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735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520144.X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G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件组件,属于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端塞、卡合管、第二端塞、连接管、第三端塞和靶棒,第一端塞用于与压紧系统相连接,第一端塞与卡合管之间为活动连接,连接管的内部设有限位件,限位件能够沿轴向移动与第一端塞相连接以使第一端塞与卡合管位置相连接,限位件能够沿轴向移动与第一端塞相离以使第一端塞与卡合管可拆卸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端塞和卡合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通过机械卡合结构实现锁定和解锁,便于安装和拆卸,使得压紧系统等结构件可以复用,降低了辐射靶件的成本,减少了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同时靶件组件的水下拆卸过程不会产生碎屑及掉落零部件,不会影响乏燃料水池的水。
-
公开(公告)号:CN119480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13232.2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何梁 , 张坤 , 邬周志 , 崔怀明 , 茹俊 , 曹锐 , 张明 , 秋博文 , 王鹏 , 邢硕 , 胡超 , 王严培 , 刘同先 , 王晨琳 , 陈飞飞 , 黄代顺 , 陈伟
IPC: G21C17/104 , G21C17/00 , G01R21/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料棒PCI临界功率确定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方法包括:获取核反应堆堆芯中燃料棒在寿命周期内各个运行阶段的预期功率;根据预期功率确定燃料棒处于稳定状态下的目标功率与目标燃耗;根据燃料棒的包壳类型对应的限制条件对目标功率进行瞬态变化,确定燃料棒在目标功率与目标燃耗运行下的PCI临界功率。本申请明确不同燃料棒在不同运行功率与燃耗下的PCI临界功率,提高燃料棒PCI性能分析的可靠性和全面性,有利于对燃料棒的实际运行进行调整和控制,避免燃料棒发生PCI性能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4801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13231.8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何梁 , 张坤 , 邬周志 , 崔怀明 , 茹俊 , 曹锐 , 张明 , 秋博文 , 王鹏 , 邢硕 , 胡超 , 王严培 , 刘同先 , 王晨琳 , 陈飞飞 , 黄代顺 , 陈伟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料棒PCI性能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核反应堆燃料棒分析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燃料棒的当前功率和当前燃耗;基于所述当前功率和所述当前燃耗,利用燃料棒限值功率曲面方程,计算所述当前功率和所述当前燃耗共同对应的目标限值功率,其中,所述燃料棒限值功率曲面方程是根据所述燃料棒在各个运行时刻的初始功率、初始燃耗和限值功率确定的;根据所述目标限值功率和所述当前功率,计算所述燃料棒的功率裕量;基于所述功率裕量,评估所述燃料棒的PCI性能风险。本申请能够有效评估燃料棒运行过程中的PCI性能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35283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26584.2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L55/027 , F16L57/02 , G21C3/32 , G21C3/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核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级缓冲的高抗震抗弯曲管中管式导向管及燃料组件。导向管由外管、内管和端塞组成,内管套装在外管内,内管和外管的底端均与端塞固定连接,外管上且位于内管上端部向上位置设置有溢流孔,外管靠近底部位置径向设置有若干旁流孔;内管径向上设置有若干缓冲孔;在内管长度上与外管通过多个连接部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外管上且位于内管上端部向上位置设置溢流孔,使落棒开始时导向管内的水快速溢出,实现快速落棒;通过内管径向上开设的若干流水孔配合端塞底部流水孔实现水力缓冲;通过外管旁流孔缓解缝隙腐蚀;通过多个连接部提高等效刚度和承载能力,提升燃料组件抗震能力和高燃耗下抗弯曲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22055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371365.1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燃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格架、燃料组件及压水堆堆芯。本发明的燃料组件格架包括搅混翼,所述搅混翼经过N次折弯成形,侧面呈“S”型,其中N≥2。本发明的搅混翼利用多次弯折成形分步对流体进行横向引导。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燃料组件,采用若干个上述燃料组件格架沿燃料组件轴向排列布置,格架栅元对燃料棒进行夹持,不同格架的搅混翼持续对冷却剂起到搅混作用。采用上述燃料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水堆堆芯,同一堆芯中有不同富集度燃料组件,在换料期间卸出若干燃料组件,并装入若干新的燃料组件。