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7710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34777.1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焦常科 , 翟杰群 , 梅英宝 , 李炎地 , 王如路 , 贾坚 , 梁昊庆 , 肖同刚 , 谢小林 , 李家平 , 钱炜骏 , 郭晓航 , 高伟 , 简立 , 俞荣仁 , 宋炜卿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力可调的斜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斜撑装置用于为水平向的地下结构楼板以及竖向的围护结构提供支撑,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三端板、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及对拉杆,第一端板固定于围护结构的A点上;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分别固定于地下结构楼板的B点和A’点上,B点到围护结构之间的距离小于A’点到围护结构之间的距离;第一斜撑杆的一端与第一端板铰接,第二斜撑杆的一端与第三端板铰接,对拉杆的一端与第二端板铰接,第一斜撑杆的另一端、第二斜撑杆的另一端及对拉杆的另一端在C点铰接;对拉杆上安装有位移调节器。本发明提出一种简易、主动加载且轴力可调的斜撑装置,实现了以小张拉力产生大轴力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074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58127.2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建工智慧营造有限公司 ,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深基坑地下水位三维可视化监测方法,包括:生成深基坑的三维地下围护墙;自动生成及更新位于深基坑的三维地下围护墙内的坑内外水位拟合三维曲面图;自动识别及标注坑内外水位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标注深基坑地下安全水位的埋深;自动生成及更新处于开启状态的减压井的三维位置;根据坑内外水位拟合三维曲面图及其上的坑内外水位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及处于开启状态的坑内减压井的三维位置对深基坑地下水位进行三维可视化监测。本发明能够对深基坑地下水位进行可视化监测,提高了监测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9838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50590.3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 E02D29/045
Abstract: 为了解决现有换撑的施工效率底以及稳定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基坑换撑刀片墙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骤:施工人员首先对设置在基坑底层的结构底板垫层进行相关施工工作,绑扎待施工结构底板的钢筋最终形成钢筋骨架,随后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钢筋骨架上绑扎预埋螺杆,安装好预埋件并按照设计图纸通过螺母调节其标高到指定位置,最后浇筑结构底板混凝土。该施工方法整体设计合理,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利用预制装配式刀片墙单元形成整体有效传力,并可以施加预应力有效控制基坑形变,加快换撑施工效率进而加快整体基坑施工速度,减小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18708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23009.X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撑伺服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基坑支撑伺服系统利用磁力球铰系统、支撑系统及角度调节系统多系统协调联动的方式,实现自适应复杂基坑多方向支撑的不同预应力水平加载以控制基坑变形的需求,其中,基于磁浮球铰系统使得伺服节点均匀受力,实现了伺服节点的轴力自适应调节和多向支撑伺服的目的;基于支撑系统将弯矩转换成了轴力,增加了预应力传递效能,减小了对支撑节点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7111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72191.2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挂结构逆向施工成套装备系统的施工方法,利用悬挂结构屋面悬挑吊挂钢桁架改装为施工平台,集成屋面钢桁架顶升结构、核心筒模板、悬挂操作架、外框钢结构吊装设备、塔吊、混凝土布料机、施工升降机。可以解决核心筒施工期间堆料、模板、操作平台设置需求。待核心筒施工完成,将钢平台顶升至屋面钢桁架指定标高,与核心筒结构按设计要求进行连接,完成屋面桁架安装,解决了屋面钢桁架的安装问题。解决了外框施工问题,并提出一种框架梁预拉可变刚度节点,可减小并控制逐层吊装并浇筑楼面混凝土时的结构变形,避免由于结构梁受力变形导致的框架梁与核心筒连接节点处混凝土结构开裂的质量通病。
-
公开(公告)号:CN11905979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65470.2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4B28/26 , C04B18/14 , C04B18/08 , C04B14/10 , C04B22/14 , C04B111/20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滨海环境用高性能耐腐蚀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水泥60~120份,混凝土耐蚀掺合剂75~140份,细骨料280~350份,粗骨料500~600份,矿物激发剂2~8份,减水剂1~4份,水50~80份。该混凝土采用大掺量混凝土耐蚀掺合剂,通过其微集料效应,改善了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工作性;由矿物激发剂的激发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耐蚀掺合剂的火山灰活性,通过混凝土耐蚀掺合剂的二次水化作用填充了混凝土内部结构空隙,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进而使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和抗冻等耐久性能得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60500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197089.0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型地墙内衬墙接缝施工方法,通过在内衬墙浇筑成型后,与中隔墙和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体,使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和中隔墙的叠合面积增大,使内衬墙与地下连续墙和中隔墙的连接处更加紧密、稳定、可靠。并且整体受力和变形协调能力大大增强,叠合面凹凸不平互相咬合,防水路径加长,渗水难度加大。因此,本发明方便施工、结构稳定、可靠性高、质量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84371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709777.5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建工智慧营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基坑开挖立柱桩隆起的监测方法,所述监测方法包括:S1、基于Matlab软件构建基坑内立柱桩和地下连续墙墙顶隆起情况的三维显示图;S2、基于已构建的三维显示图监测立柱桩和地下连续墙的隆起情况。本发明通过三维显示图显示表达方法,显著提升了深基坑工程中立柱桩隆起监测的效果,与传统的静态数据表格相比,本监测方法能够直观展示立柱桩的隆起分布及变化趋势,帮助管理者快速识别异常区域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增强了工程的安全性。此外,三维曲面拟合技术有效弥补了固定监测点的盲区,实现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优化了对立柱桩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并提供了立柱桩与地下连续墙的联动分析,优化施工管理与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17468457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86962.5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分隔墙区域底板后浇带施工方法,针对现有基坑中隔墙部位结构底板后浇带施工存在的浇筑混凝土质量难以保证、极易造成地下水渗漏、型钢换撑传力不可靠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便于快速安装且自带止水防渗与蓄排水功能的装配式传力构造,利用预制混凝土传力单元形成有效传力、设置多道防渗漏界面有效防止地下水渗漏、并设置隔水挡板防止基坑明水蔓延、预留静力膨胀孔便于传力构造拆除与预制单元回收利用,有利于结构底板后浇带的清理与施工质量控制,为基坑工程的施工提供有利条件,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18847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772197.X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和张弦钢梁组合的基坑支撑装置,将混凝土支撑体系与张弦钢梁支撑相结合,通过专门设计的混凝土传力分配转换构造体系与预埋传力接头构件,同时可提供设置支撑预应力伺服构造条件,通过设置张力钢索与弦支腹杆同钢梁结构组合为内力自平衡的张弦梁系统,利用钢索张力承担结构自重,减小钢梁结构竖向平面内弯曲应力与变形。在不显著增大支撑构件截面的条件下实现满足基坑支撑大跨度无立柱支撑条件下支撑结构体系连续可靠传力的要求,并可以通过设置支撑预应力伺服构造,将基坑开挖造成的土体变形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减小地下空间开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