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相冷板的参数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6846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1024150.2

    申请日:2021-09-02

    IPC分类号: G06F17/10 H05K7/20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液冷冷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两相冷板的参数计算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相冷板的参数计算方法,包括:获取给定干度和预设槽道宽度下微通道的总热阻随槽道深度的第一变化曲线;获取给定干度和预设槽道宽度下微通道的总压损随槽道深度的第二变化曲线;根据所述第一变化曲线和所述第二变化曲线,得到所述微通道的槽道深度范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相冷板的参数计算方法,能够提高两相冷板的散热效率,提高使用该两相冷板的通讯系统的电源使用效率,降低通讯系统的能耗。

    散热结构、信号板组件和通信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768420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11065624.0

    申请日:2019-11-04

    发明人: 刘帆 陶成 李帅

    IPC分类号: H01L23/473 H01L23/367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散热结构、信号板组件和通信设备。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散热件,所述基底用于设置在所述通信设备的待冷却件上,至少两个所述散热器的基底内设置有流道,所述至少两个散热器的流道通过传输管路连通,以在所述散热结构内形成闭环的循环流道,所述循环流道用于容纳导热流体。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可以适用于布局复杂的信号板,以对布局复杂的信号板进行均温和散热。

    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27873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210162258.2

    申请日:2012-05-23

    IPC分类号: H04B1/710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在上述方法中,获取多个用户占用的子载波中与每个用户相关的子载波;根据信道估计确定每个用户的性能参数值;按照性能参数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获取与当前处理的用户相关的子载波对与除该当前处理的用户之外的其他用户相关的子载波的干扰值,并采用干扰值消除与当前处理的用户相关的子载波对与除该当前处理的用户之外其他用户相关的子载波的干扰。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均衡解调的准确性,优化了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子载波干扰ICI消除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79059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110432976.2

    申请日:2011-12-21

    IPC分类号: H04L25/03 H04L27/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子载波干扰ICI消除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接收信号和与接收信号对应的发射信号,获取信道时域信息;根据获取的信道时域信息,获取信道对应的子载波相互间的干扰系数;根据子载波相互间的干扰系数,消除子载波间的干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信道时变性破坏OFDM系统中子载波间的正交性,导致子载波间的干扰,影响系统的性能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根据信道时域信息获取子载波间的干扰系数,从而对对应的子载波间干扰进行消除,提高了均衡解调的准确性,优化系统性能的效果。

    冷却设备及冷却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0453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444589.3

    申请日:2023-04-14

    发明人: 陶成 刘帆

    IPC分类号: H05K7/2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一种冷却设备及冷却系统,冷却设备包括冷却部以及冷凝器,冷却部其具有供电器设备容设的冷却腔,冷却腔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气口,冷凝器具有冷凝腔、以及用以对冷凝腔介质进行冷却的冷凝元件,冷凝腔高于冷却腔设置,冷凝腔设置有出液口和进气口,出液口与进液口连通,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通过将冷凝腔设置于冷却腔的上方,以使冷凝腔内的液态工质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克服液体的流动阻力流入冷却腔内,同时冷却腔内的气态工质能够在气体浮升力的作用下克服气体的流动阻力回流至冷凝腔内,在整个过程中,利用重力与浮力克服系统的流动阻力,以使相变工质能够在冷却腔与冷凝腔中循环流动,从而使得系统能够通过重力与浮力驱动相变工质流动。

    一种控温系统、通讯设备及温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0605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0909156.7

    申请日:2020-09-02

    发明人: 刘帆 赵俊鹏 陶成

    IPC分类号: H05K7/20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温系统,包括工质储液箱、出液管路、回液管路、出液口和回液口,出液管路一端连接工质储液箱的出口、另一端连接出液口,回液管路一端连接回液口、另一端连接工质储液箱的入口,沿出液管路的工质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力和温度传感器、循环泵、和回热器,沿回液管路的工质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回热器、和冷却装置,出液管路与回液管路在回热器处交换热量且互不连通,出液口与回液口分别用于连接待控温设备的入口和出口。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前述控温系统的通讯设备、以及用于前述控温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满足循环泵的安全性要求,且同时提高设备的换热能力。

    一种两相冷板的参数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68463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1024150.2

    申请日:2021-09-02

    IPC分类号: G06F17/10 H05K7/20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液冷冷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两相冷板的参数计算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相冷板的参数计算方法,包括:获取给定干度和预设槽道宽度下微通道的总热阻随槽道深度的第一变化曲线;获取给定干度和预设槽道宽度下微通道的总压损随槽道深度的第二变化曲线;根据所述第一变化曲线和所述第二变化曲线,得到所述微通道的槽道深度范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相冷板的参数计算方法,能够提高两相冷板的散热效率,提高使用该两相冷板的通讯系统的电源使用效率,降低通讯系统的能耗。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086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642644.0

    申请日:2021-06-09

    IPC分类号: H05K7/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包括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中依次设置有泵、蒸发器和冷凝器;第一储液罐设置于泵的前端;第二储液罐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一储液罐连通,第二储液罐设置有第一补液加注口,第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储液罐与第一储液罐隔离开的第一阀门。系统正常运行时,双罐均起到体积容纳的作用,当需要补液时,可以通过关断第一阀门从而将第二储液罐与第一储液罐隔离开,然后通过第一补液加注口往第二储液罐内部进行补液,第二储液罐被隔离在系统外进行补液,能够在线补液的同时兼顾系统稳定运行。

    散热装置和通信设备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93913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10605197.7

    申请日:2020-06-29

    发明人: 李帅 陶成 刘帆

    IPC分类号: H05K7/20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传输管路和冷凝结构,冷凝结构内设置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的入口和出口均与第一传输管路连通;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二传输管路和蒸发器,蒸发器用于设置在待冷却件上,蒸发器内设置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入口和出口均与第二传输管路连通;每个所述第一传输管路均与所述第二传输管路连通,并形成闭环的循环流道,所述循环流道用于容纳相变介质。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散热量,且不受应用场景的限制。

    两相液冷测试系统和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7382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1017904.1

    申请日:2021-09-01

    IPC分类号: H05K7/20 G01M99/00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力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两相液冷测试系统,其中动力泵的出口管路一分为二,一路管路通过第二调节阀直接连接到预热器的入口,另一路管路通过第一调节阀连接回热器的第一回路的入口,回热器的第一回路的出口连通预热器;且进液端口通过进液阀连通回热器第二回路的入口,第二回路的出口连通冷凝器的入口,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能量会交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相液冷测试系统和方法,在实现对进入被测对象内的工质的进液温度的精准控制的同时,还能够大大降低系统的能量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