配置到将基板的活性物质未充填部沿着极板的宽度方向压缩而形成的引片部的端部,也不会发生短路和与集电体的焊接不良,从而提高了信赖性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是将如下的电极组与电解液一同收容在外装罐内的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极组是将在由发泡镍构成的电极基板(11a)的端部形成有活性物质未充填部的正极板(11)和负极板(12),夹隔隔膜(13)而相对配置形成的,该电池制造方法包括:电极组形成工序,在将隔膜(13)配置在正极板(11)与负极板(12)之间后,将它们卷绕成涡旋状来形成电极组;引片部形成工序,在电极组卷绕成涡旋状的状态下,压缩活性物质未充填部(11c)来形成引片部(11d);电极体形成工序,将正极集电体焊接到引片部(11d)上来形成电极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