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3310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0898460.5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气冷反应堆燃料包壳用奥氏体不锈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超临界气冷反应堆燃料包壳用奥氏体不锈钢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19~23%Cr,24~26%Ni,0.03~0.1%C,0.6~1.0%Nb,0.2~0.8%Si,0.6~1.0%Mn,0.8~2.2%Mo,1.5~4.5%W,P≤0.008%,O≤0.003%,余量为Fe;Mo和W两者相互协同,作为一种可能的优选方式,W和Mo的质量比为1.8:1~2.2:1,还可添加0.003~0.01%B和/或2~4%Al,且Cr和Al质量百分数≤24%,保证了所得不锈钢的固溶强化效果,也具有析出强化效果,提高了不锈钢的力学强度和抗蠕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41431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369695.7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压器电加热元件去芯、转运、金相制样装置及制样方法,所述去芯装置,包括机架、夹持机构、切削钻头和切削驱动机构,所述制样装置包括制样箱、手套孔、手套和冷镶制样工装;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运箱体、活动盖;本发明通过设置去芯装置,并在去芯装置上设置切削保护组件,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同时实现电加热元件包壳管的内部芯体去除;通过设置带活动盖的转运装置,实现电加热元件切割、制样及金相分析之间的放射性转运,有效地降低了人员受照剂量;通过封闭型的制样装置,实现了放射性包壳管的制样和金相分析,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照射剂量,避免了放射性内照射。
-
公开(公告)号:CN113848174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92897.9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沸腾、强腐蚀性溶液环境下电化学腐蚀试验装置及其应用,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容器,试验容器上设置试样支持体接口、参比电极接口、辅助电极接口、蒸汽循环减压器接口,试样支持体接口、参比电极接口、辅助电极接口、蒸汽循环减压器接口分别安装有工作电极试样支持体、参比电极支持体、辅助电极和蒸汽循环减压器;工作电极试样支持体和参比电极支持体均设置了冷却单元,对工作电极试样支持体的导线进行了隔热处理。本发明有效解决了高温、强腐蚀介质环境下因密封件破坏导致电化学信号短路的问题,通过双冷凝回路串联设计,有效解决了装置内压力过大和参比电极冷却问题,并结合磨口接口设计、蒸汽循环减压器,实现了测量装置密封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4817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111192897.9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沸腾、强腐蚀性溶液环境下电化学腐蚀试验装置及其应用,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容器,试验容器上设置试样支持体接口、参比电极接口、辅助电极接口、蒸汽循环减压器接口,试样支持体接口、参比电极接口、辅助电极接口、蒸汽循环减压器接口分别安装有工作电极试样支持体、参比电极支持体、辅助电极和蒸汽循环减压器;工作电极试样支持体和参比电极支持体均设置了冷却单元,对工作电极试样支持体的导线进行了隔热处理。本发明有效解决了高温、强腐蚀介质环境下因密封件破坏导致电化学信号短路的问题,通过双冷凝回路串联设计,有效解决了装置内压力过大和参比电极冷却问题,并结合磨口接口设计、蒸汽循环减压器,实现了测量装置密封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3310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98460.5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气冷反应堆燃料包壳用奥氏体不锈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超临界气冷反应堆燃料包壳用奥氏体不锈钢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19~23%Cr,24~26%Ni,0.03~0.1%C,0.6~1.0%Nb,0.2~0.8%Si,0.6~1.0%Mn,0.8~2.2%Mo,1.5~4.5%W,P≤0.008%,O≤0.003%,余量为Fe;Mo和W两者相互协同,作为一种可能的优选方式,W和Mo的质量比为1.8:1~2.2:1,还可添加0.003~0.01%B和/或2~4%Al,且Cr和Al质量百分数≤24%,保证了所得不锈钢的固溶强化效果,也具有析出强化效果,提高了不锈钢的力学强度和抗蠕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21546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345751.7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0/00 , C22B9/20 , C22C1/03 , G21C13/0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lFeNiCrMo高熵合金,高熵合金的表达式为AlaFebNicCrdMoe,表达式中a、b、c、d、e分别为对应各组元的原子比,满足条件:a为0.05~0.5,b为1.0~3.5,c为1.5~4.0,d为1.0~3.5,e为1.0~2.5。将按照设计比例称量的原料混合后进行压坯处理,最后将压坯经真空电弧熔炼工艺熔炼获得上述高熵合金试样。本发明通过去除钴和铜元素,有效解决了因钴和铜元素导致的辐照问题,同时本发明的高熵合金可以通过调整各组元的成分来获得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从而获得兼具优异力学性能和抗辐照损伤性能的高熵合金,为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设计和选材提供一种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2154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345751.7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0/00 , C22B9/20 , C22C1/03 , G21C13/0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lFeNiCrMo高熵合金,高熵合金的表达式为AlaFebNicCrdMoe,表达式中a、b、c、d、e分别为对应各组元的原子比,满足条件:a为0.05~0.5,b为1.0~3.5,c为1.5~4.0,d为1.0~3.5,e为1.0~2.5。将按照设计比例称量的原料混合后进行压坯处理,最后将压坯经真空电弧熔炼工艺熔炼获得上述高熵合金试样。本发明通过去除钴和铜元素,有效解决了因钴和铜元素导致的辐照问题,同时本发明的高熵合金可以通过调整各组元的成分来获得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从而获得兼具优异力学性能和抗辐照损伤性能的高熵合金,为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设计和选材提供一种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984318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49164.3
申请日:2025-03-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22 , C22C38/04 ,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28 , C22C38/06 , C22C33/02 , C21D1/28 , C21D1/18 , B22F9/04 , B22F3/105 , B22F3/18 , B22F3/24 , G21C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铅冷快堆包壳用氧化物弥散强化铁铬钨基铁素体马氏体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反应堆结构材料技术领域,该合金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9.0‑12.0%Cr,0.15‑0.25%C,1‑2%W,0.5%Mn,0.2‑0.5%(Ta+V),0.01‑0.1%(Zr+La),1.0‑5.0%Al,0.25‑0.45%的Y2O3,其余为Fe,P、S、O等杂质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41431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111369695.7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压器电加热元件去芯、转运、金相制样装置及制样方法,所述去芯装置,包括机架、夹持机构、切削钻头和切削驱动机构,所述制样装置包括制样箱、手套孔、手套和冷镶制样工装;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运箱体、活动盖;本发明通过设置去芯装置,并在去芯装置上设置切削保护组件,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同时实现电加热元件包壳管的内部芯体去除;通过设置带活动盖的转运装置,实现电加热元件切割、制样及金相分析之间的放射性转运,有效地降低了人员受照剂量;通过封闭型的制样装置,实现了放射性包壳管的制样和金相分析,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照射剂量,避免了放射性内照射。
-
公开(公告)号:CN11523310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00087.2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气冷堆包壳用含Al型20Cr25NiNb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该种含Al奥氏体不锈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19~22%Cr,25~27%Ni,0.02~0.06%C,0.3~1.0%Nb,0.2~0.4%Si,1.8~2.5%Mo,2~4%Al,P≤0.008%,O≤0.003%,余量为Fe;优选成分添加0.005~0.008%B和0.16~0.27%V;通过添加Al来在氧化铬与金属基体之间生成氧化铝薄膜,提升不锈钢在高温超临界流体环境的耐腐蚀性能;Ni的质量百分数大于Cr的质量百分数,得到奥氏体FCC结构,极大提升了合金在高温超临界流体中的抗蠕变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