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97912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83731.4
申请日:2016-10-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 G21C13/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用带预埋件的裙式支承装置,包括裙式支座、预埋件、止挡块,裙式支座的上端与反应堆压力容器连接,裙式支座的下端固定在预埋件上,止挡块穿过预埋件预埋在混凝土基础。本发明反应堆压力容器用带预埋件的裙式支承装置通过设置裙式支座,裙式支座的上端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焊接,下端依靠地脚螺栓固定在堆底预埋件上,能有效的支承并固定压力容器,并最大限度裸露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表面,方便反应堆运行过程中对压力容器的在役检查,且满足对压力容器外围的支承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474105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210186394.5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支承,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在压力容器的周围固定压力容器,防备地震及其他冲击载荷,同时还允许压力容器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部分尺寸变化的支承。它包括4个模块式支座,它们均匀地布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周围,支座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其优点是,通过在压力容器外壁设置单独的支承支座,布置模块式的支座支承结构,能有效避免支承结构或支承基础混凝土与容器接管的干涉。它采用模块式制造、运输及安装,多个模块组合使用,可避开压力容器主管道,将支承位置设置在压力容器的重心标高附近,提高支承稳定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74105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186394.5
申请日:2012-06-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支承,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在压力容器的周围固定压力容器,防备地震及其他冲击载荷,同时还允许压力容器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部分尺寸变化的支承。它包括4个模块式支座,它们均匀地布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周围,支座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其优点是,通过在压力容器外壁设置单独的支承支座,布置模块式的支座支承结构,能有效避免支承结构或支承基础混凝土与容器接管的干涉。它采用模块式制造、运输及安装,多个模块组合使用,可避开压力容器主管道,将支承位置设置在压力容器的重心标高附近,提高支承稳定性、安全性及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9980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414623.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应急冷却功能的热管反应堆支承和屏蔽结构。本发明包括两道环形反应堆支承,屏蔽结构,应急冷却剂入口结构,应急冷却剂出口结构;两道环形反应堆支承每一道位置都与反应堆容器的上、下板位置对应,外径与壳体连接,内径与反应堆容器配合;屏蔽结构包括下部屏蔽板、中部屏蔽筒、上部屏蔽板;下部屏蔽板安装在下部反应堆支承下表面,中部屏蔽筒安装在两道环形反应堆支承之间,上部屏蔽板安装在上部反应堆支承的上方;应急冷却剂入口结构安装在上部屏蔽板上方,应急冷却剂出口结构安装在下部屏蔽板下方。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制造安装,具备为热管反应堆实现应急冷却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384608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610883733.3
申请日:2016-10-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用抱箍拉梁线型支承装置,包括混凝土基础、环抱于压力容器上部的抱箍、至少两组相对设置在压力容器外围的横拉梁,所述横拉梁一端与抱箍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基础连接。本发明采用抱箍、横拉梁、连接销等结构,抱箍环抱于压力容器的上部外表面,横拉梁一端与抱箍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反应堆堆坑的混凝土基础内,横拉梁与抱箍之间通过连接销连接,在支承反应堆压力装置的同时,分解运行过程中压力容器的横向应力,消除容器挠性摆动,增强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抗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199806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11414623.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应急冷却功能的热管反应堆支承和屏蔽结构。本发明包括两道环形反应堆支承,屏蔽结构,应急冷却剂入口结构,应急冷却剂出口结构;两道环形反应堆支承每一道位置都与反应堆容器的上、下板位置对应,外径与壳体连接,内径与反应堆容器配合;屏蔽结构包括下部屏蔽板、中部屏蔽筒、上部屏蔽板;下部屏蔽板安装在下部反应堆支承下表面,中部屏蔽筒安装在两道环形反应堆支承之间,上部屏蔽板安装在上部反应堆支承的上方;应急冷却剂入口结构安装在上部屏蔽板上方,应急冷却剂出口结构安装在下部屏蔽板下方。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制造安装,具备为热管反应堆实现应急冷却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898390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510960792.1
申请日:2015-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1/02 , G21C13/0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与核反应堆辐射屏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结构。包括屏蔽水箱、支座水箱、侧部屏蔽材料、底部屏蔽材料;屏蔽水箱与支座水箱之间的屏蔽水箱顶板开孔以使其之间的水连通;屏蔽水箱外部设置有侧部屏蔽材料;屏蔽水箱底板设置有底部屏蔽材料,屏蔽水箱与支座水箱支承反应堆压力容器,支座水箱顶板与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垫之间设置有水平隔热润滑板与侧部隔热润滑板。本发明在传统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的基础上增加屏蔽功能,阻挡了来自反应堆的辐射,确保反应堆外的人员与设备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6384608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883733.3
申请日:2016-10-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 G21C13/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用抱箍拉梁线型支承装置,包括混凝土基础、环抱于压力容器上部的抱箍、至少两组相对设置在压力容器外围的横拉梁,所述横拉梁一端与抱箍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基础连接。本发明采用抱箍、横拉梁、连接销等结构,抱箍环抱于压力容器的上部外表面,横拉梁一端与抱箍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反应堆堆坑的混凝土基础内,横拉梁与抱箍之间通过连接销连接,在支承反应堆压力装置的同时,分解运行过程中压力容器的横向应力,消除容器挠性摆动,增强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抗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898390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960792.1
申请日:2015-12-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1/02 , G21C13/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 G21C13/024 , G21C11/0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与核反应堆辐射屏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结构。包括屏蔽水箱、支座水箱、侧部屏蔽材料、底部屏蔽材料;屏蔽水箱与支座水箱之间的屏蔽水箱顶板开孔以使其之间的水连通;屏蔽水箱外部设置有侧部屏蔽材料;屏蔽水箱底板设置有底部屏蔽材料,屏蔽水箱与支座水箱支承反应堆压力容器,支座水箱顶板与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垫之间设置有水平隔热润滑板与侧部隔热润滑板。本发明在传统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承的基础上增加屏蔽功能,阻挡了来自反应堆的辐射,确保反应堆外的人员与设备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3871497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38861.6
申请日:2012-1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支承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压力容器悬臂式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中支承环中环板状上法兰和下法兰通过内腹板和外腹板焊接固定;在上法兰上沿周向均匀分布3~8个向下凹陷形成凹槽结构的支承支座,且每个支承支座所对应处的上法兰、下法兰以及外腹板均向外延伸,形成空腔结构的支承结构,且该支承结构的端部设有通风接口;支承环中的下法兰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并通过穿过下法兰的螺旋千斤顶调整支承环的标高和水平度。该支承装置,适用于放置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堆腔直径与反应堆压力容器尺寸不匹配时的情况,无需对反应堆压力容器进行重新设计,增加了支承结构对于堆腔尺寸变化的适应性,节约设计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