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2416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923264.9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06V20/40 , G06V10/54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8B21/18 , G08B21/24 , A61M16/00 , A61M16/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脱管预警系统,涉及医疗器械监护领域,其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医疗场景中目标对象的影像数据;数据处理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用于对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目标识别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用于对经过数据处理后的所述影像数据进行目标识别;异常分级模块,与目标识别模块相连,根据目标识别结果,检测影像数据中的异常事件,进行危险等级判定;分级预警模块,与所述异常分级模块相连,根据异常分级的结果向用户发出预警提示。本申请检测准确率高,能够有效检测出患者异常事件并及时发出提醒,适于实际医疗场景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17777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96593.4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脑部血流信号监测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双波长LED光源和双路探测器;双波长LED光源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向脑部待测部位发出频闪消除的双波长光信号;双路探测器用于接收从脑部待测部位反射的双波长光信号,且依次进行电信号转换处理、滤波处理、信号跟随及放大处理和AD转换处理,得到双波长原始PPG信号;控制器用于对双波长原始PPG信号进行降噪滤波处理和特征参数提取处理,以从双波长优化PPG信号中区分出颅内和颅外的脑部血流信号。本发明体积小,操作简便,可以对运动状态下脑部血流信号进行无创监测,且可对监测到的信号成分进行分析,判别信号中是否含有颅内和颅外的相关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695907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46179.9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光谱成像的人体皮肤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多光谱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包括人脸特征的目标多光谱图像并进行目标分割,进而对人脸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光谱成像的人体皮肤检测方法,通过对目标多光谱图像中额头和脸颊部位的灰度值进行分析,可以在不同区域进行目标分割的结果准确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对红光的反射程度,即在同一目标多光谱图像中对不同部位进行反射程度数据的分析对比,不用与实验条件下的参照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排除不同拍摄场景对检测分析结果的影响,检测得到人脸不同区域的皮肤状况,提高了对人脸皮肤检测与鉴别的准确率,进而有利于鉴别真假人脸。
-
公开(公告)号:CN114334145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1481837.9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IPC: G16H50/30 , G16H50/70 , G06F16/2458 , G06F18/22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典型危重患者的动态识别方法通过计算待测病人的第一动态体征序列集与历史病人的第二动态体征数据序列集之间的近似度距离,得到前K个近似度距离最小的第二动态体征数据序列集,以形成候选集,再通过待测病人第一动态体征序列集与候选集的各个第二动态体征序列集之间的近似度距离计算待测病人的风险评分,最后再通过比较该风险评分与设定阈值的大小,以判断该待测病人是否为危重患者。由于第一动态体征序列集与待测病人的至少两种体征一一对应,其为待测病人体征数据在时间域的动态数据序列,相较于原有的通过静态数据人工判断待测病人是否为危重患者的方法更为精确,效率也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860180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685817.2
申请日:2013-12-16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PC: A61B5/1455 , A61B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5/024 , A61B5/02416 , A61B5/026 , A61B5/14551 , A61B5/7235 , A61B5/7282 , A61B2505/01 , A61H31/00 , A61H31/005 , A61H2230/04 , A61H223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实时识别自主循环(ROSC)。一种用于在CPR过程中实时识别ROSC的ROSC识别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信号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患者的脉搏血氧波形信号;以及信号分析装置,用于对所述信号进行分析以实时地确定在CPR过程中ROSC是否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57618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0814813.8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临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呼吸时长分析方法、装置、呼吸监测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利用呼吸监测设备采集用户的呼吸周期数据;根据呼吸周期数据计算每次呼吸的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根据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计算吸呼比;根据每次呼吸周期数据生成吸气时间、呼气时间以及吸呼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曲线图包含吸气时间曲线、呼气时间曲线和吸呼比曲线。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缺乏对特定时段内自主呼吸中吸气与呼气时间独立变化的精确分析和评估,导致用户的治疗效果不佳的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05591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153253.6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CPR期间胸廓横截面,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深度相机获取胸外按压期间的深度图和色彩图,将原始的二维像素坐标系转换为三维世界坐标系;S2:通过识别救援人员的手部关键点追踪按压位置;S3:根据按压位置定位患者的胸廓区域并构建患者胸廓区域的点云模型;S4:对点云模型进行预处理并补全由遮挡造成的点云缺失;S5:将点云模型投影至平面,并解算患者胸廓横截面积。本发明实现了胸外按压过程中患者胸廓截面尺寸变化的测量,为胸外按压的质量评估提供了更为直接有效的全新监测指标,采用无接触式的测量方法,不会妨碍胸外按压动作的实施,可对真实救援场景下的CPR进行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95907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0946179.9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光谱成像的人体皮肤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多光谱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包括人脸特征的目标多光谱图像并进行目标分割,进而对人脸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光谱成像的人体皮肤检测方法,通过对目标多光谱图像中额头和脸颊部位的灰度值进行分析,可以在不同区域进行目标分割的结果准确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对红光的反射程度,即在同一目标多光谱图像中对不同部位进行反射程度数据的分析对比,不用与实验条件下的参照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排除不同拍摄场景对检测分析结果的影响,检测得到人脸不同区域的皮肤状况,提高了对人脸皮肤检测与鉴别的准确率,进而有利于鉴别真假人脸。
-
公开(公告)号:CN11850559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153253.6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CPR期间胸廓横截面,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深度相机获取胸外按压期间的深度图和色彩图,将原始的二维像素坐标系转换为三维世界坐标系;S2:通过识别救援人员的手部关键点追踪按压位置;S3:根据按压位置定位患者的胸廓区域并构建患者胸廓区域的点云模型;S4:对点云模型进行预处理并补全由遮挡造成的点云缺失;S5:将点云模型投影至平面,并解算患者胸廓横截面积。本发明实现了胸外按压过程中患者胸廓截面尺寸变化的测量,为胸外按压的质量评估提供了更为直接有效的全新监测指标,采用无接触式的测量方法,不会妨碍胸外按压动作的实施,可对真实救援场景下的CPR进行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64326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437900.1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心肺复苏按压检测评估方法,通过使用毫米波雷达来对心肺复苏的按压进行检测,从而通过其波形得到相应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和按压/放松时间比三个参数,再通过与标准预设参数的对比来判断按压是否标准,精确指导心肺复苏按压,还会通过语音提示不标准的按压,促进施救者按压标准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