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层中冻结壁应力和温度的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5857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33065.3

    申请日:2023-07-1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软土地层中冻结壁应力和温度的监测方法,具体为:制作应力监测管,应力监测管包括环氧树脂圆筒、内螺纹金属环、环氧树脂外包层、内衬环;制作温度监测管,温度监测管包括温度传感器和金属管;测温孔测量放样及开孔;首段测温管顶进;监测管段顶进,将连接好的应力监测管和温度监测管顶进土层;顶进后续测温管;冻结壁形成后,用钢丝绳将内衬环封顶块拉出,开始应力监测和温度监测;对冻结壁应力监测进行温度校准。本发明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中对冻结壁同一点位进行三向应力和温度的监测,有利于冻结壁受力状态的掌握,为冻结壁温度场和应力场研究提供依据。

    一种软土地层中冻结壁应力和温度的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5857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833065.3

    申请日:2023-07-1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软土地层中冻结壁应力和温度的监测方法,具体为:制作应力监测管,应力监测管包括环氧树脂圆筒、内螺纹金属环、环氧树脂外包层、内衬环;制作温度监测管,温度监测管包括温度传感器和金属管;测温孔测量放样及开孔;首段测温管顶进;监测管段顶进,将连接好的应力监测管和温度监测管顶进土层;顶进后续测温管;冻结壁形成后,用钢丝绳将内衬环封顶块拉出,开始应力监测和温度监测;对冻结壁应力监测进行温度校准。本发明可以实现施工过程中对冻结壁同一点位进行三向应力和温度的监测,有利于冻结壁受力状态的掌握,为冻结壁温度场和应力场研究提供依据。

    一种躲避锚固区既有桩基的角桩锚杆打设角度微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2120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15992.1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躲避锚固区既有桩基的角桩锚杆打设角度微调方法,步骤为:将制成的锚杆角度调节盒绑扎进钢筋笼中;根据支护桩设计点位及锚固区既有灌注桩基础设计点位,平稳调整支护桩的钢筋笼,确保锚杆角度调节盒中心对准阳角部锚杆设计锚固区域,然后浇筑支护桩混凝土;阳角部锚杆成孔作业,若钻头遇到既有灌注桩基础,立即回退钻机,并用低强度的水泥砂浆回灌已成锚孔,在锚杆角度调节盒中微调钻头方位,重新钻孔作业,成孔后将阳角部锚杆杆体放进锚孔内,压灌注浆形成阳角部锚杆。本发明可以利用锚杆角度调节盒对阳角部锚杆成孔角度进行微调,避免在桩身重新成孔时给支护桩造成损伤,也避免了支护桩挡土承载力的下降,操作简单、成本低。

    一种变内径PHC管桩、补强结构及补强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21202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33239.5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变内径PHC管桩、补强结构及补强施工方法,变内径PHC管桩由若干个变内径单体桩从上到下通过连接模块组装而成;补强结构包括补强修复模块,补强修复模块包括预制芯柱,预制芯柱底部粘接有遇水膨胀橡胶垫,遇水膨胀橡胶垫上在预制芯柱外围设有与预制芯柱连接的钢筋笼。补强修复施工的具体步骤为:受损变内径PHC管桩检测;根据受损区域的检测结果,制作补强修复模块;清理变内径PHC管桩的受损区域;将补强修复模块精准安装到受损区域的对应位置;在补强修复模块安装到目标位置后,通过注浆管对补强修复模块与变内径PHC管桩的间隙进行注浆填充封闭处理。本发明施工方便、高效且经济,满足变内径PHC管桩补强修复要求。

    一种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注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4588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594916.4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一种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注浆方法,其步骤为:S1、特殊管片预制,预留注浆孔;S2、安装锚固膜及锚固环拼装;S3、锚固环相邻特殊管片拼装;S4、盾构推进施工;S5、管片二次注浆施工。本发明提出的盾构施工注浆方法改进了同步注浆的工艺,可以避免浆液被水冲释,保证浆液固化后强度;可以约束注浆范围,解决了浆液扩散的不确定性;管片外注浆体形成包围管片的整体,加固效果和止水效果好;相比于双液浆同步注浆,具有工艺简便和成本低廉的优点。

