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72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45742.5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运动分析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膝关节运动分析方法,包括S1:将膝关节置于两个X光设备内,在不同时刻连续拍摄X光影像;S2:对同一时刻下的两张X光影像标记二维解剖特征点;S3:分别将两台X光设备的虚拟X光源与影像上的二维解剖特征点连线,将两条连线的交点或两条连线间最近距离的线段中点作为三维解剖特征点;S4:重复步骤S3,获取膝关节的三维解剖特征点集合;S5:根据集合中的三维解剖特征点建立包括股骨、胫骨、髌骨在内的局部坐标系,对任意两个坐标系,计算一个坐标系相对于另一个坐标系的旋转矩阵和位移向量,获取髌‑股、胫‑股关节的运动学参数。直接从双平面影像特征点重建骨骼的空间坐标系,实现膝关节运动学快速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6250819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574228.0
申请日:2016-07-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K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00248 , G06K9/00281 , G06K9/002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脸部实时监控检测人脸对称性及异常方法,包括训练阶段步骤:建立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集的用户脸部主要部位图像数据,并根据用户给定的图像数据决定出最优分类策略;测试阶段步骤:实时监控用户脸部活动,采集用户脸部主要部位图像数据,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处理用户脸部主要部位图像,提取深度卷积特征;解决基于深度卷积特征的二分类问题,对用户脸部主要部位分别进行状态识别后对该主要部位进行实时对称性检测与异常检测;记录用户眼部状态时间序列,实时调整监控摄像头的采样频率。本发明在不同光照、不同用户的条件下均能精确地进行人脸对称性及异常的实时检测,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237515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86103.4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行为反馈的面部自适应刺激系统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时,先开始一个启动模式,本模式能够与根据检测模块得到用户行为的图像处理结果,将刺激的强度调节到一个合适的值;根据检测模块得到用户行为的图像处理结果得出光照强度,选择进入白天模式或者夜间模式;在刺激开启的同时也会开启疼痛控制模式,可以防止在刺激时用户产生疼痛感;当检测模块得到用户行为的图像处理结果检测到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系统会进入睡眠模式,并调整刺激强度以适应睡眠。本系统利用了用户行为的图像处理结果,得到用户行为反馈以及环境因素,用以调节刺激强度,以适应不同的用户的需求,从而达到最优的刺激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136672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110060968.X
申请日:2011-03-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S5/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3/042 , H01S3/0612 , H01S3/1673
Abstract: 一种光学仪器技术领域的基于碳化硅包层板条的激光器冷却装置,包括:掺钕钒酸钇激活介质、两条碳化硅板条、两个热沉积装置和两个风扇,第一碳化硅板条和第二碳化硅板条分别与掺钕钒酸钇激活介质的两个侧面键合相连,第一热沉积装置和第二热沉积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碳化硅板条和第二碳化硅板条的外侧,第一风扇正对第一热沉积装置,第二风扇正对第二热沉积装置。本发明实现了高能量掺钕钒酸钇平板激光器在室温条件下的可操作性和小型化,并且能够产生稳定的高能量激光输出,为其产品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85084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138509.1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四川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迟永宁 , 李琰 , 范译文 , 肖宇 , 王耀函 , 宋雨妍 , 王晗 , 刘宏志 , 张建文 , 施刚 , 王渝红 , 孙大卫 , 王聪 , 戚洪昌 , 李辰佳 , 樊肖杰 , 江炳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同步双馈风机并网稳定性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根据同步机的电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以及自同步双馈风机的电磁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确定所述同步机输出电磁有功功率受影响的作用路径;根据所述作用路径,确定同步机输出参数变化量,基于所述同步机参数变化量获取自同步风机对同步机的阻尼特性;根据所述自同步风机对同步机的阻尼特性,确定自同步双馈风机并网稳定性。