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49634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810896351.3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解重质原油的石油降解菌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该石油降解菌在分类学上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已于2018年5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菌种保藏号为CGMCCNo.15739;该石油降解菌可以在常规条件下以沥青和胶质含量较高的重质原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并对石油污染物进行降解去除,无须人为添加能源、碳源、热源等,工艺要求低,应用成本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在7d内对重质原油的降解率即可达到20%以上,降解效率高,可迅速降解环境中的石油污染物,用于石油污染土壤或水体的生物修复,亦可用于与其他菌株共同制备复合菌剂,以用于高效彻底去除环境中的石油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949634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896351.3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解重质原油的石油降解菌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该石油降解菌在分类学上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已于2018年5月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菌种保藏号为CGMCCNo.15739;该石油降解菌可以在常规条件下以沥青和胶质含量较高的重质原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并对石油污染物进行降解去除,无须人为添加能源、碳源、热源等,工艺要求低,应用成本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在7d内对重质原油的降解率即可达到20%以上,降解效率高,可迅速降解环境中的石油污染物,用于石油污染土壤或水体的生物修复,亦可用于与其他菌株共同制备复合菌剂,以用于高效彻底去除环境中的石油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29627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60776.0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磁性吸引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方法,包括凹土改性、土壤修复剂层填充、淋洗液淋洗的步骤,通过在土壤修复剂层设置的磁性金属网对淋洗液中磁性纳米粒子的吸引,使得对重金属离子有吸附作用的淋洗液在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快速穿过被污染土壤,进入土壤修复剂层,最快84小时即可完成修复,高效便捷;淋洗液中的有效成分,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可通过磁性金属网进行回收和再生;磁性金属网设置在土壤修复剂层内部,避免壳聚糖/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和重金属离子渗入下层土壤。
-
公开(公告)号:CN10708857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474017.4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南京贻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9C1/08 , C02F1/00 , C02F10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08 , B09C2101/00 , C02F1/00 , C02F21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多种药剂混合注射的井管装置,属于环境修复领域。该井管装置设为单根井管或采用多根井管连接;井管为双层空心套管结构,包括内管、外套管、第一喷射管、第二喷射管、内空腔和外空腔,外套管套在内管外,内管和外套管间的外空腔以及内管中的内空腔形成两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外空腔分别用于传输不同药剂,内外空腔上分别设置多组角度相对的第一喷射管和第二喷射管,第一喷射管和第二喷射管均直接连接到外套管的管壁外部,第一喷射管与外空腔之间互不相通。本发明可以实现多种药剂地下混合,减少与污染体接触前的药剂之间的相互反应消耗,提高药剂使用率,降低成本,也大大改善了原位修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329920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711449323.9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土壤修复剂的再生方法,其中磁性土壤修复剂为以凹土为载体,负载了磁性纳米粒子、纳米氧化钙的复合物,加入含有质量分数为6‑10%的磷酸二氢盐以及质量分数为0.15‑0.45%的小花金挖耳素混合溶液,加热至60‑80℃,超声2‑4小时后,取固体物质,再将所述固体物质用纯水淋洗后,再380‑420℃条件下高温煅烧50‑80分钟,冷却,即完成再生;经过再生的磁性土壤修复剂,再次应用于氯苯和金属镉离子双重污染的土壤修复时,对氯苯和金属镉离子的去除效率高,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仍可通过磁场分离回收,反复使用,大大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80168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86049.5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野外使用的太阳能电动土样采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安装有蓄电池、电机、压力阀和冲击锤,所述的壳体顶部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的太阳能发电板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的电机与冲击锤传动连接,所述的电机能带动冲击锤使壳体振动,所述的壳体下端通过延长杆安装有取土管,所述的取土管为空心管,所述的延长杆为空心杆,所述的取土管的管腔和延长杆的杆腔对齐,该发明采用太阳能发电,能有效节约电能,同时不再受到地形、电线成本等约束;取土管与延长杆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更换延长杆和取土管;壳体和手柄均为高强度塑料绝缘体材质,从而避免触电。
-
公开(公告)号:CN108372198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120239.0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8 , C09K17/02 , C09K17/40 , C09K10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08 , C09K17/02 , C09K17/40 , C09K210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改性纳米零价铁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酸性土壤的方法,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对纳米零价铁进行改性,通过空间位阻作用和静电位阻效应,减少纳米零价铁的团聚,增加其分散性和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并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改性的纳米零价铁以溶液形式添加到重金属复合污染酸性土壤中,搅拌均匀,放置在通风良好的位置,进行稳定化处理,并使土壤水分保持60%-70%的持水量。改性后的纳米零价铁对重金属复合污染酸性土壤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效率更高,操作简单,修复效率高,修复成本低,对环境无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832992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711449323.9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性土壤修复剂的再生方法,其中磁性土壤修复剂为以凹土为载体,负载了磁性纳米粒子、纳米氧化钙的复合物,加入含有质量分数为6-10%的磷酸二氢盐以及质量分数为0.15-0.45%的小花金挖耳素混合溶液,加热至60-80℃,超声2-4小时后,取固体物质,再将所述固体物质用纯水淋洗后,再380-420℃条件下高温煅烧50-80分钟,冷却,即完成再生;经过再生的磁性土壤修复剂,再次应用于氯苯和金属镉离子双重污染的土壤修复时,对氯苯和金属镉离子的去除效率高,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仍可通过磁场分离回收,反复使用,大大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359469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059546.2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炭气凝胶/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钛复合纳米土壤修复剂的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钼酸钠、柠檬酸三钠、水按照比例混合配置再生液A,超声分散均匀;将酒石酸钾钠、冰醋酸、水按照比例混合配置再生液B,将所述炭气凝胶/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钛复合纳米土壤修复剂固体加入再生液A,超声后,过滤,取固体;将固体加入再生液B,超声后,加入微波反应器,反应20‑40分钟后,过滤除去液体,取固体;将制得的固体在氮气条件下高温煅烧,完成再生;经再生的土壤修复剂再次用于镉、多环芳烃双重污染的土壤修复时,仍然具备良好的修复效果和较高的回收率,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832601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810060194.2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改性凹土的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凹土原料,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硼氢化钠溶液,升温搅拌后,过滤,在醋酸锌溶液中浸泡,过滤除去液体后,高温煅烧,制成土壤修复剂;在土壤表层以下300‑500mm深度位置,平铺所述土壤修复剂,形成厚度为5‑10mm的土壤修复剂层;将正硅酸乙酯与水混合,加热至45‑50℃,加入纳米氧化锌,加热至沸腾后,均匀洒在所述土壤修复剂层上;平铺多层土壤修复剂层,对土壤修复剂层以上的土壤层进行灌溉或者利用自然降雨,实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向土壤修复剂层的迁移;当土壤修复剂层上部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至要求值后,将土壤修复剂层及其上下10‑50mm的土壤层取出,实现对土壤的修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