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77125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611092645.8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栖息地型生态组件及其使用方法,该栖息地型生态组件外挂于堤岸挡墙上或者内嵌于所述堤岸挡墙,所述堤岸挡墙设置于河道的岸边,该栖息地型生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躲避单元,所述躲避单元为框架结构,所述躲避单元的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躲避部底面槽体。本发明的栖息地型生态组件的至少一个躲避单元的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躲避部底面槽体,躲避单元构成了水生生物栖息地的主体,躲避单元、连接通道件、净化通道件能够进行组合,构成了供两栖动物在水域与陆域之间的运动通道,净化通道件能够净化岸边地面的径流。
-
公开(公告)号:CN10706003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17917.0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 , E03F5/0401 , E03F2201/10 , G05D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排放雨水和污水的排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当不降雨或者降雨量较小时,流入支路混接管中的雨污混合水主要是污水,污水雨污混接管流至溢流井中,然后经第一排污口、第一连接管、限流井、排污管流至市政污水管;这样,污水就不会大量地流入河道中污染水源。当降雨量较大时,流入雨污混接管中的雨污混合水主要是雨水,水位计测得限流井中水位高出预设水位时,控制装置控制电控阀关闭,则溢流井中的水位就会升高,当溢流井中的水位上升至溢流口位置时,雨水和污水会从溢流口排至河道,这样就不会对市政污水管造成过大的排水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311311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641608.6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 Y02P60/216 , C02F3/32 , A01G24/00 , A01G24/35 , A01G31/02 , B63B35/44 , B63B2035/4493 , C02F3/34 , C02F2103/001 , E03B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消落带的人工浮床系统,包括人工浮床和与人工浮床相连接的灌溉机构,人工浮床包括能浮在水上的主体框架和安装在主体框架上的种植基底,种植基底用于种植植物,灌溉机构包括调蓄水池和与调蓄水池相连接的供水管,调蓄水池用于储蓄水,且调蓄水池能通过供水管给种植基底供水。在使用时,在种植基底上种植植物,同时利用调蓄水池储蓄水;随着,消落带的水位下降,植物也随人工浮床下降,直至人工浮床匍匐在消落带的岸基上,此时植物无法再依靠消落带的水存活,因此,利用调蓄水池给种植基底供水,以保证植物能继续存活,直至消落带的水位再次上涨,植物可再次依靠消落带的水存活,并保持其绿化及净化水体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26578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662179.0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C02F1/52 , C02F3/34 , C02F7/00 , C02F2103/007 , C02F2203/006 , C02F2209/08 , C02F2209/14 , C02F2209/22 , C02F2301/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假山水体的净化系统,包括沿水体流向依次设置的进水单元、水处理单元、沉淀单元和曝气单元;进水单元包括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水泵;水处理单元包括处理腔体,处理腔体内悬挂有多根生物绳填料;沉淀单元包括沉淀池;曝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曝气转盘;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一管道、回流管和第二管道。本发明曝气转盘的转动不仅可提升“高山流水”的景观效果,更可增强沉淀池出水的溶解氧含量,进一步提升水体的景观效果;处理腔体内悬挂生物绳填料进行水体净化,水体净化后流入沉淀池内进一步沉淀,沉淀池污泥回流至处理腔体或排出处理系统之外可通过势能实现而无需额外的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632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510703737.4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净水型水源地布水系统,包括外部河道,主布水渠,退水渠,储水库和多级水处理系统;所述的主布水渠开口端和退水渠开口端均与所述外部河道相连通;所述主布水渠侧壁设有多个布水支渠,且所述布水支渠均与所述储水库相连通;所述多级水处理系统的每级水处理系统均包括水处理中心,出水支渠和一端封闭的进水支渠,且所述水处理中心一端与所述进水支渠侧壁相连通,所述水处理中心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支渠侧壁相连通;所述进水支渠开口端与所述主布水渠相连通;所述出水支渠一端与所述退水渠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主布水渠相连通。本净水型水源地布水系统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应变能力强,提高了系统运行保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26578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710662179.0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假山水体的净化系统,包括沿水体流向依次设置的进水单元、水处理单元、沉淀单元和曝气单元;进水单元包括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水泵;水处理单元包括处理腔体,处理腔体内悬挂有多根生物绳填料;沉淀单元包括沉淀池;曝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曝气转盘;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一管道、回流管和第二管道。本发明曝气转盘的转动不仅可提升“高山流水”的景观效果,更可增强沉淀池出水的溶解氧含量,进一步提升水体的景观效果;处理腔体内悬挂生物绳填料进行水体净化,水体净化后流入沉淀池内进一步沉淀,沉淀池污泥回流至处理腔体或排出处理系统之外可通过势能实现而无需额外的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67712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092645.8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栖息地型生态组件及其使用方法,该栖息地型生态组件外挂于堤岸挡墙上或者内嵌于所述堤岸挡墙,所述堤岸挡墙设置于河道的岸边,该栖息地型生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躲避单元,所述躲避单元为框架结构,所述躲避单元的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躲避部底面槽体。本发明的栖息地型生态组件的至少一个躲避单元的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躲避部底面槽体,躲避单元构成了水生生物栖息地的主体,躲避单元、连接通道件、净化通道件能够进行组合,构成了供两栖动物在水域与陆域之间的运动通道,净化通道件能够净化岸边地面的径流。
-
公开(公告)号:CN10667712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085637.0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 E02B3/10 , A01G31/02 , A01K6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栖息地型生态堤岸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沿着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栖息通道组件,栖息通道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栖息生态单元;每个栖息生态单元的其中一个侧部为远离岸边的栖息迎水部,栖息迎水部上设有相对于水平面为向上倾斜设置的栖息单元通道,栖息单元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斜坡通道、栖息地腔和第二斜坡通道;栖息通道组件中的所有栖息生态单元的栖息单元通道依次连通,形成生态运动通道。本发明的装配式栖息地型生态堤岸系统的栖息通道组件中的生态运动通道相对于水平面为倾斜设置,每个生态运动通道中都有多个栖息地腔,这样既便于两栖动物在水域与陆域之间运动,又能够使两栖动物在栖息地腔中栖息。
-
公开(公告)号:CN106677124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611085637.0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栖息地型生态堤岸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沿着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栖息通道组件,栖息通道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栖息生态单元;每个栖息生态单元的其中一个侧部为远离岸边的栖息迎水部,栖息迎水部上设有相对于水平面为向上倾斜设置的栖息单元通道,栖息单元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斜坡通道、栖息地腔和第二斜坡通道;栖息通道组件中的所有栖息生态单元的栖息单元通道依次连通,形成生态运动通道。本发明的装配式栖息地型生态堤岸系统的栖息通道组件中的生态运动通道相对于水平面为倾斜设置,每个生态运动通道中都有多个栖息地腔,这样既便于两栖动物在水域与陆域之间运动,又能够使两栖动物在栖息地腔中栖息。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632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03737.4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净水型水源地布水系统,包括外部河道,主布水渠,退水渠,储水库和多级水处理系统;所述的主布水渠开口端和退水渠开口端均与所述外部河道相连通;所述主布水渠侧壁设有多个布水支渠,且所述布水支渠均与所述储水库相连通;所述多级水处理系统的每级水处理系统均包括水处理中心,出水支渠和一端封闭的进水支渠,且所述水处理中心一端与所述进水支渠侧壁相连通,所述水处理中心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支渠侧壁相连通;所述进水支渠开口端与所述主布水渠相连通;所述出水支渠一端与所述退水渠相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主布水渠相连通。本净水型水源地布水系统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应变能力强,提高了系统运行保障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