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58339B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510508158.4
申请日:2015-08-1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G01N2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横波一体化超声波探头、弹性模量及分布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本发明通过设计横纵波一体化超声波探头,将其搭载于手动C成像扫查器,获得自由滑移运动XY两轴位置信息反馈,利用成像技术实现弹性模量及分布定量表征。本发明基于横纵波一体化超声波探头的弹性模量及分布测试方法,综合超声自动扫查、虚拟仪器技术及超声信号分析与处理、数字成像等技术快速准确获得非均质各向同异性材料的弹性模量及分布,适用于非均质各向异性平板类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及分布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947072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520694.6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G01N23/18 , G01N23/2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的CT定位检测工装,属于电缆定位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转接座、与转接座相连的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部一侧的电缆收纳盒,所述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槽和电缆槽;所述主体上端设有有机玻璃材质的挤压板,通过位于主体上部的滑道与主体滑动连接;电缆检测时,先将电缆放置在旋转工装主体的圆形槽和电缆槽内,通过常用橡胶带和挤压板封锁电缆的轴向和径向移动,确保电缆进行CT检测时不会产生晃动,之后将电缆过长部分置于收纳盒内,最后将工装固定于旋转工作台面进行CT检测,检测工装的设计便于电缆的更换,挤压板为有机玻璃材质保证电缆与工装接触位置不产生金属伪影干扰,获取较好的成像质量和良好的检测对比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158339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508158.4
申请日:2015-08-1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G01N2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横波一体化超声波探头、弹性模量及分布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本发明通过设计横纵波一体化超声波探头,将其搭载于手动C成像扫查器,获得自由滑移运动XY两轴位置信息反馈,利用成像技术实现弹性模量及分布定量表征。本发明基于横纵波一体化超声波探头的弹性模量及分布测试方法,综合超声自动扫查、虚拟仪器技术及超声信号分析与处理、数字成像等技术快速准确获得非均质各向同异性材料的弹性模量及分布,适用于非均质各向异性平板类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及分布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9781753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90539.0
申请日:2019-03-1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条带电缆工件的定位CT检测工装,属于检测工装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电缆CT检测时,一般需使用双面胶将电缆粘于样品支座上,由于条带电缆部分硬度较大且尺寸较长,缠绕在样品支座上时,卷曲电缆会使电缆翘起,可能导致电缆脱粘产生晃动,造成CT切片图像出现伪影的问题。包括转接底座组件和设置在转接底座组件上的旋转绕线支架组件,旋转绕线支架组件包括呈立式结构的主体支架、与主体支架连接的电缆绕线盘以及安装在电缆绕线盘上用于固定缠绕在电缆绕线盘上的电缆的径向紧固件;主体支架在靠近电缆绕线盘的一侧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电缆槽,电缆绕线盘固定在与主体支架的电缆槽底部的出口端相对的位置处。
-
公开(公告)号:CN109781753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910190539.0
申请日:2019-03-1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条带电缆工件的定位CT检测工装,属于检测工装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电缆CT检测时,一般需使用双面胶将电缆粘于样品支座上,由于条带电缆部分硬度较大且尺寸较长,缠绕在样品支座上时,卷曲电缆会使电缆翘起,可能导致电缆脱粘产生晃动,造成CT切片图像出现伪影的问题。包括转接底座组件和设置在转接底座组件上的旋转绕线支架组件,旋转绕线支架组件包括呈立式结构的主体支架、与主体支架连接的电缆绕线盘以及安装在电缆绕线盘上用于固定缠绕在电缆绕线盘上的电缆的径向紧固件;主体支架在靠近电缆绕线盘的一侧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电缆槽,电缆绕线盘固定在与主体支架的电缆槽底部的出口端(56)对比文件WO 2014130736 A1,2014.08.28王慧.电力电缆光纤拉曼测温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7,(第06期),第C042-586页.刘志国 等.故障电缆附件状态评价手段的分析研究《.电线电缆》.2017,(第02期),第37-40+46页.Liu ZJ 等.Quantitative Analysis ofRogowski CT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Energy Decelopment》.2014,第2168页.Schreiber DA.An Open-Source 7-Axis,Robotic Platform to Enable DexterousProcedures within CT Scanners《.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gentRobots and Systems》.2019,第386-393页.
