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318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49164.3
申请日:2025-03-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22 , C22C38/04 , C22C38/26 , C22C38/24 , C22C38/28 , C22C38/06 , C22C33/02 , C21D1/28 , C21D1/18 , B22F9/04 , B22F3/105 , B22F3/18 , B22F3/24 , G21C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铅冷快堆包壳用氧化物弥散强化铁铬钨基铁素体马氏体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反应堆结构材料技术领域,该合金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9.0‑12.0%Cr,0.15‑0.25%C,1‑2%W,0.5%Mn,0.2‑0.5%(Ta+V),0.01‑0.1%(Zr+La),1.0‑5.0%Al,0.25‑0.45%的Y2O3,其余为Fe,P、S、O等杂质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73574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14921.9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08F255/06 , C08F210/14 , C08F2/46 , C08K3/22 , C08K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改性三元乙丙橡胶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三元乙丙橡胶100份、增塑剂1~5份、硫化剂1~5份、防老剂1~5份、促进剂0.1~1份、助交联剂1~10份、增强剂10~100份、α‑烯烃1‑30份。制备方法包括将三元乙丙橡胶、增塑剂、硫化剂、防老剂、促进剂、助交联剂和增强剂混合后密炼;开炼;热压成型和冷压成型;与α‑烯烃混合,使用γ射线辐照。本发明利用α‑烯烃对EPDM橡胶进行改性,α‑烯烃与EPDM橡胶交联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改善了EPDM橡胶对极端环境的耐受力,达到扩宽EPDM橡胶极端环境下适用范围和延长其服役寿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37224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16856.9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专用于核级树脂的多物理场特性检测的控制装置,包括储液箱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压力控制模块和水质控制模块;所述压力控制模块和所述储液箱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储液箱内部压力;所述储液箱第一出水口通过循环泵和所述水质控制模块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质控制模块的出水口和所述储液箱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水质控制模块包括水质控制器;所述储液箱、循环泵和水质控制模块构成循环回路。采用本方案,用于严格控制一回路中的压力和水质,通过合理的参数控制,实现多物理场的拟合,能够准确测试核级树脂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中的真实性能,对开发新的核级树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63495.0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弧顶式多层结构的非能动氢复合器,包括内部为空腔结构的壳体,壳体的顶面为弧形结构的弧顶,壳体的上端侧面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上装有防护金属网格,壳体的下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沿着气体流动方向设置有多层催化床。本发明的非能动复合器,顶部为弧形结构的弧顶,该结构可以使非能动氢复合器上方滴下的喷淋液沿着圆弧形曲面流下,能够避免喷淋液进入出气口腐蚀催化剂;同时该圆弧形曲面可以最小化混合气体排出时的摩擦阻力,有助于混合气体的从侧面出气口中排出;同时,通过设置多层结构的催化床,可以在相同空间的条件下,增加催化剂与混合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其除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9368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65025.8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保护结构的非能动氢复合器,包括内部为空腔结构的壳体,壳体的上端设有出气口,壳体的下端设有进气口,所述出气口处设置出气口挡板,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口挡板,出气口和出气口挡板之间、进气口与进气口挡板之间均采用低熔点合金焊接密封,在事故条件下,焊缝处的低熔点合金能够熔化,进气口挡板和出气口挡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自动从进气口和出气口掉落;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设置有催化床。本发明的非能动复合器,在出气口、进行口设置挡板,并使用低熔点合金对挡板焊接密封,能对催化剂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同时低熔点合金在事故条件下能够自动熔化,挡板落下,从而实现非能动复合器设备的自动开启。
-
公开(公告)号:CN106872345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710128122.2
申请日:2017-03-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腐蚀试验的全自动安全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安全控制系统无法保证超临界腐蚀试验长期稳定可靠进行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设置在腐蚀试验回路上且具有加热模块的高压釜,实现腐蚀试验回路内高压釜出口处试验介质冷却的热交换器,设置在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回路上的通断装置,以及控制通断装置和加热模块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与加热模块连接的智能计时器模块,与加热模块通过磁环耦合的感生电流模块,连接在感生电流模块上的加热控制模块和延迟电路模块,以及控制加热控制模块、加热模块和通断装置通断的功能模块。本发明具有满足超临界水腐蚀试验的安全要求、保证超临界腐蚀试验长期稳定可靠的进行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61335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500889.5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3 , G21C17/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照监督管试验装置的温度补偿釜盖及温度补偿釜,温度补偿釜包括釜体、温度补偿板和的温度补偿釜盖,该温度补偿釜盖包括釜盖和设置于釜盖上的多个补偿温度传感器,釜盖的圆周面外侧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补偿温度传感器,釜盖外侧中间位置设置一个补偿温度传感器;上述各个补偿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到外部自动控制系统,实时测试各补偿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该温度补偿釜盖用于连接与其配合的釜体使用,当上述各个补偿温度传感器的均值与外部参考温度的差值超过设定阈值时,外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釜盖和釜体之间的温度补偿板来加热,对釜盖处的温度进行补偿。本发明能够有效防止温度流失,保持腔体内的温度精确和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07680696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849604.7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临界高压釜水化学反馈测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设备能够在650℃&25MPa的超临界水条件下对反应堆水质进行控制和监测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与超临界高压釜回路连通的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路与超临界高压釜回路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路与超临界高压釜回路连通;所述出水管路上还设置有与进水管路连通的检测支路,该检测支路上设置有检测仪器;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有通过控制开关与进水管路连通的化学药剂存储装置;所述控制开关上连接有通过检测仪器检测出的信号控制其开闭的控制器。本发明具有更好模拟反应堆水质情况、确保超临界高压釜腐蚀试验质量水平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706509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128932.8
申请日:2017-03-0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腐蚀试验专用挂具,解决了现有腐蚀试样挂具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会影响超临界长期试验的有效性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基部(2),设置在基部(2)上方中间部位的挂钩(1),设置在基部(2)上的承载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件上设置有用于避免承载部件与试样之间、试样与试样之间产生电偶腐蚀的隔绝部件。本发明具有有效避免承载部件与试样之间、试样与试样之间产生电偶腐蚀,进而确保超临界腐蚀试验能高质量的顺利开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61335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500889.5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3 , G21C17/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照监督管试验装置的温度补偿釜盖及温度补偿釜,温度补偿釜包括釜体、温度补偿板和的温度补偿釜盖,该温度补偿釜盖包括釜盖和设置于釜盖上的多个补偿温度传感器,釜盖的圆周面外侧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补偿温度传感器,釜盖外侧中间位置设置一个补偿温度传感器;上述各个补偿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到外部自动控制系统,实时测试各补偿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该温度补偿釜盖用于连接与其配合的釜体使用,当上述各个补偿温度传感器的均值与外部参考温度的差值超过设定阈值时,外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釜盖和釜体之间的温度补偿板来加热,对釜盖处的温度进行补偿。本发明能够有效防止温度流失,保持腔体内的温度精确和均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