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1306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438958.4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矾根丛生芽超低温保存及恢复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无菌苗体系建立;2.叶片丛生芽的诱导;3.丛生芽的预培养;4.丛生芽的机械固定;5.丛生芽的装载及玻璃化的处理;6.冷冻及解冻洗涤;7.恢复培养。本发明首次提出对矾根叶片诱导丛生芽成功进行超低温保存,保存后矾根恢复生长状况良好。本发明将丛生芽带叶基盘整体作为冻存材料,省去了茎尖剥取的繁琐技术手段,并通过机械固定批量处理,进一步简化操作步骤,最终得到矾根的再生植株;因此,对建立便捷稳定高效的矾根超低温保存体系,有利于矾根属资源规模保存,构建资源库,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094605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324447.8
申请日:2017-05-10
Applicant: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 上海廊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菜育苗的方法,包含步骤有:a、催芽:在发芽盒中铺好海绵,滤纸,加入适量水,种子均匀放在滤纸上;b、发芽:把发芽盒放到恒温气候箱内,待种子露白后和蛭石混匀播种;c、配比基质:把椰糠∶蚯蚓粪按照2∶1进行配比,加入水拌匀后把基质铺至托盘内;d、洒播:把种子蛭石混合物均匀洒在铺好基质的托盘中;e、保温:托盘上覆盖薄膜保湿,并控制温度;f、移栽:两片子叶张开后,移栽至穴盘内;g、浇水、观察苗期,注意保温,浇水,所述浇水为在穴盘底部浸泡营养液;h、壮根:苗龄大约20天时,把穴盘底部孔中长出的根剪断,以利于侧根发育,达到壮根效果。有益技术效果是,降低生菜育苗的成本的和提高育苗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202225B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310076086.1
申请日:2013-03-11
Applicant: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滤纸条为操作载体的植物微茎尖小液滴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解冻及恢复培养方法,包含步骤有:在解剖镜下剥取无菌苗茎尖,浸入2%~5%无钙离子海藻酸钠溶液中轻蘸,将茎尖排列在无菌滤纸条上,将其浸入0.1%氯化钙溶液中,经10~20min固定,再将带有茎尖的滤纸条放入0.3~0.5mol·L-1蔗糖的MS液体中培养1~3天,置于预处理溶液中处理20-40min转入玻璃化保护剂中处理10~80min,然后将带有茎尖的滤纸条转移到无菌冷冻管中放入液氮中保存。解冻时,将带有茎尖的滤纸条由管中取出放入含1.2mol·L-1蔗糖的MS培养液解冻及洗涤20min将带茎尖的滤纸条放入恢复培养基进行培养,直至生长成植株,本发明方法以滤纸条为操作载体,减少接种器具与植物细嫩茎尖的直接接触,降低机械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1513061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438958.4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矾根丛生芽超低温保存及恢复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无菌苗体系建立;2.叶片丛生芽的诱导;3.丛生芽的预培养;4.丛生芽的机械固定;5.丛生芽的装载及玻璃化的处理;6.冷冻及解冻洗涤;7.恢复培养。本发明首次提出对矾根叶片诱导丛生芽成功进行超低温保存,保存后矾根恢复生长状况良好。本发明将丛生芽带叶基盘整体作为冻存材料,省去了茎尖剥取的繁琐技术手段,并通过机械固定批量处理,进一步简化操作步骤,最终得到矾根的再生植株;因此,对建立便捷稳定高效的矾根超低温保存体系,有利于矾根属资源规模保存,构建资源库,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10666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078001.X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该超低温保存方法包括:挑选颗粒野生稻种子,消毒灭菌后接种到培养基上直接诱导出初生愈伤组织;对于无法直接诱导出愈伤的颗粒野生稻,种子消毒后使其萌发,待胚根生长至1cm左右时切下根段诱导出愈伤;得到颗粒野生稻初生愈伤后,在继代增殖过程中交替使用两种培养基;扩繁后的愈伤进行预培养后收集,放入带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干燥后直接冻存。解冻后将愈伤接种到培养基上恢复培养,待新生愈伤长出后进行分化培养,直至绿苗长出。本发明的颗粒野生稻愈伤超低温保存方法步骤简单易行,且经过超低温保存后,愈伤的存活率高,是一种有效的野生稻资源保存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0800734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146883.6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疣粒野生稻带根幼芽超低温保存及再生植株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疣粒野生稻带根幼芽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属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领域,超低温保存及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子破休眠处理及胚性愈伤诱导;2.