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5673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40640.0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变工况运行的全热回收型吸收-压缩式耦合热泵系统合热泵系统,属于余热回收领域,包括双级吸收热泵单元、升温吸收热泵单元、压缩热泵单元、第一烟气换热单元、第二烟气换热单元、第三烟气换热单元和电磁阀组;压缩热泵单元的第二蒸发器与升温吸收热泵单元的第三冷凝器耦合构成升温吸收-压缩耦合热泵模块。根据供暖负荷变化,可通过控制各单元中溶液泵、冷剂泵、压缩机和电磁阀的启闭形成双级吸收热泵单元单独运行、升温吸收-压缩耦合热泵模块单独运行、双级吸收热泵单元和升温吸收-压缩耦合热泵模块联合运行三种运行模式,三种运行模式均能够将烟气从145℃降至40℃以下、采暖热水由45℃升至70℃以上,实现烟气余热梯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15673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40636.4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升温型双效吸收-压缩耦合热泵余热回收系统,由双效吸收热泵单元和压缩热泵单元通过管线连接组成。双效吸收热泵单元具有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高温吸收器和低温吸收器;压缩热泵单元的压缩蒸发器设置在双效吸收热泵单元的吸收冷凝器内部,与吸收冷凝器进行耦合,构成升温型双效吸收-压缩耦合模块;供热水通过与双效吸收热泵单元的吸收器和压缩热泵单元的压缩冷凝器进行换热获取高温热水;吸收热泵单元的余热换热器与低温热源水进行换热,回收低温余热的热量。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系统可利用40℃以上余热,将余热温度降至20℃以下,供热水由45℃升至70℃以上,实现余热深度回收利用和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11156733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10040638.3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质烟气余热全热回收型吸收‑压缩耦合热泵系统,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双级吸收热泵单元、升温吸收热泵单元、压缩热泵单元、第一烟气换热单元、第二烟气换热单元和第三烟气换热单元;其中,压缩热泵单元的第二蒸发器与升温吸收热泵单元的第三冷凝器耦合构成升温吸收‑压缩耦合热泵模块;生物质烟气依次经第一、第二和第三烟气换热单元,且第一、第二和第三烟气换热单元分别与双级吸收热泵单元、升温吸收‑压缩耦合热泵模块的第二冷凝器、升温吸收热泵单元连接;该系统可将烟气温度从145℃降至40℃以下,采暖热水由45℃升至70℃以上,实现烟气余热梯级利用,解决烟气“白羽”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5673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41064.1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升温型吸收-压缩耦合热泵余热回收系统,属于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该系统由吸收热泵单元和压缩热泵单元通过管线连接组成,压缩热泵单元的压缩蒸发器设置在吸收热泵单元的吸收冷凝器内部,与吸收冷凝器进行耦合,构成升温型吸收-压缩耦合模块;供热水通过与吸收热泵单元的吸收器和压缩热泵单元的压缩冷凝器进行换热获取高温热水;吸收热泵单元的余热换热器与低温热源水进行换热,回收低温余热的热量。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系统可利用40℃以上余热,将余热温度降至20℃以下,供热水由45℃升至70℃以上,实现余热深度利用和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1115673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40638.3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质烟气余热全热回收型吸收-压缩耦合热泵系统,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双级吸收热泵单元、升温吸收热泵单元、压缩热泵单元、第一烟气换热单元、第二烟气换热单元和第三烟气换热单元;其中,压缩热泵单元的第二蒸发器与升温吸收热泵单元的第三冷凝器耦合构成升温吸收-压缩耦合热泵模块;生物质烟气依次经第一、第二和第三烟气换热单元,且第一、第二和第三烟气换热单元分别与双级吸收热泵单元、升温吸收-压缩耦合热泵模块的第二冷凝器、升温吸收热泵单元连接;该系统可将烟气温度从145℃降至40℃以下,采暖热水由45℃升至70℃以上,实现烟气余热梯级利用,解决烟气“白羽”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156734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10040640.0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变工况运行的全热回收型吸收‑压缩式耦合热泵系统合热泵系统,属于余热回收领域,包括双级吸收热泵单元、升温吸收热泵单元、压缩热泵单元、第一烟气换热单元、第二烟气换热单元、第三烟气换热单元和电磁阀组;压缩热泵单元的第二蒸发器与升温吸收热泵单元的第三冷凝器耦合构成升温吸收‑压缩耦合热泵模块。