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稀疏点提取算法的彩绘自动扎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85590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62277.8

    申请日:2023-04-07

    IPC分类号: G06T11/20 G06T7/13 G06T3/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稀疏点提取算法的彩绘自动扎谱方法,包括:彩绘收集:提供样品构件彩绘,采集样品构件彩绘的图像信息;线稿拾取:对样品构件彩绘的图像信息进行提取形成样品构件彩绘的线稿,根据稀疏点提取算法对线稿进行线条拾取;点云选取:对样品构件彩绘的线稿中的各线条按照预定的间距记录点坐标形成样品构件彩绘的点云坐标;绘制扎谱:结合实际彩绘构件的尺寸对样品构件彩绘的点云坐标进行等比例缩放,形成实际彩绘构件的电子扎谱图;激光打点:通过激光雕刻机在纸品上雕刻电子扎谱图形成实际彩绘构件的实体扎谱图。本发明人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成品质量稳定。

    混凝土剪力墙及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54968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487435.4

    申请日:2022-11-24

    IPC分类号: E04C5/20 E04B2/84 E04G2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凝土剪力墙及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和方法,该厚度控制装置包括:长度与待施工的混凝土剪力墙的厚度相等的混凝土块体;所述混凝土块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为以混凝土块体的长度中心为基准对称设置在混凝土块体上的两个,所述定位凹槽的宽度与待施工的混凝土剪力墙内钢筋网的水平钢筋或者纵向钢筋的直径相等;所述混凝土块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面与所在侧的定位凹槽的外侧长度边之间的距离为保护层厚度控制线,所述保护层厚度控制线的长度与待施工的混凝土剪力墙的保护层的厚度相等。本发明能够对混凝土剪力墙及其保护层的厚度进行控制,还能够对钢筋网进行定位,提高了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一种建筑玻璃废料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44759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0168390.3

    申请日:2021-02-0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固废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玻璃废料分离装置,包括粉碎箱,以及位于粉碎箱内的粉碎装置与分离装置,粉碎箱内设置倾斜的传送带,传送带两侧均设置挡板,粉碎装置包括沿传送带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固定在粉碎箱内壁上的电磁加热圈,且电磁加热圈套在传送带上;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箱与水泵,传送带顶端正对水箱上设置有淋浴头,淋浴头通过水泵与水箱连接;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传送带末端下方的筛板,筛板两侧固定有相同的挡板,筛板上设置有若干筛孔;筛板正下方设置有玻璃回收箱,筛板的末端下方则设置有混凝土破碎装置;本发明意在解决混凝土废料中的玻璃废料无法分离的问题。

    一种建筑玻璃废料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4475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68390.3

    申请日:2021-02-0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固废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玻璃废料分离装置,包括粉碎箱,以及位于粉碎箱内的粉碎装置与分离装置,粉碎箱内设置倾斜的传送带,传送带两侧均设置挡板,粉碎装置包括沿传送带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固定在粉碎箱内壁上的电磁加热圈,且电磁加热圈套在传送带上;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箱与水泵,传送带顶端正对水箱上设置有淋浴头,淋浴头通过水泵与水箱连接;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传送带末端下方的筛板,筛板两侧固定有相同的挡板,筛板上设置有若干筛孔;筛板正下方设置有玻璃回收箱,筛板的末端下方则设置有混凝土破碎装置;本发明意在解决混凝土废料中的玻璃废料无法分离的问题。

    一种建筑木料废物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90935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58803.3

    申请日:2020-0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固废回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木料废物回收装置,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运输单元、卷绕单元和粉碎单元;运输单元包括若干传送辊轮和两个风机;卷绕单元包括第一卷绕筒、第二卷绕筒、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固定器;第一卷绕筒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沿径向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插孔,第二卷绕筒上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两端上沿径向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二插孔,固定器包括机架,机架的一侧设有矩形开口,矩形开口内设有若干电缸,机架的两侧壁上下设有第一伸缩缸,上下的第一伸缩缸的伸缩端分别能够插入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中。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木板上的钉子难以分离的技术问题。

    双层中空混凝土板墙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94966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10532959.X

