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6338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61723.7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大足石刻研究院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杭州古博文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L67/125 , H04L67/10 , H04L67/025 , H04W4/38 , G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云端服务器的文物领域实时监测系统,包括:前端传感器,用于采集文物领域对应位置的监测传感数据;数据传输单元,与通信范围内的各个前端传感器数据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并上传前端传感器的监测传感数据;云端服务器包括云端采集软件和数据库;云端采集软件,用于向数据传输单元下发数据采集指令,并对数据传输单元上传的监测传感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监测数据;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测数据。本发明的文物领域实时监测系统能够降低监测结构复杂度和硬件成本,并提高监测数据访问的实时性,从而能够保证文物实时监测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42500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54971.4
申请日:2020-04-02
Applicant: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应变控制式注浆器,由压力室、壳体、压力室上端盖、输料管、出料口、止回阀、排气阀、活塞、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显示器、步进电机驱动器、控制器及24V直流电源等组成,解决了注浆过程参数可控、压力可调等问题。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输入的不同指令,控制贯通式丝杆步进电机的不同速率,带动活塞完成不同速率的运作,实现不同体量的灌浆,在本发明中采用交直两用,若安装的蓄电池电量充满,可在无电源场地持续工作6小时。
-
公开(公告)号:CN111470840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010329584.2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IPC: C04B28/26 , C04B41/50 , C04B111/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文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石质文物修复材料难以满足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本原则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所述修复材料包括骨料和胶结物,其中所述骨料包括与被修复石质文物本体相同的岩石粉末,所述岩石粉末粒径为60~100目;所述胶结物为模数为3.8的硅酸钾溶液,其浓度为18%~24%;所述骨料与所述胶结物的质量比为1:(0.3~0.6)。本发明修复材料不仅起到了加固的作用,而且还改变了石质文物表面劣化后的胶结状态,从而提高了石质文物表面的机械强度,完全满足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本原则,为修复石质文物裂隙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1470840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329584.2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IPC: C04B28/26 , C04B41/50 , C04B111/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文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石质文物修复材料难以满足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本原则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石质文物表面裂隙修复材料,所述修复材料包括骨料和胶结物,其中所述骨料包括与被修复石质文物本体相同的岩石粉末,所述岩石粉末粒径为60~100目;所述胶结物为模数为3.8的硅酸钾溶液,其浓度为18%~24%;所述骨料与所述胶结物的质量比为1:(0.3~0.6)。本发明修复材料不仅起到了加固的作用,而且还改变了石质文物表面劣化后的胶结状态,从而提高了石质文物表面的机械强度,完全满足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本原则,为修复石质文物裂隙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93553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64661.8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C04B28/18 , C04B11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石窟岩体裂隙的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将水硬性蛎灰、石英砂、偏高岭土以质量比4:5:1混合;b.在混合物中加入占总质量5%的膨胀剂AEA在搅拌器中搅拌均匀;c.再将这种混和好的粉状物以0.37的水灰比搅拌20分钟后备用。本发明加固材料浆液的初凝时间约为275min,终凝时间约为9小时,浆液固化后的收缩率小于0.08%,平均孔隙率为43.95%,50天后的抗压强度不低于24MPa,抗折强度不低于5.5MPa,经18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为25.94MPa。为解决石窟寺裂隙注浆问题提供了更多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7935531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711164661.8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IPC: C04B28/18 , C04B11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石窟岩体裂隙的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步骤是:a.将水硬性蛎灰、石英砂、偏高岭土以质量比4:5:1混合;b.在混合物中加入占总质量5%的膨胀剂AEA在搅拌器中搅拌均匀;c.再将这种混和好的粉状物以0.37的水灰比搅拌20分钟后备用。本发明加固材料浆液的初凝时间约为275min,终凝时间约为9小时,浆液固化后的收缩率小于0.08%,平均孔隙率为43.95%,50天后的抗压强度不低于24MPa,抗折强度不低于5.5MPa,经18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为25.94MPa。为解决石窟寺裂隙注浆问题提供了更多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1470830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336209.0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IPC: C04B28/10 , C04B111/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文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壁画修复空鼓、裂隙及锚固用蛎灰粉土浆液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如何制作一种更加适合于壁画修复中空鼓、裂隙及锚固用的加固浆液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壁画修复中空鼓、裂隙及锚固用蛎灰粉土浆液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蛎壳在900℃~1100℃焙烧2h~3h小时后,先潮解、后细磨得到蛎灰;将所述蛎灰与粉土按照1:3~1:15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后加入水并搅拌,直至得到流动度为200mm~240mm的浆液。本发明的浆液原料来源广泛,配方简单,浆液凝固后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小的收缩性和较好的抗老化性能,完全满足壁画空鼓、裂隙及锚固的加固需求,为修复缺损壁画文物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214095808U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23308854.6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IPC: G01B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古遗址保护材料收缩性检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收缩仪对以石灰为主剂的胶凝材测试时测试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滑轨式收缩膨胀仪,包括测试试体、测试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测试装置包括试样托盘、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两端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试样托盘设置于底板顶部;底板的顶部设置有平移装置,试样托盘在平移装置的带动下可水平移动;试样托盘上设置有V形凹槽,以承载测试试体;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触头以及用于检测第一触头数据信息的速显检测装置;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导电触头;数据采集装置与速显检测装置、导电触头、平移装置通信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使试件与仪器之间不产生摩擦,可有效提高测试精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