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29302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80002638.8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世邦电池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3 , H01M2/1247 , H01M2/1252 , H01M2/362 , H01M2/367 , H01M10/06 , Y02E6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双重密封结构的蓄电池盖子,更详细地,涉及为了防止随着蓄电池的倾斜而发生泄漏的电解液的损失,加大了蓄电池的倾斜度,并扩大了盖子自身可容纳泄漏电解液的空间,由此能够减少向外部排放的电解液的量的具有双重密封结构的蓄电池盖子。本发明作为密封容纳电解液的蓄电池主体和所述蓄电池主体的上面的具有双重密封结构的蓄电池盖子,包括:下部盖子,其具有一个以上的单元,所述单元形成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流入口,所述流入口与下侧的蓄电池主体贯通地开口形成;上部盖子,其连接于所述下部盖子的上侧,并在两侧端形成有向外部排放电解液及气体的排气口,其中,所述下部盖子,将形成有排气出口的排气单元形成于相比最外侧的最外侧单元位于内侧的位置,所述排气出口用于将泄漏的电解液及气体导引至所述排气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517775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780035429.2
申请日:2007-03-16
Applicant: 环球世邦电池株式会社
IPC: H01M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3 , H01M2/10 , H01M2/1252 , H01M2200/00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池盒盖,通过使诸如回收部、单元分隔部和气体入口部等电池盒盖的结构元件在底面上形成为一体,同时使回收部形成为管状并将通气帽的模式应用于气体入口部,使得该电池盒盖可以通过单步骤处理加以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329302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280002638.8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世邦电池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3 , H01M2/1247 , H01M2/1252 , H01M2/362 , H01M2/367 , H01M10/06 , Y02E6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双重密封结构的蓄电池盖子,更详细地,涉及为了防止随着蓄电池的倾斜而发生泄漏的电解液的损失,加大了蓄电池的倾斜度,并扩大了盖子自身可容纳泄漏电解液的空间,由此能够减少向外部排放的电解液的量的具有双重密封结构的蓄电池盖子。本发明作为密封容纳电解液的蓄电池主体和所述蓄电池主体的上面的具有双重密封结构的蓄电池盖子,包括:下部盖子,其具有一个以上的单元,所述单元形成有用于注入电解液的流入口,所述流入口与下侧的蓄电池主体贯通地开口形成;上部盖子,其连接于所述下部盖子的上侧,并在两侧端形成有向外部排放电解液及气体的排气口,其中,所述下部盖子,将形成有排气出口的排气单元形成于相比最外侧的最外侧单元位于内侧的位置,所述排气出口用于将泄漏的电解液及气体导引至所述排气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517775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780035429.2
申请日:2007-03-16
Applicant: 环球世邦电池株式会社
IPC: H01M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3 , H01M2/10 , H01M2/1252 , H01M2200/00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池盒盖,通过使诸如回收部、单元分隔部和气体入口部等电池盒盖的结构元件在底面上形成为一体,同时使回收部形成为管状并将通气帽的模式应用于气体入口部,使得该电池盒盖可以通过单步骤处理加以生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