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微地貌改造重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91830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05672.9

    申请日:2025-0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流微地貌改造重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研究区的目标河流水文、水质、地貌和生物特征;获取目标河流至少三种关键鱼类;基于关键鱼类不同生命周期水文‑地貌栖息需求,确定适宜栖息地条件;获取研究区现状河流地貌单元的空间分布;基于排名第一的关键鱼类的适宜栖息地条件,确定河流微地貌重构时各地貌单元的水位边界阈值和地貌高程阈值;以同时满足各关键鱼类设定的适宜栖息地面积要求,确定调整后的地貌高程;确定目标河流各地貌单元的最低水位边界,确定调整后的水位边界;基于调整后的地貌高程和水位边界进行重构。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重构方法,能够更合理进行河流微地貌改造重构。

    一种基于L系统的生态护岸植被根系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523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52209.0

    申请日:2024-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L系统的生态护岸植被根系模型构建方法,包括获取植物根系生长环境因素,还包括以下步骤:构建L系统模型下植物根系的自然生长模拟模型;构建L系统模型下考虑护坡因素对植物根系生长影响的模拟模型;构建自然条件下根的自由随机弯曲和向地性生长的模拟模型;将上述步骤得到的模拟模型进行融合,得到岸坡植物根系三维模型。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L系统的生态护岸植被根系模型构建方法,将L系统与植物学理论和计算机图形学相结合,建立生态护岸区域植被根系的生长和分支规则,同时考虑了外部环境因素,构建一套生态护岸区域植被根系生长的三维模型。

    基于水利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流域生态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5788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80875.1

    申请日:2023-0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流域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当环境可持续性指数小于预设值时,计算多个年份每种作物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多个年份的作物年服务价值的平均值作为总服务价值;判断总服务价值与多个年份的平均种植总投入间的差异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无需进行流域修复;否则计算林区年产水量;判断地市区域当年总用水量与年产水量的差异是否小于预设水量,若是,则制定非农业用水节水方案,否则,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大于其预设植被指数的植物总覆盖面积;判断林区覆盖面积与总覆盖面积间的差异是否大于预设面积,若是,则增大植物种植面积;否则制定林区中归一化植被指数小于其预设植被指数的区域的修复方案。

    一种河湖生态空间保护范围的界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360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708616.4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湖生态空间保护范围的界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在纵向上将河湖的生态空间进行分段;S2:将河湖生态空间功能划分为水资源保障功能、水环境调节功能和水生态支持功能;S3:提出各类要素的差异化保护需求;S4:构建河湖生态空间保护范围界定指标体系,选取适宜的界定指标;S5:通过界定指标与河湖生态空间功能区相协调,规划出河湖生态空间保护范围的界限。本发明提出河湖生态空间分段依据,以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为基础进行开展,实现分类保护,具有针对性、目标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具体性。

    用于减少降雨径流污染物的高效复合湿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12106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418701.7

    申请日:2021-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减少降雨径流污染物的高效复合湿地系统,其包括沉淀区、表流湿地、深度净化单元和集水井,沉淀区沉淀降雨径流中泥沙等大颗粒的杂质,以减少对湿地填料的堵塞,表流湿地通过蜿蜒高低起伏的造型,在起到水力调节作用的同时,还形成了一定的景观水面,雨水在流动时,通过沉水植物等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深度净化单元去除水中的氨氮和磷,得到充分净化的雨水通过集水井上的闸门排出;通过水位控制装置控制液位,降雨径流能够在湿地系统中长时间停留,达到充分净化的目的,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湿地系统的水位,解决了现有的传统的人工湿地因无水位控制功能而导致去污效果差和去污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基于电动力学原理的黑臭水体底泥修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79280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0696239.2

    申请日:2020-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动力学原理的黑臭水体底泥修复系统,包括阳极电极模块、阴极电极模块和电源模块,阳极电极模块和阴极电极模块相互平行地插入到底泥中;阳极电极模块包括阳极构件、阳极填充构件和阳极传输构件,阳极构件和阳极填充构件均设置于阳极传输构件内部,且阳极填充构件将阳极构件完全包裹;阴极电极模块包括阴极构件、阴极填充构件和阴极传输构件,阴极构件和阴极填充构件均设置于阴极传输构件内部,且阴极填充构件将阴极构件完全包裹;电源模块的正极与阳极构件连接,其负极与阴极构件连接。本发明系统可以减轻底泥酸化和沉积物产生的、抑制底泥温度的升高;减少底泥净化过程中消耗的功率,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一种防渗墙结构及生态控渗固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05846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204237.0

    申请日:2019-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控渗固床系统以及防渗墙结构,其中防渗墙结构包括低下截渗结构以及出露墙体结构。地下截渗结构沿河道宽度方向上插入河道的侧坡,从而稳定了河床防止河床下切,地下截渗结构包括若干截渗件,所述截渗件的远离河道水面的一端成型在河道的不透水层或基岩层,所述截渗件沿水位上升方向延伸至河道常水位高度,避免了对沿线河道采取的防渗层铺设设施,无需为加设防渗材料而对对河道基体或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出露墙体结构与所述地下截渗结构靠近所述河道水面的一端连接设置,且所述出露墙体结构沿所述水位上升方向露出于所述河道常水位。满足滨河带植被发育需求,营造一定的景观水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