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突发事件预案处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05844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347443.2

    申请日:2015-06-23

    IPC分类号: G06Q10/06 G06Q50/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突发事件预案处理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交通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和预计处理时间;计算预案检索因子,所述预案检索因子为:F1=a*b*t,其中a为所述当前交通突发事件的类型,b为所述当前交通突发事件的级别,t为所述当前交通突发事件的预计处理时间;从预先建立的预案库中检索所述预案检索因子对应的交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调取并执行所述处置预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交通突发事件预案处理方法应急响应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一种面向盲人的同名站点二次过街换乘辅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3088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1472393.7

    申请日:2022-11-23

    申请人: 东南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盲人的同名站点二次过街换乘辅助方法,首先,布设基础设施以获取盲人的二次过街需求;其次,根据盲人的行进方向提示盲人的第一次过街方形,并根据步行速度计算盲人的过街时长,对比当前的信号配时方案确定是否调整绿灯时长,并根据适当延长剩余绿灯时长;然后,在盲人完成第一次过街后调整信号相位,优先使盲人进行二次过街;最后,在盲人完成二次过街后,恢复原有信号配时方案。本发明提出的面向盲人的同名站点二次过街换乘辅助方法,能够获取到盲人的二次过街需求,提高盲人的二次过街的安全性,提升了盲人在同名站点换乘的便捷性和盲人乘坐公共交通的便捷性,为盲人的远距离出行提供了安全基础。

    一种交通运行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8837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011337363.6

    申请日:2020-11-25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6Q10/04 G06Q10/06 G06K9/6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运行风险预测方法及系统,由预设交通运行风险指标库中选择目标区域涉及的各条交通运行风险指标,作为各个风险因素;基于各风险因素构建用于研究区域的交通运行风险预测的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将研究区域的风险因素的当前状态输入所述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并确定其中每个中间节点的节点概率;然后根据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中每个中间节点的节点概率,采用Netica算法计算研究区域在当前状态下的交通运行风险值;本发明对大型活动交通运行风险实现了系统化的预测,并且只需变换风险因素、及当前状态,即可实现分析不同条件下交通运行风险的演化规律,为交通控制提供了稳定、且精确的数据支撑。

    一种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多源风险叠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2072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098973.X

    申请日:2021-09-18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8G1/0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多源风险叠加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大型活动场景,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多源风险类型;获取城市道路交通信息,根据道路交通信息确定多源风险量化指标;对多源风险量化指标进行GARCH参数评估,并构建多源风险GARCH模型;确定多源风险叠加模式,根据构建的多源风险GARCH模型,提出针对不同叠加模式的多源风险叠加方法。采用本方法可以对大型活动期间,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多源风险叠加效应进行量化,为大型活多源风险协同管控及大型活动道路交通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42057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1373896.X

    申请日:2020-11-30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8G1/127 G08G1/01 G06Q50/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方法,本发明在尽量减少对公交车正常上下客影响的前提下,基于公交停靠站所在路段的服务水平状况,指示某条公交线路中的部分公交车在拥堵路段上的公交停靠站跳站,从而减少路段拥堵条件下因公交车进出站而造成的交通瓶颈现象和追尾事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装置,包括指挥中心、车载定位装置、车载信息发布装置和停靠站信息发布装置,本发明旨在降低公交停靠站对路段车流的干扰。

    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行人通行瓶颈判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8804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78609.1

    申请日:2020-12-15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6K9/00 G06N3/04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行人通行瓶颈判别方法及系统,方法通过实时读取监控捕捉的目标区域的视频图像,采用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检测出视频帧的行人数量以及位置,并计算出视频帧中的行人密度、速度,根据密度、速度值进行行人通行瓶颈的判别。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准确,能有效判断出目标区域的行人通行瓶颈,在瓶颈等级过高时进行预警,使得管理者能够到现场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疏导交通避免拥挤,对于保障设施的行人通行顺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城郊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选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9625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10050374.5

    申请日:2012-02-29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9/00

    摘要: 一种城郊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选位方法,涉及城市道路网交通规划领域。本发明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出入口匝道连接片区,计算各片区重要度;计算所有片区重要度平均值,将重要度大于平均值的片区作为连接片区;按照道路类型选择可连接道路;计算饱和度,选出可连接道路;利用城郊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间距标准选择出入口匝道具体连接道路,最终确定城郊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的布设位置。本发明构建了完善的高速出入口匝道选位体系,填补我国城郊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选位方法的空白,保证高速公路主线、出入口匝道、连接道路三者车流的安全与通畅。

    一种自适应的反转车道系统管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785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362748.X

    申请日:2024-03-28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8G1/08 G08G1/0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的反转车道系统管控方法,包括步骤1、交通流量数据采集;步骤2、计算左转车道饱和度;步骤3、计算左转车道最大排队长度;步骤4、计算左转交通流量比;步骤5、左转车道反转:当步骤2至步骤4计算值均满足对应设定阈值时,启动左转车道反转;步骤6、主路行人过街管控,控制可变斑马线通行时机。本发明能通过视频检测,通过动态分析主路机动车流量、被交路过街行人和非机动车流量,自适应启动反转车道和过街引导装置,在减少路口相位,提高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同时,避免机动车通行与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冲突,提高了反转车道设置的灵活性与适用性。

    一种大型车辆交叉口转向席卷路径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15558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0006808.3

    申请日:2019-01-04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3 G06F30/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车辆交叉口转向席卷路径的确定方法,首先,确定了所适用的交叉口类型和设计车辆;然后,依据内轮差形成的根本原因,建立了内轮差的计算模型;其次,通过假设车辆前轮的运动轨迹,建立了汽车后轮行驶轨迹方程,并可视化汽车的行驶轨迹;最后,通过设定基础参数值确定极限内轮差,拟合优化设计车型的行车轨迹,确定大型车辆在交叉口转弯的席卷路径。本发明可用于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注意力,警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从而达到降低此类交通事故的目的。

    一种过街盲道有效性测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55028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404725.7

    申请日:2021-04-15

    申请人: 东南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街盲道有效性测度方法,属于无障碍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评价分析领域。首先,获取过街盲道的基础数据;其次,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确定每类基础数据之间的层次结构,并得到各类数据中各数据的影响权重;再次,依据结构方程模型的总体拟合度评估指标判断模型是否满足适配要求;最后计算过街盲道有效性。本发明所构建有效性测度方法,能定量地描述不同因素对过街盲道有效性的影响程度,为过街盲道有效性的定量分析以及提升无障碍设施有效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