本发明能够增强燃料组件格架的搅混性能,同时增强冷却剂传热能力,进而提升核燃料组件的热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215833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371389.7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消除扭矩且均匀承载的导向管连接结构及燃料组件,包括上部连接结构和下部连接结构;上部连接结构包括上管座安装孔、开口悬挂套和承载套管;带有限位环的导向管通过开口悬挂套和承载套管可拆卸连接在上管座安装孔中;下部连接结构包括下管座安装孔;导向管端塞与下管座安装孔连接构成非轴对称配合结构。本发明实现了连接的双向锁紧和均匀性承载,消除了上部连接中导向管的扭矩以及松脱件,使各导向管均匀受载,提高了燃料组件连接结构及导向管的承载能力,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应力水平,缓解热蠕变和辐照蠕变,避免了受载不均引起的燃料组件运行弯曲,适应高燃耗长循环燃料组件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413576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52982.6
申请日:2013-08-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3/3315 , G21C3/322 ,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组件上管座,主要由连接板、固定在连接板边缘的围板和固定在围板上的框板构成,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燃料组件导向管的连接孔A和用于安装仪表管的连接孔B,在所述连接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整体上呈长条形的流水孔,流水孔包括流水孔A和流水孔B,流水孔A和流水孔B的轴线之间存在大于0°的夹角。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改变流水孔的形状和布置方式,使流水孔能够均匀布置,同时增大了流通面积比例,解决了上管座经济性不好和对燃料组件出口的流场分布不利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33726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39364.0
申请日:2013-06-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3/322 , G21C3/3305 , Y02E3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过滤异物功能的下管座,包括若干轴线互相平行的叶片和若干轴线互相平行的筋条组件,所述筋条组件的轴线与叶片的轴线互相垂直;筋条组件由两根对称的筋条构成,两筋条相对的面各自开有与叶片数量对应的卡槽,所述叶片卡装在卡槽内;所述叶片包括若干凸起方向一致的凸起件,相邻两凸起件之间由直段连接,直段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与凸起件的凸起方向互相垂直,且筋条组件卡装在凹槽内。该下管座在结构强度、过滤能力、冷却剂压降三方面均具有优良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352834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111526584.2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F16L55/027 , F16L57/02 , G21C3/32 , G21C3/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核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级缓冲的高抗震抗弯曲管中管式导向管及燃料组件。导向管由外管、内管和端塞组成,内管套装在外管内,内管和外管的底端均与端塞固定连接,外管上且位于内管上端部向上位置设置有溢流孔,外管靠近底部位置径向设置有若干旁流孔;内管径向上设置有若干缓冲孔;在内管长度上与外管通过多个连接部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外管上且位于内管上端部向上位置设置溢流孔,使落棒开始时导向管内的水快速溢出,实现快速落棒;通过内管径向上开设的若干流水孔配合端塞底部流水孔实现水力缓冲;通过外管旁流孔缓解缝隙腐蚀;通过多个连接部提高等效刚度和承载能力,提升燃料组件抗震能力和高燃耗下抗弯曲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38625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622894.4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21C3/07 , G21C3/08 , G21C3/34 , G21C3/352 , G06F111/04 , G06F113/26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物理场解耦的产品设计法、系统、燃料组件和反应堆。产品设计法包括获取设计要求;设计要求解耦;步物理驱动设计;系统集成设计。本发明通过设计要求解耦、物理驱动设计和系统集成设计,将复杂的工程产品设计问题转化为最基本的物理问题,然后从物理规律上获得基本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再进行系统集成获得产品设计方案,避免了直接针对复杂工程产品设计无从入手的问题,显著降低了设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要求;且本发明从物理底层进行原始创新,系统考了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响应设计要求,系统集成后获得额产品设计方案包络范围广,满足产品创新程度和市场前瞻性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