-
公开(公告)号:CN109470727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1520694.6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G01N23/18 , G01N23/2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的CT定位检测工装,属于电缆定位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转接座、与转接座相连的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下部一侧的电缆收纳盒,所述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槽和电缆槽;所述主体上端设有有机玻璃材质的挤压板,通过位于主体上部的滑道与主体滑动连接;电缆检测时,先将电缆放置在旋转工装主体的圆形槽和电缆槽内,通过常用橡胶带和挤压板封锁电缆的轴向和径向移动,确保电缆进行CT检测时不会产生晃动,之后将电缆过长部分置于收纳盒内,最后将工装固定于旋转工作台面进行CT检测,检测工装的设计便于电缆的更换,挤压板为有机玻璃材质保证电缆与工装接触位置不产生金属伪影干扰,获取较好的成像质量和良好的检测对比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52131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81063.1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盲孔法标定光纤测量材料残余应力的方法。属于光纤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基于盲孔法测试原理,通过预先在周围布置的应变传感器来计算该位置附近的残余应力大小。再将待测材料放入测量材料表面形貌的橡胶底座中,得到材料表面的应变分布情况,结合盲孔法测试数据,得到残余应力与光纤测量材料表面形貌装置信号的对应关系。用以辅助基于光纤测量材料表面形貌装置测试残余应力进行残余应力定量测试及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950673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519008.3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G0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规则样品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包括测量容器、螺帽、堵杆,所述测量容器由腔体和与腔体连通的细长导管组成,所述细长导管上设置有刻度值,所述腔体内部由半球体和圆柱体组成,所述半球体部分用于放置样品,所述圆柱体部分采用螺纹处理,用于连接螺帽,所述螺帽的内部腔体由半球体和与之连通的圆柱体的通孔组成,所述螺帽内部的半球体与所述测量容器腔体内部的半球体结合成完整的球体,所述堵杆用于封堵螺帽的圆柱体通孔。该装置可以通过测量排开有流动性的固体的体积获得物体的体积,进而根据体积和称量得到的质量,获得其密度值。
-
公开(公告)号:CN209589889U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20324382.1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球状产品的CT检测工装,包含支撑座、压板、转接平台及垫高台,转接平台安装于垫高台上,支撑座及压板均为底端设有凸槽的圆环结构且通过连接螺栓连接,转接平台上沿其直径方向开设有滑槽,滑槽的两端均开设有沿滑槽长度方向延伸的螺纹槽,支撑座的凸槽及压板的凸槽分别嵌于转接平台两端的滑槽内,支撑座的凸槽及压板的凸槽上均安装有挡板,挡板呈L形,一侧边与支撑座的凸槽或压板的凸槽相连,另一侧边嵌于转接平台的滑槽内且开设有螺纹条孔,在挡板上设有压片,挡板通过压片与固定螺栓固定于转接平台的滑槽上。本实用新型的CT检测工装,可使得半球产品检测时将半球下部开口端面与射线束入射方向垂直。
-
公开(公告)号:CN209589888U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20316936.3
申请日:2019-03-1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G01N23/0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条带电缆工件的定位CT检测工装,属于检测工装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电缆CT检测时,一般需使用双面胶将电缆粘于样品支座上,由于条带电缆部分硬度较大且尺寸较长,缠绕在样品支座上时,卷曲电缆会使电缆翘起,可能导致电缆脱粘产生晃动,造成CT切片图像出现伪影的问题。包括转接底座组件和设置在转接底座组件上的旋转绕线支架组件,旋转绕线支架组件包括呈立式结构的主体支架、与主体支架连接的电缆绕线盘以及安装在电缆绕线盘上用于固定缠绕在电缆绕线盘上的电缆的径向紧固件;主体支架在靠近电缆绕线盘的一侧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电缆槽,电缆绕线盘固定在与主体支架的电缆槽底部的出口端相对的位置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