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457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77952.5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IPC: A61K31/132 , A61P43/00 , A61P11/00 , A61P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精胺在制备血红蛋白功能调节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实验证实精胺可通过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来调节血红蛋白的功能,还可保护血红蛋白免受自由基攻击,维持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以及携氧和释氧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46143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356280.3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IPC: C07F5/00 , C07D311/30 , C07D311/40 , A61K31/555 , A61P39/06 , A61P29/00 , A61K31/352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配位纳米酶及其应用。金属配位纳米酶由金属铈与黄芩素配位形成,金属铈提高了黄芩素的溶解性,促进黄芩素生物利用度的大幅提升,从而提升黄芩素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而且本发明的金属配位纳米酶能够通过协同抗菌、抗氧化、抑制铁死亡(减轻炎症)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改善黄芩素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金属配位纳米酶为脓毒症的协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277842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1911059467.2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多巴胺载血红蛋白微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由聚多巴胺包裹血红蛋白得到,所述微纳粒子以碳酸锰作为吸附模板,先固载血红蛋白形成初级粒子后,在初级粒子表面构建聚多巴胺黏附层,最后去除碳酸锰得到聚多巴胺载血红蛋白的微纳粒子。该聚多巴胺载血红蛋白微纳粒子因其简单的合成工艺,完整的化学结构,良好的携氧能力、血液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和抗氧化性,具有广泛的血液代用品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69284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58242.8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IPC: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携氧‑释氧能力相对评价装置,属于测量、测试仪器领域,其包括:流通池模块,用于检测待测品的氧分压值,包括固定箱与至少两个流通池,流通池连接在固定箱的外壁上;包括蠕动泵,蠕动泵连接在固定箱内部,蠕动泵与每个流通池管连接,通过蠕动泵传输不同流通池中的流体;包括气控阀,用于向每个流通池中通入氮气或空气中的一种,气控阀与每个流通池管连接;电路模块,用于传递控制流通池的指令,电路模块包括相连的上位机与电路板,上位机与流通池模块连接,电路板与流通池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能够消除运行时模块之间响应所需的时间差,并能够提高设备的集成度、使布局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0742275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710777940.5
申请日:2017-09-0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IPC: G05D1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量气体流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测量仪器控制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进气室、出气室和流量控制电磁阀,进气室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室设置有出气口,进气室和出气室之间通过气体管路连通,流量控制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气体管路上。本发明装置采用电压控制方式控制流量控制电磁阀的开合度,精确控制出气室内的压力,从而能够精确控制并量化从出气室流出的微量气体流速,能够实现对血红蛋白氧载体携氧‑释氧动力学过程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694263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616426.9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仿生红细胞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纳米仿生红细胞包括红细胞膜囊泡和包裹在该红细胞膜囊泡内的纳米微囊,所述纳米微囊包括MOF囊体和包封在该MOF囊体内的血红蛋白和纳米酶,其中所述纳米酶兼具有CAT酶活性和SOD酶活性,该纳米仿生红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和体内长循环的特性,可以作为一种氧化毒性低、体内循环时间长的HBOCs,可应用于制备治疗有供氧需求和/或血液需求的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04587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310207081.1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管径变化的检测方法,采用血管管径检测设备执行以下检测方法:确定待测样品;基于所述血管管径检测设备将所述待测样品输注到离体血管内,并分别获取已输注所述待测样品的离体血管对应的初始管径值和已输注待测样品的离体血管的待测样品孵育后管径值;根据所述初始管径值和所述待测样品孵育后管径值,确定所述离体血管的直径变化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120580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24614.6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姜黄素在制备血红蛋白供氧效能调节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实验证实,姜黄素可与正常人血红蛋白(HbA)呈现有剂量效应的结合,能升高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同时也增强血红蛋白的波尔效应,使得血红蛋白既能够在肺部结合更多的氧、也能促进血红蛋白在外周组织释放更多的氧,即可增强血红蛋白的供氧效能,说明姜黄素能够对血红蛋白的供氧效能发挥调节作用,从而可作为血红蛋白供氧效能调节剂用于预防和/或治疗低张性缺氧。
-
公开(公告)号:CN111826431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1910303927.5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IPC: C12Q1/6883 , A61K45/00 , A61K31/7088 , A61P9/10 , A61P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靶点及其应用,属于检测医学、临床医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化学领域。所述生物标志物为hsa‑miR‑6740‑5p,其在血浆中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本发明揭示了ECM刚度变化通过TRPV4/hsa‑miR‑6740‑5p/ET‑1途径调控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通过降低血管内细胞外基质刚度、增强TRPV4的活性或提高hsa‑miR‑6740‑5p的表达水平,均可以抑制内皮素‑1的表达与分泌以治疗心血管疾病,据此还提供了用于筛选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靶序列,进而设计、筛选与该靶序列结合的miRNA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277842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1059467.2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多巴胺载血红蛋白微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由聚多巴胺包裹血红蛋白得到,所述微纳粒子以碳酸锰作为吸附模板,先固载血红蛋白形成初级粒子后,在初级粒子表面构建聚多巴胺黏附层,最后去除碳酸锰得到聚多巴胺载血红蛋白的微纳粒子。该聚多巴胺载血红蛋白微纳粒子因其简单的合成工艺,完整的化学结构,良好的携氧能力、血液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和抗氧化性,具有广泛的血液代用品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