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7997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95768.4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性约束的干热岩特征重磁电联合反演方法及装置,涉及地球物理反演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干热岩目标勘查区的大地电磁野外观测数据、重力野外观测数据、磁法野外观测数据和岩石物性测量数据;基于大地电磁野外观测数据、重力野外观测数据和磁法野外观测数据进行联合正反演,得到目标地球物理模型;基于岩石物性测量数据建立高斯混合模型集合;以高斯混合模型集合作为约束,基于目标地球物理模型建立多地球物理岩性约束反演目标函数,以基于多地球物理岩性约束反演目标函数,确定干热岩目标勘查区的反演结果。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干热岩体特征的精细表征,提高探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66904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79662.8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干热花岗岩地热开发的控震压裂人工热储建造方法,包括:干热花岗岩开发有利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在断层不发育区域开发靶点并钻直井至目的层。直井开展成像测井,选择发育层段作为压裂段,采用组合管柱完井。开展小液量储层压裂测试,通过微地震手段监测岩石破裂事件伴随产生的能量波,矩张量反演获取岩石破裂事件发生的精确位置及“沙滩球”。判断储层深部的压裂段是否存在未探明的大尺寸高倾角的天然结构面,若存在,填石英砂封堵,对处于致密层段的无孔套管射孔。配合压裂材料,通过多液性压裂液开展水力压裂。本发明既可在干热花岗岩储层中水力压裂形成所需规模的裂缝网络,又可极大减小诱发有感地震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91649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01050.7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1V3/38 , G06F18/241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井地电磁探测系统的裂缝含水性及连通性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涉及地球物理勘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组历史数据;基于各组历史数据,确定井地电磁探测系统的布设参数;基于布设参数,布设井地电磁探测系统,并采集原始野外时序数据;基于原始野外时序数据,确定频率数据;基于频率数据,开展电流归一化处理,得到振幅和不同谐波下的相位;基于振幅和各谐波下的相位,确定激发段的三维数据体;三维数据体包括:三维空间差分相位数据体、三维电阻率反演数据体和三维空间差分电阻率数据体;基于三维数据体,确定激发段的含水性和裂缝连通情况。本申请提高了对人造裂缝的分辨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415584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1242712.6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共网格单元的初值填充方法及装置,涉及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的技术领域,包括:首先,当测区内有钻井时,先获取测井数据,进而得到目标测井数据;其次,获取测区的地震数据,进而反演得到地震属性数据;然后,建立初值估算关联关系模型;之后,基于地震数据的构造解释结果建立初始反演地层格架模型,并对初始反演地层格架模型以及重磁电观测数据进行一致性网格化处理,得到共网格单元;最后,基于初值估算关联关系模型,将共网格单元内的地震属性数据转化为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初值,并将初值填充到共网格单元中,以完成对初始反演模型的构建。本发明可以实现快速、高精度、自动填充初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66904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979662.8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干热花岗岩地热开发的控震压裂人工热储建造方法,包括:干热花岗岩开发有利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在断层不发育区域开发靶点并钻直井至目的层。直井开展成像测井,选择发育层段作为压裂段,采用组合管柱完井。开展小液量储层压裂测试,通过微地震手段监测岩石破裂事件伴随产生的能量波,矩张量反演获取岩石破裂事件发生的精确位置及“沙滩球”。判断储层深部的压裂段是否存在未探明的大尺寸高倾角的天然结构面,若存在,填石英砂封堵,对处于致密层段的无孔套管射孔。配合压裂材料,通过多液性压裂液开展水力压裂。本发明既可在干热花岗岩储层中水力压裂形成所需规模的裂缝网络,又可极大减小诱发有感地震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639598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31935.9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地震事件的识别与定位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微地震监测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在获取到指定地理区域内待处理的原始微地震信号之后,根据微地震事件波形的相似性,利用其中高信噪比的模板事件,对原始微地震信号进行波形互相关扫描,能够有效识别出其中低信噪比的事件,从而提高了微地震事件的检测识别能力,并且,本发明使用了目标微地震事件和与其匹配的模板事件到每个检波器对的双重走时差,双重走时差中抵消了目标微地震事件的激发时刻,因此无需对该激发时刻进行搜索求解,使得目标微地震事件的定位过程更加高效,且能避免激发时刻对定位结果的影响,从而有效提升了目标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731560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1542465.1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部干热岩体温度场高精度刻画方法和系统,包括:对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进行基于地震的重磁电联合反演操作,得到关于目标区域的深部干热岩体的多元地球物理属性数据;基于目标区域的先验数据信息,对多元地球物理属性数据进行温度响应敏感性分析,得到拟属性数据体;基于先验数据信息,建立地球物理场与干热岩体温度场之间互相转换的目标关联关系模型;基于拟属性数据体和目标关联关系模型,确定目标区域的深部干热岩体的温度场分布。本发明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点概面、精度不足、人为因素强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15584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42712.6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共网格单元的初值填充方法及装置,涉及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的技术领域,包括:首先,当测区内有钻井时,先获取测井数据,进而得到目标测井数据;其次,获取测区的地震数据,进而反演得到地震属性数据;然后,建立初值估算关联关系模型;之后,基于地震数据的构造解释结果建立初始反演地层格架模型,并对初始反演地层格架模型以及重磁电观测数据进行一致性网格化处理,得到共网格单元;最后,基于初值估算关联关系模型,将共网格单元内的地震属性数据转化为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初值,并将初值填充到共网格单元中,以完成对初始反演模型的构建。本发明可以实现快速、高精度、自动填充初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74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57495.1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6F30/23 , G06T17/20 , G01K13/00 , G01V3/38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场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研究区的面积性磁法数据、大地电磁数据和钻井测温数据;基于面积性磁法数据构建研究区的居里等温面空间分布模型;以及基于大地电磁数据构建研究区的初始温度场模型和盖层‑热储三维模型;对居里等温面空间分布模型和初始温度场模型进行整合,得到研究区的三维地热地质模型;以钻井测温数据作为约束条件,基于盖层‑热储三维模型、三维地热地质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正则化反演,得到研究区的目标温度场模型。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温度场构建的可靠性,具有更好的理论和数据支撑,从而显著提高构建得到的温度场模型的置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904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730851.1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1V1/00
Abstract: 一种干热岩开发诱发地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方法,S1:在干热岩开发区域及周边开展断裂构造调查,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S2:利用统计学模型以及断层与震级关系,预测干热岩开发诱发最大震级;S3:建立诱发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确定最大影响烈度分布;S4:开展开发场地周边居民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破坏等级评价;S5:开展边坡调查,并进行地震力作用下危险性评价;S6:将以上取得的测量数据进行综合整理,绘制系列图件,划分危险断层、最大影响烈度分布、居民建筑物破坏等级分布、边坡地震力作用稳定性评价,对干热岩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本发明考虑了诱发地震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弥补了相关规范缺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