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改性废弃生物质低温热解制备多孔生物炭的方法、多孔生物炭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05823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46828.1

    申请日:2020-0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子液体改性废弃生物质低温热解制备多孔生物炭的方法、多孔生物炭及其应用,以废弃生物炭和离子液体为反应物,采用混掺、共热解、萃取、过滤、冷冻干燥、旋蒸回收等步骤,在较低热解温度下制得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同时保留有较多表面官能团的生物炭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废弃生物质作为原料,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利用;热解温度较低,停留时间较短,减少能耗损失;在保留生物炭表面官能团的同时,提高了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离子液体在反应结束后可被回收利用,进一步降低制备成本;无需活化处理,便于操作,同时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产品可用于吸附大气中的CO2。

    利用氨氮增释剂同步去除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体氨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2405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183501.8

    申请日:2021-0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氨氮增释剂同步去除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体氨氮的方法,该方法向底泥中添加氨氮增释剂,用于促使底泥中的氨氮快速释放于上覆水体中,同时联合微生物曝气法对上覆水体脱氮,实现底泥和上覆水体同步脱氮;所述的氨氮增释剂为铁负载生物质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同步去除上覆水体和底泥中的氮,实现河道上覆水体和底泥的一体化治理;(2)相对于向底泥中施加氨氮抑制释放药剂的方法,本发明可以彻底消除底泥中氨氮在外界环境因素扰动下还会再次释放进入上覆水体的风险;(3)本发明中用到的材料制备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原材料来源广泛,具有较好的市场化前景。

    生物炭协同复合菌去除城市河道水体中氨氮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47490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0853697.2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去除城市河道水体中氨氮的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炭协同复合菌去除城市河道水体中氨氮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将生物质废弃物大麦草与河道底泥共热解,制备了阳离子交换能力强、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的生物炭粉,然后将生物炭粉末与降解氨氮的复合菌剂混合,装入料包和多孔填料球内,利用生物炭协同复合菌共同去除城市河道水体中的氨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解决废弃生物质大量生产的问题,也可解决城市河道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此外,本发明设计的填料球组合曝气装置,解决了常规菌剂不适用于自然流动水体,易被冲散和不方便回收的问题。

    利用氨氮增释剂同步去除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体氨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24052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183501.8

    申请日:2021-0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氨氮增释剂同步去除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体氨氮的方法,该方法向底泥中添加氨氮增释剂,用于促使底泥中的氨氮快速释放于上覆水体中,同时联合微生物曝气法对上覆水体脱氮,实现底泥和上覆水体同步脱氮;所述的氨氮增释剂为铁负载生物质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同步去除上覆水体和底泥中的氮,实现河道上覆水体和底泥的一体化治理;(2)相对于向底泥中施加氨氮抑制释放药剂的方法,本发明可以彻底消除底泥中氨氮在外界环境因素扰动下还会再次释放进入上覆水体的风险;(3)本发明中用到的材料制备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原材料来源广泛,具有较好的市场化前景。

    生物炭协同复合菌去除城市河道水体中氨氮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4749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53697.2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去除城市河道水体中氨氮的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炭协同复合菌去除城市河道水体中氨氮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将生物质废弃物大麦草与河道底泥共热解,制备了阳离子交换能力强、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的生物炭粉,然后将生物炭粉末与降解氨氮的复合菌剂混合,装入料包和多孔填料球内,利用生物炭协同复合菌共同去除城市河道水体中的氨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解决废弃生物质大量生产的问题,也可解决城市河道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此外,本发明设计的填料球组合曝气装置,解决了常规菌剂不适用于自然流动水体,易被冲散和不方便回收的问题。

    一种中低压改性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54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90962.3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一种中低压改性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属电缆领域。改性聚丙烯绝缘电缆由内向外依次包括:铜线芯、内屏蔽层、主绝缘层、外屏蔽层、金属屏蔽层、无纺布层、内护套层、铠装层及外护套层;其铜线芯外周的内屏蔽层、主绝缘层和外屏蔽层为一次性同时挤出的三层共挤结构。其在现有电缆三层挤出成型工序及挤出成型生产线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一个带储料装置的大容量熔体泵,来保证电缆料的大容量、稳定的出胶量,降低由于聚丙烯材料剪切变稀的高分子特性导致的出胶量不稳定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力电缆绝缘材料聚丙烯温度敏感特性导致的出胶量不稳定等问题,能够提高螺杆挤出机的出胶量与稳定度,保证电缆绝缘层厚度的稳定性。

    一种PIV流场缺失数据补偿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40837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54904.2

    申请日:2022-0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PIV流场缺失数据补偿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具有不同数据缺失区域的PIV流场数据集;步骤2)对第一PIV流场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步骤3)对预处理后的第一PIV流场数据集进行本征正交分解,得到POD模态;步骤4)分别对POD模态和第二PIV流场数据集进行掩码,得到掩码POD模态和掩码数据集;步骤5)基于最小二乘回归将掩码数据集投影到掩码POD模态上,得到重构时间系数;步骤6)重构流场;步骤7)将重构流场中与第二PIV流场数据集中的数据缺失区域对应的数据按时间顺序依次平移到第二PIV流场数据集中,得到数据补偿后的融合数据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数据补偿效果好等优点。

    一种五元高熵尖晶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9580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50230.9

    申请日:2022-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元高熵尖晶石/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金属盐、多壁碳纳米管、氟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尿素加入水中进行超声混合,得A溶液;金属盐包括铬盐、锰盐、镍盐、铁盐和钴盐;S2:将A溶液于130~150℃反应6~8h,再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产物B;S3:将产物B研磨成粉末,再于惰性气体中升温至850~950℃,并保温热处理2h,其后冷却,即得。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由于过渡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调节电子结构,增强内在催化活性,本发明通过复合多壁碳纳米管,不仅有利于活性位点的暴露,同时增强了电导率,提高了OER催化活性。

    一种具有晶型取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1189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779593.6

    申请日:2021-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晶型取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三氧化二铋和二氧化钛依次进行配料、研磨、压制成型以及热处理,得到生坯后于热处理炉中进行处理,得样品;再将样品置于钨基板上,整体置于Ar气氛条件下加热至1500℃以上并保温,然后以3K/s的冷速降温冷却至室温,得到具有晶形取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该材料可以是Bi4.04Ti3O12.06、Bi4.12Ti3O12.18、Bi4.2Ti3O12.3、Bi4.28Ti3O12.42、Bi4.36Ti3O12.54或物相单一的Bi4.4Ti3O12.6,均具有结构稳定、晶形取向均匀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