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931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106009.6
申请日:2023-08-29
申请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21C17/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反应堆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系统可用性评估方法,包括进行试验系统的标定试验,验证试验系统的可靠性;测定并验证试验系统的模型特征量,确保特征量的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对试验用测量仪器仪表进行校准,使试验温度、压力、流量、电压及电流满足要求;验证与确认工况、动作的稳定性及可控性,验证获取临界热流密度试验数据的过程正确无误;验证与确认质量平衡试验及能量平衡试验,使试验本体的入口和出口的质量和能量保持平衡;进行预试验,确认试验系统功能完整、运行可靠、数据可信,满足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的试验需求。本发明对于指导CHF试验实施,确保燃料组件CHF试验满足技术和质量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31357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50551.1
申请日:2023-09-07
申请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8 , G16C60/0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3/2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反应堆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的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的棒束试验件的设计特征,步骤2,根据所述棒束试验件的特征,构建棒束试验件的子通道的模型,步骤3,采用所述模型,计算所述棒束试验件的临界热流密度值。还提供了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根据本发明的核反应堆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的模拟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合理指导CHF试验的实施和后续安全分析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39318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119154.8
申请日:2023-08-31
申请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21C17/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反应堆临界热流密度试验件,包括:由多个加热棒和多个不发热棒相互平行、且等间隔排列而组成的棒束阵列,多个加热棒包括多个热棒,和多个冷棒,冷棒的发热功率小于热棒的发热功率,棒束阵列在垂直于加热棒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呈正方形棒束排列,其中心位置为不发热棒,正方形棒束排列包括围绕中心位置的不发热棒的内圈正方形棒束排列,和位于内圈正方形棒束排列外围的至少一个外圈正方形棒束排列,内圈正方形棒束排列的四边与外圈正方形棒束排列的四边平行,在内圈正方形棒束排列中,多个热棒和多个不发热棒交替排列。本发明可合理模拟双冷壁结构的燃料组件CHF试验现象,为研究复杂双冷壁效应对CHF的影响提供了试验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393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113774.0
申请日:2023-08-31
申请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21C17/00
摘要: 本申请提供核反应堆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用加热棒的设计方法,包括:选取加热棒的目标功率曲线,目标功率曲线为计算得到的反应堆中燃料棒的轴向功率曲线;确定加热棒的轴向功率曲线的峰值功率,加热棒的轴向功率曲线的峰值功率为燃料棒的轴向功率曲线的功率最大值;确定加热棒的轴向功率曲线的端点功率,根据峰值功率P2、加热棒的最小内径Ri1、加热棒的最大内径Ri2、加热棒的外径Ro以及公式(1),确定加热棒的轴向功率曲线的端点的功率值P1;生成加热棒的轴向功率曲线,在使加热棒的轴向功率曲线与目标功率曲线尽可能接近,使加热棒的轴向功率曲线的积分面积与反应堆中燃料棒的轴向功率曲线的积分面积相同的条件下,生成加热棒的轴向功率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735018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50563.4
申请日:2023-09-07
申请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8 , G06F119/08 , G06F113/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核反应堆燃料组件交混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核反应堆的燃料组件进行模型计算,得到燃料组件子通道出口温度分布Te;第二步骤,采用子通道分析方法,在相同工况下,对燃料组件进行模型计算,得到相同工况下燃料组件子通道出口温度分布Tp;第三步骤,调整子通道分析方法中的交混系数的值,使得燃料组件子通道出口温度分布Tp与燃料组件子通道出口温度分布Te的差异小于预定值,从而获得子通道分析方法中使用的交混系数的值。能够快速且准确的获得燃料组件的交混系数TDC,以便为燃料组件临界热流密度CHF关系式的开发和应用提供输入。
-
公开(公告)号:CN11833536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07826.3
申请日:2024-04-07
申请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21C17/00
摘要: 一种反应堆模拟电加热棒,包括壳体和具有加热器的芯棒,壳体包覆芯棒,在壳体与芯棒之间设置有温度测量模块,温度测量模块包括弧形弹性支架与多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固定于弧形弹性支架的外周侧,并在弧形弹性支架的作用下抵接于壳体的内表面。该反应堆模拟电加热棒能够避免因热电偶脱离壳体带来的温度测量误差,提高反应堆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566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21891.9
申请日:2023-06-16
申请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3 , G06Q10/0635 , G06Q50/06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反应堆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氢气风险仿真方法及系统,涉及氢气风险仿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针对严重事故序列,获取反应堆严重事故数据,进行严重事故进程分析,获取三维分析所需的产氢源项参数;根据安全壳实际空间尺寸建立三维分析模型,设置节点关键参数,对节点进行建模以及网格划分,将安全壳划分为多个隔间区域;采用超实时仿真并假设严重事故发生,利用三维分析模型,分析安全壳各个隔间区域的氢气浓度,根据判断准则,确定各个区域该氢气浓度下所处的风险程度,并在三维仿真画面中实时显示,预测核电厂安全壳内氢气风险。本公开能够计算出安全壳每个隔间不同区域的氢气浓度,有效的对氢气风险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26515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1910548388.1
申请日:2019-06-24
申请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21C15/12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率尺度一体化反应堆及其使用方法,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至少布置两列及以上换热器序列,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上布置有至少2级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序列布置在贴近所述压力容器内壁面,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中的每级换热器通过之间的连接管线上的隔离阀串联并隔离;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由一条给水管线和对应于不同功率等级热负荷需求的蒸汽/热水输出管线组成,所述给水管线和汽/热水输出管线上均设置隔离阀。取消主泵,并通过非能动的自然循环实现热量移出;一体化反应堆消除大破口发生的可能性;多级串联换热器实现多功率等级能量输出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5384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89245.6
申请日:2024-05-13
申请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分类号: G21C17/00
摘要: 一种具有非均匀轴向功率的核燃料模拟加热棒,包括芯棒与发热体,其中发热体套设在芯棒外,至少部分发热体外表面设置有热障涂层,沿发热体轴向热障涂层的径向热阻成余弦分布。热阻成余弦分布的热障涂层能够在加热棒整体轴向电加热功率基本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模拟余弦轴向功率分布工况下燃料棒的轴向对外发热功率分布特征,使模拟试验达到预期的非均匀轴向功率分布状态。该加热棒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优点,适用于临界热流密度验证试验等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84412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342916.X
申请日:2022-04-02
申请人: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J4/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供电系统,涉及反应堆供电技术领域,包括交流电力系统和直流电力系统,交流电源系统包括常规交流系统和备用电源系统,常规交流电源系统包括高压母线、中压母线、低压母线及其变压设备,其中中压母线为可选设备,备用交流电源系统由柴油发电机和辅助交流电源系统组成。本发明结合小型堆非能动系统设计,可取消当前反应堆中安全级的交直流供电系统设计,厂外电耦合海水淡化、电解制氢等负载供电,或作为基荷能源用于风光互补,以用于专用负载的供电,如海岛供电等,实现核能综合利用,可有效降低小堆核电成本,提升经济性,同时拓宽核能的应用空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