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体-框架组合装配式高桩码头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615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092766.0

    申请日:2024-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体‑框架组合装配式高桩码头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港口码头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结构包括横梁部件、纵梁、U型管沟纵梁和面板;所述横梁部件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U型管沟纵梁由侧壁、底板、管沟纵梁牛腿和预留底板组成。本发明的施工方法,通过现场管线走向,对上横梁局部开孔,并将U型管沟纵梁与上横梁垂直搭接,最后将面板搁置在U型管沟纵梁上,完成拼装。本发明通过创新预制结构形状,在码头结构体系中形成了贯穿整个码头的实体‑框架型下层平台,整体空间利用率大大提升,各类管线均能集中布置纳入下层平台,方便人员带缆、管线检修等维护工作,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可广泛应用于综合保障码头。

    一种装配化低桩承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740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362266.0

    申请日:2024-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化低桩承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港口码头工程领域。结构包括:桩基、上部透空结构、顶面板、找平垫层。桩基嵌入设置于码头外侧软土地基中,上部透空结构设置于桩基上方,底部根据桩基布置预留开孔;桩基与上部透空结构间设置有找平垫层;顶面板设置于桩基上方。施工方法包括:上部透空结构采用一体化装配式结构,在预制厂加工制作;插入桩基,设置找平垫层,将上部透空结构对应预留开孔与所述桩基连接,并用灌浆锚固;将顶面板设置于所述上部透空结构上方,完成低桩承台结构装配。本发明采用基桩作为受力基础,上部为装配式透空结构,耐久性好,绿色环保,施工简单快速,可广泛应用于内河挖入式港池码头。

    一种港口工程开山爆破物料水陆联合施工数字化管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45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609111.8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港口工程开山爆破物料水陆联合施工数字化管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revit、civil3d等BIM设计软件建立原始山体三维BIM模型;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对山体BIM模型进行WBS分解;根据实际施工进度,更新施工完成情况和开山方量;开发专项物料管控系统,通过物料管理工作台录入运输车辆和船舶信息;录入物料进出称重地磅信息;通过电子地磅终端,读取地磅称重数据;将物料卸载抛填、装船转运数据填报;建立物料平衡分析数学模型,形成物料平衡分析结果;展示物料平衡分析成果供建设管理方分析决策使用;建立物料管理地图,获取运输车辆、船舶的实时定位;通过定位数据录入数据库,记录并展示运输车辆、船舶的运输路线。

    一种基于BIM的桩设计承载力校核及桩长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10069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98728.7

    申请日:2023-08-09

    Abstract: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基于BIM的桩设计承载力校核及桩长优化方法,包括步骤S1、提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数据;步骤S2、建立三维地质土层模型;步骤S3、建立桩基模型;步骤S4、合并桩基及三维地质土层模型;步骤S5、读取桩模型数据;步骤S6、读取地质土层模型数据;步骤S7、获取单桩与各土层的接触面积;步骤S8、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步骤S9、获取持力层土层编号;步骤S10、获取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步骤S11、计算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最小桩长;步骤S12、将每根桩的计算及优化结果显示在Autodesk Revit视图中。通过上述设计,本申请能够减少传统桩设计流程中二维设计图纸到三维模型的翻模过程,同时给出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以及满足预设承载力要求的最小桩长。

    一种适应大潮差的滚动式浮码头消能设施

    公开(公告)号:CN212772186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1474031.8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应大潮差的滚动式浮码头消能设施,涉及浮码头消能设施的技术领域,包括环形橡胶护舷,环形橡胶护舷的内环上设有环形钢片,环形橡胶护舷的内环中穿设有钢管轴;阻尼装置,阻尼装置设有两个,每一阻尼装置均包括有外档定位钢板、弹簧、内档定位钢板和活塞型伸缩套管,活塞型伸缩套管穿设在弹簧内,弹簧和活塞型伸缩套管的一端均与外档定位钢板相连接,弹簧和活塞型伸缩套管的另一端均与内档定位钢板相连接,钢管轴的两端分别与两内档定位钢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环形橡胶护舷对撞击力进行初步缓压,环形橡胶护舷将撞击力通过钢管轴传递至阻尼装置,阻尼装置对撞击力进行二次缓压,从而更好地保护趸船和定位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