    申请日:2014-10-11

    IPC分类号: E04B2/64 E04G11/18

    摘要: 本发明双层中空混凝土板墙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混凝土构件技术领域。针对现有夹层墙浇筑施工,模板搭设不便,部分支撑件和模板构件被永久性地封闭在空腔内而成为声桥,影响隔音效果,且降低材料利用率的问题。它由若干段施工单元连接而成,施工单元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混凝土板;设置于两个混凝土板之间的两个圈梁;混凝土板和圈梁构成一封闭空腔;圈梁是由连接在混凝土板之间的预制板隔层和浇筑于其上的混凝土构件组成。本发明采用分步浇筑的施工方法,先浇筑两个平行设置的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板之间连接预制板隔层,并以其为底模板浇筑圈梁,如此往复,使得混凝土板和圈梁共同构成一封闭空腔,制得双层中空混凝土板墙。

    双层中空混凝土板墙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94966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32959.X

    申请日:2014-10-11

    IPC分类号: E04B2/64 E04G11/18

    摘要: 本发明双层中空混凝土板墙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混凝土构件技术领域。针对现有夹层墙浇筑施工,模板搭设不便,部分支撑件和模板构件被永久性地封闭在空腔内而成为声桥,影响隔音效果,且降低材料利用率的问题。它由若干段施工单元连接而成,施工单元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混凝土板;设置于两个混凝土板之间的两个圈梁;混凝土板和圈梁构成一封闭空腔;圈梁是由连接在混凝土板之间的预制板隔层和浇筑于其上的混凝土构件组成。本发明采用分步浇筑的施工方法,先浇筑两个平行设置的混凝土板,在混凝土板之间连接预制板隔层,并以其为底模板浇筑圈梁,如此往复,使得混凝土板和圈梁共同构成一封闭空腔,制得双层中空混凝土板墙。

    用于双层钢筋混凝土板墙空腔施工的大钢模板

    公开(公告)号:CN103343618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317635.X

    申请日:2013-07-25

    IPC分类号: E04G11/18 E04G17/06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层钢筋混凝土板墙空腔施工的大钢模板,包括两个对称的基板、吊环、提升杆和连接片;所述每个基板的水平方向设有相互平行的水平龙骨,基板的竖直方向设有竖向龙骨,基板的外侧设有加固龙骨,吊环位于基板的顶部且固定在竖向龙骨上,提升杆设置于两个基板之间,提升杆和基板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片相连,所述连接片的首端通过螺栓和基板相连,连接片的末端通过螺栓和提升杆相连。本发明解决了小空腔双层板墙难以进行模板施工的问题。这种大钢模配合拆卸装置,拆装简单,连接可靠,不易变形,并可重复利用。

    可实现高效回收利用的脚手硬拉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95890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537878.X

    申请日:2012-12-13

    IPC分类号: E04G5/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高效回收利用的脚手硬拉结装置,包括预埋螺杆,拉结钢管,预埋螺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柱中预埋的加焊止水钢板的对拉螺杆的切割段,拉结钢管一端焊有连接钢板,连接钢板下部中间部位开设螺栓孔,预埋螺杆穿入拉结钢管的连接钢板螺栓孔中用螺母拧紧连接,形成固定的硬拉结结构。本发明最大程度地使用原本作废铁处理的支模用对拉螺杆(切割后的对拉螺杆头),同时对拉结段设计成定型化产品,便于周转使用。整套硬拉结装置美观、实用、经济,有利环保。

    洁净实验室机电优化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7487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75537.0

    申请日:2023-12-2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洁净实验室机电优化方法,本发明通过dynamo可视化编程,利用其和revit模型的实时同步性,通过节点驱动、实现表格信息到图元属性的自动赋予和建筑面层的自动绘制,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了建模效率;通过修改“建筑面层”族,添加合理厚度的“作业空间”层,并先后和机电模型进行碰撞分析,既开拓了深化的广度,又提高了深化的精度;通过两次碰撞导出的结果报告,能迅速、精准定位到不符合要求的位置,方便协调机电与精装单位,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