    一种变内径PHC管桩、补强结构及补强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212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533239.5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变内径PHC管桩、补强结构及补强施工方法,变内径PHC管桩由若干个变内径单体桩从上到下通过连接模块组装而成;补强结构包括补强修复模块,补强修复模块包括预制芯柱,预制芯柱底部粘接有遇水膨胀橡胶垫,遇水膨胀橡胶垫上在预制芯柱外围设有与预制芯柱连接的钢筋笼。补强修复施工的具体步骤为:受损变内径PHC管桩检测;根据受损区域的检测结果,制作补强修复模块;清理变内径PHC管桩的受损区域;将补强修复模块精准安装到受损区域的对应位置;在补强修复模块安装到目标位置后,通过注浆管对补强修复模块与变内径PHC管桩的间隙进行注浆填充封闭处理。本发明施工方便、高效且经济,满足变内径PHC管桩补强修复要求。

    一种回收建筑垃圾的生态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4754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27012.4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回收建筑垃圾的生态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生态透水砖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废弃玻璃骨料450‑500份、脱水市政污泥200‑250份、铁尾矿粉75‑125份、水75份、造孔剂26份、纳米碳酸钙1‑3份、纳米二氧化钛1‑3份。本发明将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工制成生态透水砖,提高了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在光照下产生自清洁作用,能把空气中的有毒污染物氧化为CO2、H2O等无机物,具有分解速度快、除净度高等优点,有一定的环保优势;采用废弃玻璃作为骨料消纳固体废弃物的同时,增加了透水砖的光吸收度,在同等作用效果条件下降低了纳米二氧化钛的使用量,具有一定经济优势。

    一种深基坑支护中钢支撑原位换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49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799223.4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深基坑支护中钢支撑原位换撑方法,步骤为:根据先撑后挖的基坑开挖原则,安装内支撑组件,然后再进行挖土作业,如此交替进行,直至挖土至坑底设计标高;内部主体结构浇筑至最下层的内支撑组件时停止,连接八字套撑单元,在环形端板与钢管内支撑上的固定环形板之间安装液压千斤顶,通过液压千斤顶顶推八字套撑单元,使内支撑轴力支撑从原位换撑短节钢管内支撑处转换至两个八字套撑单元上,将原位换撑短节钢管内支撑拆卸下来,接着浇筑八字撑之间的内部主体结构,在钢管内支撑与内部主体结构之间连接一个替换短节钢管内支撑,最后拆除液压千斤顶及八字套撑单元,接着往上浇筑内部主体结构,如此往复,完成内部主体结构的施工。

    一种适用于深浅两级基坑的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573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32278.7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深浅两级基坑的新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完成浅基坑围护结构、深基坑围护结构和冠梁施工,施工第一道水平支撑体系;开挖至浅坑坑底,对深浅坑交界区的土体进行加固;施工浅坑交界区底板、浅坑换撑板带和第二道水平支撑体系,将浅坑换撑板带和第二道水平支撑体系锚接在一起,继续开挖至深坑坑底,开始深坑底板、浅坑其它区域底板的施工;施工深坑换撑板带、结构外墙、结构楼板,拆除第二道水平支撑体系,并采用碎石类土回填;进行楼板换撑板带的施工,采用碎石类土回填,拆除第一道水平支撑体系,完成地下整体结构的施工。本发明解决了深浅基坑支护结构发生失稳的难题,加快了基坑施工的进度。

    一种深厚土层中公轨两用悬索桥缆索吊重力锚的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5750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927426.0

    申请日:2023-07-27

    Abstract: 一种深厚土层中公轨两用悬索桥缆索吊重力锚的布置方法,其步骤为:S1基于缆索吊机缆索最大设计拉力,结合地铁隧道与锚碇的相对位置,确定合理的预留孔洞大小、位置及锚碇的体积;S2基坑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施作锚碇结构本身;S3在预留洞口内部回填砂土,以保证回填土体的密实度;S4继续施作锚碇上部结构;S5将缆索吊缆索锚固在临时性锚碇上,开始桥梁主体结构施工;S6拆除缆索吊缆索,开始施工地铁隧道;S7用机械设备破除封堵的砌体墙。本发明通过在锚碇主体结构内部预先设置隧道通过的孔洞,避免后期大体积混凝土的拆除工作,节约了能源缩短了工期,在满足锚固力的条件下降锚碇结构做到最小,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