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0296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75454.6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方法包括:干热岩地热开发场地开展综合调查勘查工作,得到多元属性数据;多元属性数据整合提取并映射,形成属性数据体;建立天然储层三维地质模型;针对目标区域开展人工压裂作业并监测,获得人工储层参数,从而刻画出人工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人工压裂作业前天然裂缝及人工压裂作业后人工裂缝认识不清晰、不到位,无法把控人工压裂作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7997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95768.4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性约束的干热岩特征重磁电联合反演方法及装置,涉及地球物理反演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干热岩目标勘查区的大地电磁野外观测数据、重力野外观测数据、磁法野外观测数据和岩石物性测量数据;基于大地电磁野外观测数据、重力野外观测数据和磁法野外观测数据进行联合正反演,得到目标地球物理模型;基于岩石物性测量数据建立高斯混合模型集合;以高斯混合模型集合作为约束,基于目标地球物理模型建立多地球物理岩性约束反演目标函数,以基于多地球物理岩性约束反演目标函数,确定干热岩目标勘查区的反演结果。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干热岩体特征的精细表征,提高探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6963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075934.0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E21B4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热岩勘查开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开发场地进行地质勘查,获取开发场地地质条件参数,根据所述地质条件参数,选择勘探井井位,并进行勘探井钻探、测井、岩心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获得参数测试结果;基于所述地质条件参数以及所述参数测试结果,获取更新后的地质条件参数,基于所述更新后的地质条件参数,进行注采井型设计,按照设计的所述注采井型实施注采井钻井施工,施工完成后,实施分段射孔和分段压裂造储,使注采井井筒之间形成拉链式沟通裂缝;利用所述注采井和所述沟通裂缝实现热量提取。本发明可以提高钻井连通成功率、提高井间连通性、提高换热效率,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0555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1554790.3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岩发电与压缩二氧化碳储能耦合系统,包括相互耦合的干热岩发电系统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相互依次串联的至少一组储能膨胀发电系统、低压储气罐、至少一组储能冷却系统、空气冷却器、高压储液罐和膨胀泵,以及依次串联在膨胀机与回灌井之间管路上的工质泵和预热器。储能膨胀发电系统的加热管路连接在工质泵与膨胀机之间的管路上。其结构提高了干热岩发电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的辅助发电过程,保证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避免了发电过程对外界能源的依赖。
-
公开(公告)号:CN11339137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10629419.9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法与地震组合的干热岩勘查方法,依地质资料分析干热岩资源潜力区,在潜力区间隔2‑5km布设地震台站,形成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勘查区,由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得到S波地震成像剖面图解译出低波速层水平波速Vs应小于3.4m/s;在低速层埋深较浅区域,通过大地电磁测深布设的电法测线,使电法勘查区覆盖低速层区,由电法剖面解译出存在的高电导层电阻率范围为1‑10Ω·m;综合低波速层与高电导层,优选出“低速高导层”,在“低速高导层”对应地表布设二维/三维地震勘查剖面,形成二维/三维地震勘查区,依据上述二维/三维地震勘查结果,优选出干热岩勘查靶区,参考场地条件,实施干热岩钻井,用于验证干热岩靶区岩体温度是否高于180℃。
-
公开(公告)号:CN11929180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34326.4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热岩资源勘查方法,包括:对勘查靶区进行干热岩开发调查,确定勘查靶区的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和干热岩开发条件;对勘查靶区进行遥感地质调查,确定干热岩地质特征;基于布设的观测点和观测路线,对勘查靶区进行地热地质调查,确定干热岩地热地质特征;对勘查靶区内的测点进行地球物理测井,依据测井数据确定勘查靶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对勘查靶区的岩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调查,确定勘查靶区的岩石化学性质、热物性参数和力学参数;根据勘查靶区的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干热岩开发条件、干热岩地质特征、干热岩地热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场特征、岩石化学性质、热物性参数和力学参数,形成干热岩资源勘查报告。
-
公开(公告)号:CN11829303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503966.0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岩深热浅储与太阳能梯级利用耦合系统,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包括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和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包括蒸发器、汽轮机、冷凝器和回注泵。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热器和导热油泵。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包括换热器和第一循环泵。其通过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和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的相互耦合,实现了不同品位能量的梯级有序供热,完成了低品位热能的高效转化,满足了小参数、低容量的发电需要以及“热电”的多联产、多联供,减少了能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760555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54790.3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岩发电与压缩二氧化碳储能耦合系统,包括相互耦合的干热岩发电系统和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相互依次串联的至少一组储能膨胀发电系统、低压储气罐、至少一组储能冷却系统、空气冷却器、高压储液罐和膨胀泵,以及依次串联在膨胀机与回灌井之间管路上的工质泵和预热器。储能膨胀发电系统的加热管路连接在工质泵与膨胀机之间的管路上。其结构提高了干热岩发电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的辅助发电过程,保证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避免了发电过程对外界能源的依赖。
-
公开(公告)号:CN113391372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010629419.9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法与地震组合的干热岩勘查方法,依地质资料分析干热岩资源潜力区,在潜力区间隔2‑5km布设地震台站,形成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勘查区,由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得到S波地震成像剖面图解译出低波速层水平波速Vs应小于3.4m/s;在低速层埋深较浅区域,通过大地电磁测深布设的电法测线,使电法勘查区覆盖低速层区,由电法剖面解译出存在的高电导层电阻率范围为1‑10Ω·m;综合低波速层与高电导层,优选出“低速高导层”,在“低速高导层”对应地表布设二维/三维地震勘查剖面,形成二维/三维地震勘查区,依据上述二维/三维地震勘查结果,优选出干热岩勘查
-
公开(公告)号:CN1182930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03966.0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热岩深热浅储与太阳能梯级利用耦合系统,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包括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和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包括蒸发器、汽轮机、冷凝器和回注泵。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热器和导热油泵。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包括换热器和第一循环泵。其通过干热岩做功环路系统、太阳能集热环路系统和含水层储能环路系统的相互耦合,实现了不同品位能量的梯级有序供热,完成了低品位热能的高效转化,满足了小参数、低容量的发电需要以及“热电”的多联产、多联供,减少了能源浪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