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5895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110479945.6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IPC: G06F18/213 , G06F17/16 , G06F17/1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柔性直流变压器陡波特征提取方法。该柔性直流变压器陡波特征提取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识别参数,所述目标识别参数包括目标波前时间和目标陡波电压峰值;将所述目标识别参数输入至陡波电压峰值的识别模型,其中,所述识别模型基于真实波前时间和真实陡波电压的对应关系构建得到;获取所述识别模型输出的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表征在所述目标波前时间出现所述目标陡波电压峰值的概率。该柔性直流变压器陡波特征提取方法能够提高陡波电压峰值识别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465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29613.2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IPC: C09D133/00 , C09D7/61 , B05D7/00 , B05D7/24 , H01B17/5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光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涂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光纤绝缘子和应用,涂覆材料包括树脂基材以及分散于树脂基材内的纳米颗粒,纳米颗粒与树脂基材之间具有接枝层,接枝层由纳米颗粒的表面官能团与树脂基材的基团接枝连接形成。本申请纳米颗粒表面官能团与树脂基材之间相互作用接枝连接并形成接枝层,在树脂基材中纳米颗粒的接枝层相互接触重叠形成介电双层,在外施电场时会形成导电路径,提高涂覆材料的电导率。然而当温度升高时,纳米颗粒之间的间距增大,介电双层消失,进而导致导电路径破坏,且纳米颗粒的引入使涂覆材料内深陷阱增多,减少甚至避免温度升高造成涂覆材料电导率明显上升的情况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184835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30217.1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界面放电电压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方法包括:通过测试获取放电电压、外加电压和加压时间的第一关联关系;构建复合绝缘结构的空间电荷仿真模型,基于空间电荷仿真模型,计算不同外加电压作用下复合绝缘结构中两种绝缘介质界面处空间电荷密度随加压时间的变化,得到空间电荷密度、外加电压和加压时间的第二关联关系;基于第一关联关系和第二关联关系,确定放电电压和空间电荷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真实工况中复合绝缘结构中两种绝缘介质界面处的目标空间电荷密度,基于目标空间电荷密度和函数关系,对复合绝缘结构中两种绝缘介质界面处的放电电压进行预测。提升了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8909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94004.0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方法、模型训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力设备实体模型内部的仿真局部放电源集和仿真局部放电源空间位置数据集,并进行放电模拟,获得仿真局部放电源空间位置数据集对应的仿真电磁波信号幅值数据集;基于仿真局部放电源空间位置数据集,采用目标神经网络模块获得虚拟传感器检测到的虚拟电磁波信号幅值数据集;根据仿真局部放电源空间位置数据集、仿真电磁波信号幅值数据集、虚拟电磁波信号幅值数据集建立故障数据库;基于故障数据库对电力设备局部放电初始检测模型进行训练,获得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模型,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更精确的局部放电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232962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011224581.9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IPC: G06F18/24 , G06F18/213 , G06F18/2411 , G06F18/25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流变压器振动信号多特征融合的特征提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选取换流变压器现场实测信号作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提取固有模态。随后计算各个固有模态分量的时域统计特征分量、小波熵及分形维数以组成特征参数矩阵。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矩阵进行数据降维构成多特征融合向量,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对换流变不同工况特征向量进行分类。该方法克服了单特征的局限性,不同工况下区分性能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41978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51828.3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Inventor: 冯鸫 , 苏国磊 , 廖芳群 , 黄剑湘 , 郝志杰 , 刘航 , 方苏 , 楚金伟 , 彭茂兰 , 李晓霞 , 陈名 , 严喜林 , 黄炟超 , 张朝辉 , 陈潜 , 王加磊 , 谢桂泉 , 陈慧 , 杨礼太 , 雷鸣东 , 李倩 , 石万里 , 郭康 , 彭光强 , 焦石 , 杨学广 , 王晨涛 , 李浩 , 孙豪 , 彭福琨 , 柳林海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直流输电系统闭锁因素分析和管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导致目标直流输电系统发生闭锁的闭锁事件,并根据该闭锁事件构建对应的闭锁逻辑树,该闭锁逻辑树用于表征该闭锁事件的触发条件;根据该闭锁逻辑树和该目标直流输电系统的电路信息,从该目标直流输电系统的多个设备中确定目标设备;对该目标设备进行闭锁分析,以确定该目标设备导致该目标直流输电系统发生闭锁的闭锁因素,并基于该闭锁因素对该目标设备进行管控。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基于闭锁因素对直流输电系统进行管控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391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601923.8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构建关于交流系统、MMC和直流线路的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在平衡点处对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获取柔性直流输电线系统的小干扰动态模型;根据小干扰动态模型获取状态矩阵,根据状态矩阵获取反映柔性直流输电线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构建优化模型,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取优化模型的最优解,根据最优解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参数。采用本方法提升了对弱交流系统适应性的考虑,提高了控制参数的全局优化效率和系统稳定性以及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1695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94883.X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纤电流互感器,包括光纤复合绝缘子,光纤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芯棒内贯穿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穿设有光纤且填充有绝缘介质,芯棒的两端均连接有法兰,芯棒与法兰连接的部分设有连接加强件,两法兰相互靠近的一端的内壁与芯棒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凹槽,凹槽内填充有第一密封件,两法兰相互远离的侧壁上均设有用于封堵第一通道的封堵组件;还包括与位于芯棒一端的法兰连接的母线连接装置、与母线连接装置连接的光纤传感组件以及与位于芯棒另一端的法兰连接的二次出线装置。本申请通过连接加强件、第一密封件以及封堵组件的配合,有助于提升光纤复合绝缘子的绝缘性能和密封性能,从而保障光纤电流互感器使用时的安全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0635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627005.2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纤端部密封装置。本申请所述的光纤端部密封装置,包括光纤复合绝缘子、法兰件和填充介质密封件。光纤复合绝缘子设有空心通孔,空心通孔内填充有填充介质,光纤穿过空心通孔。法兰件与光纤复合绝缘子连接,且法兰件密封盖设于空心通孔的端部,法兰件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空心通孔连接,每个第一通孔仅从空心通孔穿过一根光纤。填充介质密封件通过第二通孔与空心通孔连接,填充介质密封件用于储存空心通孔内溢出的填充介质,或者输送填充介质填充空心通孔。本申请所述的光纤端部密封装置具有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7876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46938.6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压开关、永磁同步电机、电机转子与转子单元,每个单元部设有呈夹角设置的两个安装气隙、设于两个安装气隙与转子单元外侧边缘之间区域的第一减重孔以及设于两个安装气隙与转子单元内侧边缘之间区域的第二减重孔。位于相邻两个单元部之间区域的转子单元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减重孔。每个磁极包括两个分支,两个分支对应设置于两个安装气隙中。在满足转子本身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通过开孔来减少材料,极大减小了转子整体的转动惯量,提高了功率因数。此外,第一减重孔、第二减重孔与第三减重孔各自相对均匀排布在转子单元上,这样在电机转子转动的过程中,受力均匀,不会发生大规模形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