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7000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522232.6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蒙特卡洛随机抽样获取每辆电动汽车的历史记录;S2:根据当日预设时刻前的一个周期内的历史记录,预测电动汽车在下一个周期的风电功率、光伏功率及基本负荷,并采集电动汽车相关的出行信息,制定日前调度计划;S3:结合日前调度计划中的可控发电单元的预计功率曲线、风电功率、光伏功率、基本负荷及电动汽车相关的出行信息,以预设间隔时间进行短期滚动调度优化,制定短期调度计划;S4:使用灰狼优化算法求解考虑日前预测误差的电动汽车的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型,获得微电网最优运行方案和电动汽车最优充电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057000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1910522232.6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蒙特卡洛随机抽样获取每辆电动汽车的历史记录;S2:根据当日预设时刻前的一个周期内的历史记录,预测电动汽车在下一个周期的风电功率、光伏功率及基本负荷,并采集电动汽车相关的出行信息,制定日前调度计划;S3:结合日前调度计划中的可控发电单元的预计功率曲线、风电功率、光伏功率、基本负荷及电动汽车相关的出行信息,以预设间隔时间进行短期滚动调度优化,制定短期调度计划;S4:使用灰狼优化算法求解考虑日前预测误差的电动汽车的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型,获得微电网最优运行方案和电动汽车最优充电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94828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650243.5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IPC: G01N29/032 , G01N29/42 , G01N29/44 , G01N3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上位机、主控微处理器、数据采集卡、若干路超声波收发电路;上位机分别与主控微处理器和数据采集卡连接;主控微处理器与超声波收发电路连接;系统工作时,主控微处理器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向超声波收发电路发送脉冲信号,驱动超声波收发电路发出超声波信号并通过变压器油传播;超声波接收发电路接收经变压器油传播后的超声波回波,并进行处理后发送给主控微处理器;数据采集卡经主控微处理器对所述处理后的超声波回波信号进行采集,并传到上位机;上位机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变压器油的酸值,并通过变压器油的酸值分析给出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的检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7232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07679.8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行为记录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工号牌的智能行为记录系统及方法;包括行为采集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指令模块、传输模块和警示模块,存储模块与行为采集模块连接,数据分析模块与行为采集模块连接,指令模块分别与数据分析模块和传输模块连接,传输模块分别与数据分析模块和存储模块连接,实现了能够有效地记录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特别适用于需要监控员工行为的场合,如客户服务、安全监控等领域,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佩戴者身份,并准确地记录其行为,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后续的行为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45099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616337.0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IPC: G01C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网施工的土壤沉降监测装置,包括有顶盖、保护罩和监测组件等;顶盖的顶侧中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罩,保护罩的底部和顶盖相连通,顶盖内部设有用于监测土壤沉降的监测组件,监测组件从顶盖底部向下延伸,监测组件包括有第一多级按钮、固定块、监测弹簧、测量柱一和测量柱二。本发明通过第一多级按钮配合触发盒,在土层发生沉降时,沉降土层的高度变化将直接反映到测量柱一上,再利用测量柱一的上下浮动带动触发盒移动,最后以触发盒按压到第一多级按钮的不同位置按钮上,即可向外传输测量的数据,从而避免人工对装置沉浮距离的测量,提高监测土壤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92727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40861.3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SST域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NSST变换对原始红外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的变换,分解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S2,对低频分量采用海鸥优化算法改进Otsu进行阈值分割,分割为电力设备主体的前景和后景;S3,对分割后的前景采用线性增强,对分割后的后景采用直方图均衡,最后融合为增强后的低频分量图像;S4,经过NSST多尺度变换后得到的高频分量,采用Beeps滤波进行去噪处理;S5,将增强后的高、低频分量进行NSST逆变换,得到增强后的红外图像。本发明明显改善了电气设备红外图像本身质量和视觉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046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712888.1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黄淮学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河南农有王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坐标自动采茶机器人,其属于采茶机器人领域,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顶部安装有驱动臂;采摘组件,所述采摘组件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升降板、切割刀、连杆和盖板。本发明实现了采摘、收集、筛分、铺平及清理五大功能;先通过采摘组件和传动组件实现茶叶切割采摘,再通过收集组件将茶叶吸入收集箱内,同时,通过筛分组件对茶叶进行高效稳定的筛网,同时,通过铺平组件确保收集盘内茶叶均匀分布,避免堆积,同时,通过清理组件对第二防尘网上的灰尘进行清理,保障收集系统顺畅运行;减轻了人工负担,降低了采摘成本,且可以持续的进行采摘操作,提升了采摘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146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07514.0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网络攻防领域,涉及一种模拟面向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隐蔽型攻击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从网络攻防中的攻击者角度出发,利用系统网络中传输的输入输出信息设计干扰观测器一,对未受攻击情况下系统中的未知非线性项实施估计;在控制器到执行器端网络中注入攻击信号,与此同时设计干扰观测器二,对遭受攻击后系统中的非线性项实施估计;借助两个干扰观测器的估计输出信息设计隐蔽型攻击模型,并对其隐蔽性进行分析,使得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遭受攻击前后的输出状态基本保持不变,躲避防御者对控制器到执行器端网络的影响。本发明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航天器、智能交通以及智能制造等非线性网络化控制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6482557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610825141.6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热化学吸附热管装置,包括:热管主体(蒸发段,冷凝段和绝热段三部分),传质通道以及传液通道,分别布置在热管蒸发段中心处和内壁面,用于提供气体状态吸附质以及液体状态吸附质的流动通道;热源以及冷源,分别用于提供一定温度的加热流体或冷却流体;蒸发段外部套管以及冷凝段外部套管,分别与蒸发段以及冷凝段外壁面构成流动换热空间;绝热段充注管路,用以装置的抽真空以及注入吸附质工质;加热流体通过第二出入口管路进入蒸发段外部套管,与吸附剂进行热交换后回流到热源;冷却流体通过第一出入口管路进入冷凝段外部套管,与吸附质进行热交换后回流到冷源。
-
公开(公告)号:CN106482557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825141.6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28D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热化学吸附热管装置,包括:热管主体(蒸发段,冷凝段和绝热段三部分),传质通道以及传液通道,分别布置在热管蒸发段中心处和内壁面,用于提供气体状态吸附质以及液体状态吸附质的流动通道;热源以及冷源,分别用于提供一定温度的加热流体或冷却流体;蒸发段外部套管以及冷凝段外部套管,分别与蒸发段以及冷凝段外壁面构成流动换热空间;绝热段充注管路,用以装置的抽真空以及注入吸附质工质;加热流体通过第二出入口管路进入蒸发段外部套管,与吸附剂进行热交换后回流到热源;冷却流体通过第一出入口管路进入冷凝段外部套管,与吸附质进行热交换后回流到冷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