本发明通过分析了自同步风机和同步机之间的作用路径及参数变化量确定了自同步风机对同步机的阻尼特性,确定并网稳定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并网后系统出现系统低频振荡现象等,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68164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36044.3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平面X光追踪的植入物自动配准定位方法,包括构建虚拟双平面X光系统、X光图像中植入物边缘提取和加权膨胀、植入物几何模型快速投影和边缘提取、最优匹配位置搜索。根据一个定位器,确定两台X光机图像平面的相对位置,以此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虚拟双平面X光系统;利用两台X光机拍摄X光图像中提取的加权膨胀边缘和植入物模型投影的边缘,计算植入物模型任意空间位置下的匹配度,通过模拟退火算法可以快速求得匹配程度最高时的植入物空间位置。此方法可以基于两台X光机连续获得的运动图像,实现植入物在体空间位置的自动追踪,以此为参考进行植入物运动学研究、关节接触分析,极大地减少手动配准的人力和时间开销。
-
公开(公告)号:CN11612908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94112.7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T17/20 , G06T7/64 , G06T7/7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面片模型的膝关节ACL生物力学仿真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获取目标个体的膝关节中骨组织的三维影像原始数据,重建骨组织数字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可操作的目标膝关节数字模型;在模型的股骨外髁内侧面以及胫骨髁前窝上分别选取一组相对应的点,在对应的点集之间插入中间点,并根据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所对应的网格点,生成双变量张量的B‑Spline曲面,得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面片模型并进行韧带材料参数优化。以B‑Spline曲面作为面片模型,由于B‑Spline的阶数确定,且具有很好的平滑性,故计算的复杂度较低且收敛性好。而相较于线段模型,面片模型有着更贴合实际的材料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8478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94656.5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骨关节的自动配准定位方法,S1获取受试者的双平面同步动态X光影像以及CT体数据,并对CT体数据进行处理得到CT骨骼数据;S2对双平面同步动态X光影像进行空间校正,得到双平面同步动态X光影像的不同拍摄视角之间的相对位置;S3对校正后的X光影像进行去噪处理;S4基于CT骨骼数据生成虚拟X光影像,即DRR影像;S5计算DRR影像与对应视角的双平面同步动态X光影像相似度,采用第一优化算法更新不同时刻不同目标骨的位置变化矩阵,得到相对应的最终位置变化矩阵,从而确定骨关节的相对运动。本发明加快了DRR影像的生成速度,采用全变分去噪模型对X光影像降噪,大大提高了定位效率,通过自动配准的算法实现了对骨关节运动的快速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5512480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510885804.9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编辑距离的可穿戴设备数据优化处理方法,包括:对传感器反馈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过零点数据分割;首先进行周期检测,周期检测完成后,如若符合周期性动作标准,则进行下列更加详细的周期性判别;对于经过步骤二的数据流,进行编辑距离计算,并得到计算结果;根据步骤三的结果,辅以校正函数得到最终的精确结果,使之符合客观常理;对于多传感器系统,提出无向图观念,并且通过相似度算法计算出各边权值;通过最优节点算法,得到最小传感器集Vf。本发明在单传感器系统中摒弃原有的冗长的数据处理流程,在多传感器系统中,利用无向图及动态规划函数,以达到节能和减少空间开销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250919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045865.9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X射线成像脊柱三维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及设备,应用于双平面X射线成像系统,包括获取人体躯干处于不同承重位姿态的双平面X射线影像;标定出X射线影像中每个椎体特征点位置;对双平面X射线成像系统进行空间校正;将二维影像上的特征点位置转化为分布在双平面X射线成像空间上的三维空间坐标;根据多个特征点位置及双平面X射线成像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重建椎体的终板拟合椭圆及横突的空间位置,即计算椎体结构在三维空间的位置;将上终板拟合椭圆和下终板拟合椭圆设置为点集,将上下终板构成的几何体三角化,将每节椎体构建为类圆柱体,完成脊柱三维模型的建立,提高脊柱三维模型构建效率,减少二维测量脊柱临床参数的偏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