根据供暖负荷变化,可通过控制各单元中溶液泵、冷剂泵、压缩机和电磁阀的启闭形成双级吸收热泵单元单独运行、升温吸收‑压缩耦合热泵模块单独运行、双级吸收热泵单元和升温吸收‑压缩耦合热泵模块联合运行三种运行模式,三种运行模式均能够将烟气从145℃降至40℃以下、采暖热水由45℃升至70℃以上,实现烟气余热梯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15673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010040648.7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升温型双效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涉及余热利用热泵技术领域,该系统由双效吸收热泵单元和压缩热泵单元通过管线连接组成,双效吸收热泵单元具有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高温吸收器和低温吸收器;双效吸收热泵单元的冷凝器采用了空冷热管换热器进行冷却;压缩热泵单元的压缩蒸发器设置在双效吸收热泵单元的吸收冷凝器内部,与吸收冷凝器进行耦合,构成升温型双效吸收‑压缩耦合模块。该系统具有三种运行模式,可根据供热负荷与室外气温变化,调节系统运行模式。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系统利用40℃以上余热,将余热温度降至20℃以下,提供70℃以上热水,实现余热深度回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节能减排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15673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41063.7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升温型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包括吸收热泵单元和压缩热泵单元;吸收热泵单元的冷凝器采用了空冷热管换热器进行冷却;压缩热泵单元的压缩蒸发器设置在吸收热泵单元的吸收冷凝器内部耦合构成升温型吸收-压缩耦合模块。系统具有吸收热泵单元单独运行、吸收-压缩热泵耦合运行和吸收-压缩复合运行三种模式,可根据室外气温和供热负荷需求调节运行模式,实现不同负荷需求下平稳运行;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系统利用40℃以上余热,将余热温度降至20℃以下,并提供70℃以上热水,该系统在低温余热丰富的寒冷地区使用,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空间和节能减排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156735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40648.7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升温型双效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涉及余热利用热泵技术领域,该系统由双效吸收热泵单元和压缩热泵单元通过管线连接组成,双效吸收热泵单元具有高温蒸发器、低温蒸发器、高温吸收器和低温吸收器;双效吸收热泵单元的冷凝器采用了空冷热管换热器进行冷却;压缩热泵单元的压缩蒸发器设置在双效吸收热泵单元的吸收冷凝器内部,与吸收冷凝器进行耦合,构成升温型双效吸收-压缩耦合模块。该系统具有三种运行模式,可根据供热负荷与室外气温变化,调节系统运行模式。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系统利用40℃以上余热,将余热温度降至20℃以下,提供70℃以上热水,实现余热深度回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和节能减排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0545236C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610163235.8
申请日:2006-12-08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油页岩炼油炉干法除焦工艺,块状油页岩(8~75mm)在干馏炉内低温干馏后得到的半焦(200~300℃),从干馏炉底部排灰口排出,经调节式排灰器后,用喷水减温装置微量喷水减温至50~200℃,进入密封式破碎机破碎至0~8mm后,进入立管中。立管下面接非机械式流动密封阀,立管中保持2~3米料位,以隔离炉内瓦斯气体和外界空气,立管的料位通过可调节式排灰器和充气压力进行调整。半焦经非机械式流动密封阀后进入半焦储存仓,再经输送皮带输出至锅炉给料系统。解决了传统的湿法除焦中半焦含水量过高,导致半焦燃烧再利用过程中造成的半焦热值低,破碎和给煤系统堵塞,及锅炉尾部烟道腐蚀等一系列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