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高压光纤应变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380411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107214.5

    申请日:2021-09-22

    IPC分类号: G01B1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高压光纤应变传感器,包括增敏基底、第一耐高温金属光纤、第二耐高温金属光纤、耐高温毛细管、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所述增敏基底进行了减薄,以提高所述增敏基底的应变灵敏度;所述增敏基底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耐高温金属光纤、第二耐高温金属光纤和耐高温毛细管;所述第一耐高温金属光纤和第二耐高温金属光纤分别从所述耐高温毛细管的两端开口穿入所述耐高温毛细管中形成光学珐珀腔;所述第一压片固定在所述第一耐高温金属光纤上,所述第二压片固定在所述第二耐高温金属光纤上。本发明体积小,能够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长期工作,且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一种用于高温高压容器多通道引出导线的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11156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78606.9

    申请日:2020-06-23

    IPC分类号: H02G15/01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高压容器多通道引出导线的密封装置,本发明的密封装置由双头螺栓、软密封部件和螺帽组成。本发明将双头螺柱安装在压力容器封头上,多个传感器的接头穿出双头螺柱以后,将多个带导线槽的半圆柱块,多种材料组成的软密封部件根据试验的传感器导线数量、直径进行对扣,再通过螺帽的螺纹拧紧以后,压缩软密封部件挤压导线进行密封,满足高温高压水密封的要求。

    一种基于共享内存的振动线谱有源主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97131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93987.7

    申请日:2019-09-20

    IPC分类号: G05B19/04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共享内存的振动线谱有源主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组、有源主动控制器、执行机构和上位机。其中,有源主动控制器包括AD采集卡、时序逻辑控制卡、数字信号处理卡、DA输出卡以及背板和共享内存卡,且AD采集卡、时序逻辑控制卡、数字信号处理卡和DA输出卡均从共享内存卡中读取或存储数据,避免各模块单元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交互;传感器组获取目标信号与参考信号,有源振动控制器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主动控制算法实现,并输出控制参数,最终通过作动器输出载荷以达到振动控制的目的。本发明可增加硬件配置灵活性,提升数据传输效率,保证系统实时性。

    一种应用于应变标定装置的位移加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678799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564655.7

    申请日:2020-06-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应变标定装置的位移加载系统,该系统包括应变装配单元、位移加载单元和位移控制单元,其中应变装配单元包括支持筒、标定梁、梁固定件和梁对中件,位移加载单元包括加载杆、传动机构、高精度步进电机和动密封件,位移控制单元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和上位机。该系统设计的梁固定件和梁对中件,确保了标定梁安装的垂直对中精度,设计的动密封件可实现在高温高压下的位移加载,采用的高精度步进电机进行位移加载以及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测量和反馈控制,可实现高温高压工况下标定装置的位移精确加载。

    一种控制棒驱动线落棒时程的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12132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62299.9

    申请日:2021-12-02

    IPC分类号: G21C17/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线落棒时程的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测量得到的控制棒下落带动步进电机转子转动产生的脉冲电压信号H;对获取的脉冲电压信号H作移轴处理;对移轴处理后的每个脉冲电压信号求极值点,获取满足要求的极值点及其对应时间点;将极值点数据用随时间累加的固定的螺距代替,保留时间点数据,即得到落棒时程数据;根据落棒时程数据,得到落棒时程图。本发明利用控制棒驱动机构的主轴伺服传动装置中的步进电机线圈在落棒过程中,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等间距脉冲电压的原理,测量并记录该脉冲电压,从而得到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落棒时程。

    一种用于测量控制棒落棒冲击力的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31181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39287.5

    申请日:2015-06-18

    IPC分类号: G01L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控制棒落棒冲击力的测量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采用常规力传感器进行冲击力测量的技术问题,所述装置包括:空心圆柱,所述圆柱中心竖直方向设有一通孔,所述圆柱竖直方向中部外表面设计有凹槽,所述凹槽使得所述圆柱中部呈均匀壁厚的圆筒状,且方便在凹槽轴向安装多个防水应变计,多个防水应变计在环向等间隔均匀安装在所述圆筒凹槽中部,所述装置替换安装在控制棒缓冲组件的压紧环结构位置处,实现了在不改变控制棒的落棒高度的同时保证了落棒试验缓冲结构冲击力数据测量的准确有效,该测量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和安装方便,达到了节省试验经费和时间的技术效果。

    一种耐高温高压光纤力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353272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0986844.8

    申请日:2021-08-26

    IPC分类号: G01L11/02 G01L1/24 G01L19/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高压光纤力传感器,包括一体化测力部件、高温光纤应变片和推杆;一体化测力部件包括一体化加工的应变片下安装座和应变片上安装座;应变片下安装座和应变片上安装座均为T型结构,应变片下安装座的竖板自由端与应变片上安装座的竖板自由端相对设置,且两自由端之间存在间隙;一体化测力部件的顶板顶端开设有阶梯孔,一体化测力部件的顶板底端作为测力梁,试件安装在阶梯孔内,通过钢珠与测力梁接触;高温光纤应变片安装在应变片下安装座的竖板自由端与应变片上安装座的竖板自由端上。本发明提出的光纤力传感器能够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长期稳定工作,且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

    一种耐高温高压光纤应变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380411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07214.5

    申请日:2021-09-22

    IPC分类号: G01B1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高压光纤应变传感器,包括增敏基底、第一耐高温金属光纤、第二耐高温金属光纤、耐高温毛细管、第一压片和第二压片;所述增敏基底进行了减薄,以提高所述增敏基底的应变灵敏度;所述增敏基底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耐高温金属光纤、第二耐高温金属光纤和耐高温毛细管;所述第一耐高温金属光纤和第二耐高温金属光纤分别从所述耐高温毛细管的两端开口穿入所述耐高温毛细管中形成光学珐珀腔;所述第一压片固定在所述第一耐高温金属光纤上,所述第二压片固定在所述第二耐高温金属光纤上。本发明体积小,能够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长期工作,且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一种应用于应变标定装置的位移加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67879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64655.7

    申请日:2020-06-1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应变标定装置的位移加载系统,该系统包括应变装配单元、位移加载单元和位移控制单元,其中应变装配单元包括支持筒、标定梁、梁固定件和梁对中件,位移加载单元包括加载杆、传动机构、高精度步进电机和动密封件,位移控制单元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和上位机。该系统设计的梁固定件和梁对中件,确保了标定梁安装的垂直对中精度,设计的动密封件可实现在高温高压下的位移加载,采用的高精度步进电机进行位移加载以及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测量和反馈控制,可实现高温高压工况下标定装置的位移精确加载。

    一种多激励源下管道振动的多通道主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731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86807.2

    申请日:2019-09-19

    IPC分类号: G05D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激励源下管道振动的多通道主动控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传感器、多通道主动控制器、功率放大器和次级动作器;传感器采集参考信号和误差信号;获取控制误差信号,再通过贡献量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解耦各控制误差信号,利用经验模式分解方法结合解耦得到的关注频率获取控制参考信号,构成标准配置的多通道控制系统实现分布式控制,计算出所需要的控制电压;功率放大器将放大控制电压,使其达到次级动作器的有效工作电压,驱动次级作动器在管道上施加对应的力;可减小其它激励源对参考信号带来的干扰,减少参与控制算法的误差信号数量,降低系统复杂性,构成标准配置的多通道控制系统,使系统通用性上升、稳定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