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冻融及水汽迁移的非饱和土模型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6946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886579.5

    申请日:2023-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冻融及水汽迁移的非饱和土模型实验系统,包括实验箱、第一恒温冷却装置、第二恒温冷却装置和马里奥特恒速装置,实验箱包括距离检测模块、固定框架、箱体和温度含水量检测模块,箱体安装于固定框架,距离检测模块的感应端安装于固定框架的顶部,距离检测模块的反射端穿过固定框架与箱体的顶部连接,第一恒温冷却装置和第二恒温冷却装置分别与箱体的上下两端连接,温度含水量检测模块安装于实验箱马里奥特恒速装置与箱体连通。本发明有助于深入研究非饱和土在冻胀融沉过程中的行为机理,揭示水汽迁移对土壤冻胀融沉行为的影响,并为工程设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将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

    智能化装配式混合多重耗能主动振动控制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0113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93441.3

    申请日:2025-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装配式混合多重耗能主动振动控制支撑装置,包括钢框架、电流变阻尼防屈曲支撑、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和光伏幕墙,钢框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柱,支撑板和支撑柱装配形成建筑主体结构,电流变阻尼防屈曲支撑安装于钢框架,数据采集单元布设于建筑节点,光伏幕墙围设于钢框架外部,电流变阻尼防屈曲支撑、数据采集单元和光伏幕墙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电流变阻尼防屈曲支撑包括电流变阻尼器结构和防屈曲支撑结构,电流变阻尼器结构包括套筒、活塞和活塞杆,套筒内填充电流变液,活塞滑动安装于套筒内,活塞杆与活塞连接,活塞上设置有节流孔,防屈曲支撑结构包括外管和内芯,内芯两端分别设置有套筒,外管套设于内芯和套筒上。

    一种静力压缩与动力冲击多功能实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559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98525.5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力学研究和工程的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静力压缩与动力冲击多功能实验装置包括基座、冲击装置、压缩装置、缓冲装置、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冲击装置、所述压缩装置和所述缓冲装置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冲击装置和所述缓冲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压缩装置的两侧,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冲击装置、所述压缩装置和所述缓冲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所述冲击装置和所述压缩装置连接。本发明能够综合考虑静力和动力的影响,以实现更全面的材料性能测试;将使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能够在同一装置下进行静力压缩和动力冲击的综合测试,提供更全面、准确和可靠的材料性能数据。

    一种考虑围压和动能回收的冲击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6476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45298.9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机械应力测试固体材料的强度特性的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考虑围压和动能回收的冲击试验系统包括承重台、冲击单元、输入杆、围压控制单元、输出杆、动能回收单元、电容和控制器,冲击单元、围压控制单元和动能回收单元均安装于承重台,输入杆和输出杆均可滑动地安装于承重台,围压控制单元中夹持有试样,输入杆和输出杆分别位于试样的两侧,输入杆与冲击单元相对应,输出杆与动能回收单元连接,冲击单元、控制器和动能回收单元均与电容连接,控制器分别与冲击单元、输入杆、输出杆、围压控制单元和动能回收单元连接。本发明在试验过程中能够更真实地模拟不同工作环境的围压条件,并高效回收产生的机械动能。

    一种考虑围压和动能回收的冲击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64761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45298.9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机械应力测试固体材料的强度特性的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考虑围压和动能回收的冲击试验系统包括承重台、冲击单元、输入杆、围压控制单元、输出杆、动能回收单元、电容和控制器,冲击单元、围压控制单元和动能回收单元均安装于承重台,输入杆和输出杆均可滑动地安装于承重台,围压控制单元中夹持有试样,输入杆和输出杆分别位于试样的两侧,输入杆与冲击单元相对应,输出杆与动能回收单元连接,冲击单元、控制器和动能回收单元均与电容连接,控制器分别与冲击单元、输入杆、输出杆、围压控制单元和动能回收单元连接。本发明在试验过程中能够更真实地模拟不同工作环境的围压条件,并高效回收产生的机械动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