丛生芽的诱导;3.丛生芽的生根培养;4.带根幼芽的预培养;5.带根幼芽的包埋;6.带幼根芽的装载及玻璃化的处理;7.冷冻及解冻洗涤;8.恢复培养。本发明首次提出对疣粒野生稻带根幼芽成功进行超低温保存,保存后野生稻恢复生长状况良好。对野生稻及禾本科植物的超低温保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380216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1280227.0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用野生稻带茎尖幼芽超低温保存及再生植株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药用野生稻带茎尖幼芽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属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领域,超低温保存及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田间取样及组培体系建立;2.内生菌的检测;3.丛生芽的诱导;4.丛生芽的预培养;5.丛生芽的包埋;6.丛生芽的装载及玻璃化的处理;7.冷冻及解冻洗涤;8.恢复培养。本发明首次提出对药用野生稻带茎尖幼芽成功进行超低温保存,保存后野生稻恢复生长状况良好。对野生稻及禾本科植物的超低温保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746351B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610131944.1
申请日:2016-03-09
Applicant: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Abstract: 一种野生稻茎尖的超低温保存及恢复培养方法,步骤有:取继代培养无菌组培苗,留基部放入不含激素MS培养基内培养,切离基部新萌植株,转入含0.3molL‑1蔗糖和脱落酸0.5‑5mgL‑1培养基上培养,再转入0.7molL‑1和含脱落酸0.5‑5mgL‑1培养基上预培养,剥取茎尖,在0.4 molL‑1蔗糖和甘油2moL‑1MS固体培养基预培养,在2‑4%的无钙离子海藻酸钠溶液中轻蘸,放在装载条上,再浸入含有0.1‑0.3%氯化钙、0.4 molL‑1蔗糖和2moL‑1甘油MS液体培养基中,经固定后,吸去多余液体,置于预处理溶液中处理,再转入玻璃化保护剂PVS2中进行冰浴处理,然后投入液氮中保存。其有益效果是,保存方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保存后野生稻恢复生长状况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561637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60160.X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薯类原球茎超低温保存及恢复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细胞工程领域。超低温保存步骤有:无菌苗诱导及继代培养,类原球茎诱导,梯度驯化培养,剥取类原球茎及固定到装载条,然后置放于预处理溶液处理,转入玻璃化保护剂中冰浴处理,再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恢复培养步骤有:从液氮中取出带类原球茎的装载条,放入1/2MS液体培养基中解冻并洗涤,用滤纸吸干后置于不含激素1/2MS培养基中暗培养,在解剖镜下将类原球茎逐一由装载条剥离,转移到含BA及GA3的培养基上进行暗培养,再生后转入含BA及NAA的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其有益效果是,通过类原球茎为材料超低温保存大薯资源可获得大量可供保存及容易再生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5746351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131944.1
申请日:2016-03-09
Applicant: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Abstract: 一种野生稻茎尖的超低温保存及恢复培养方法,步骤有:取继代培养无菌组培苗,留基部放入不含激素MS培养基内培养,切离基部新萌植株,转入含0.3molL?1蔗糖和脱落酸0.5?5mgL?1培养基上培养,再转入0.7molL?1和含脱落酸0.5?5mgL?1培养基上预培养,剥取茎尖,在0.4 molL?1蔗糖和甘油2moL?1MS固体培养基预培养,在2?4%的无钙离子海藻酸钠溶液中轻蘸,放在装载条上,再浸入含有0.1?0.3%氯化钙、0.4 molL?1蔗糖和2moL?1甘油MS液体培养基中,经固定后,吸去多余液体,置于预处理溶液中处理,再转入玻璃化保护剂PVS2中进行冰浴处理,然后投入液氮中保存。其有益效果是,保存方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保存后野生稻恢复生长状况良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