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06398A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929782.7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偏航扭缆结构,包括:电缆夹板,设置于机舱内且位于塔筒旋转轴线的延长线;防撞平台,水平设置于塔筒内部顶端,所述防撞平台设置过孔;马鞍托架,设置于所述防撞平台下方的塔筒侧壁;扭缆电缆,所述扭缆电缆的起始端连接所述电缆夹板,所述扭缆电缆穿过所述防撞平台的过孔,在所述马鞍托架的下方形成U形悬垂弯,所述扭缆电缆的结束端连接至所述马鞍托架;其中,所述扭缆电缆的起始端随机舱偏航绕所述塔筒旋转轴线扭转过程中,所述U形悬垂弯最低点向上提升,且所述扭缆电缆与所述防撞平台的过孔边缘不接触,可防止扭缆电缆与防撞平台的边缘发生碰撞,增强扭缆电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06398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110929782.7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偏航扭缆结构,包括:电缆夹板,设置于机舱内且位于塔筒旋转轴线的延长线;防撞平台,水平设置于塔筒内部顶端,所述防撞平台设置过孔;马鞍托架,设置于所述防撞平台下方的塔筒侧壁;扭缆电缆,所述扭缆电缆的起始端连接所述电缆夹板,所述扭缆电缆穿过所述防撞平台的过孔,在所述马鞍托架的下方形成U形悬垂弯,所述扭缆电缆的结束端连接至所述马鞍托架;其中,所述扭缆电缆的起始端随机舱偏航绕所述塔筒旋转轴线扭转过程中,所述U形悬垂弯最低点向上提升,且所述扭缆电缆与所述防撞平台的过孔边缘不接触,可防止扭缆电缆与防撞平台的边缘发生碰撞,增强扭缆电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2693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0979711.8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监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功率性能的系统,包括:参考风力发电机组,其在测试期间获取本机功率性能数据;被监测风力发电机组,其被定义一组参考风力发电机组;服务器,用于在训练期间控制参考风力发电机组和被监测风力发电机组,并且获得每个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性能数据;对于每个被监测风力发电机组,基于在测试期间获得的功率性能数据生成性能转移函数,所述性能转移函数建立每个参考风力发电机组的本机功率性能数据与被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的本机功率性能数据之间的关系函数;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训练期间之后的测试期间内,基于所述性能转移函数估计所述被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性能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704365A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929872.6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载荷分析的风力发电机组塔架高度设定方法,包括:采集参考风速条件下的风力发电机组部件的关键时序载荷数据;分析参考塔架高度对应的载荷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塔架高度对应的整机出力功率差异、叶根Mxy载荷差异、偏航Mxy载荷差异、固定轮毂Myz载荷差异;基于以上差异确定塔架高度对应的上叶尖风速和下叶尖风速;基于上叶尖风速和下叶尖风速的差异,选择上叶尖风速和下叶尖风速的差异值最小的塔架高度为设计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3275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29540.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三峡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EEE1588对时装置及方法,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其装置包括:卫星模块、ARM芯片、FPGA芯片以及PHY芯片;所述卫星模块用于接收并解析卫星时钟信号,生成标准时间信号和标准1PPS信号;所述ARM芯片用于接收所述标准时间信号,并对标准时间信号进行解析,生成解析信号;所述FPGA芯片用于接收所述标准1PPS信号和所述解析信号,基于所述解析信号对所述标准1PPS信号进行修正,生成第一对时报文;所述PHY芯片用于接收并转发所述第一对时报文。本发明设置FPGA芯片接收标准1PPS信号,实现了MAC层标记时间戳,提高了对时精度,且无需设置专用的PHY芯片,降低了对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32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333272.9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30/10 , G06T17/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械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转子系统的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转子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不平衡量对转子稳定性影响的评估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转子系统的评估方法包括:获取转子系统不平衡量的压力数据;获取转子系统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基于不平衡量的压力数据和转子系统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对转子系统进行分析,获得转子系统的分析数据;基于转子系统的分析数据对转子系统进行评估。本发明基于影响转子系统的不平衡量的压力数据与转子系统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对转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获得转子系统的分析数据,进而能够根据转子系统的分析数据对转子系统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682557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913480.X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IPC: H01H3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流控制结构、自能灭弧装置及方法,属于断路器领域,采用与电弧区域连通的主通道以及膨胀室的增压区域连通的高压通道,主通道内形成渐变结构,并在渐变结构的扩张段中形成了与断路器的壳体腔室连通的扩张结构;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电弧区域的气体通过主通道,流到高压通道从而进入增压区域;电弧熄灭后增压区域的气体经过高压通道后,在主通道中被加速,压力降低,从而膨胀室内的气体会流入主通道,阻碍从增压区域来的气体流入电弧区域;实现了气体从电弧区域向增压区域的单向流动,防止在电弧熄灭后由于气体倒流出现断口击穿的现象发生;本结构原理简单,能够解决工频阶段高温气体流向断口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42238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924390.1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换流器定交流侧电压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将正序交流电压外环控制环节的正序交流侧dq轴电压实际值分别改为对应的正序交流侧电压dq轴总电压,使得正序交流侧电压d轴和q轴参考值分别减去对应的正序交流侧d轴和q轴总电压后得到的正序d轴和q轴电压偏差量,经过正序交流电压外环控制环节中的PI控制器后得到电流内环d轴和q轴参考值,作为正序电流内环控制环节的输入;去掉正序电流环以及负序电流环中的电压前馈模块的滤波环节,使得正序电流环和负序电流环的电压前馈均采用瞬时电压值前馈。本申请极大降低了柔性直流换流器接入无源网络或孤岛风电场发生中高频谐振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37465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47575.2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伟明 , 尹景勋 , 雷肖 , 兰杰 , 杨张斌 , 胡宗邱 , 张斯翔 , 曾庆忠 , 张磊 , 王琦 , 姚森 , 高中华 , 黄树根 , 彭小迪 , 李杰 , 罗静 , 王钧 , 路宏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寿命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机组特性数据,修正风力发电机组的Bladed模型;S2,根据修正后的风力发电机组的Bladed模型,建立风力发电机组的载荷实时预估模型;S3,验证载荷实时预估模型准确性,修正载荷实时预估模型;S4,利用修正后的Bladed模型,对已运行的时间段的机组的真实载荷进行计算,和/或,利用修正后的载荷实时预估模型,对待运行的时间段的机组载荷进行预估;S5,得到风力发电机组的疲劳损伤值,判断风力发电机组是否能继续使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难以有效准确评估风力发电机组寿命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302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34776.7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750KV超高压大绝缘厚度电缆装置,属于电缆加工设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模具的模芯时,模芯安装费力且不容易安装到位,难以拧紧其容易磕碰损伤的问题。本申请中,内模芯螺纹连接于内模芯固定部的端部开口;在内模芯与内模芯固定部螺纹连接时,使用内模芯拆装工具拧动内模芯与内模芯固定部的相对旋转;中模芯螺纹连接于中模芯固定部的端部开口;在中模芯与中模芯固定部螺纹连接时,使用中模芯拆装工具拧动中模芯与中模芯固定部的相对旋转。本发明的用于750KV超高压大绝缘厚度电缆装置,降低拆装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模芯内外表面的磕碰损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