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4695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1199604.X
申请日:2021-10-14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发明人: 刘丽莉 , 张明 , 邓坚 , 余红星 , 刘余 , 邓纯锐 , 陈亮 , 何晓强 , 丁书华 , 张吉斌 , 邹志强 , 张航 , 武铃珺 , 彭欢欢 , 王小吉 , 卢川 , 杨洪润 , 向清安 , 武小莉 , 许幼幼 , 杜政瑀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21C17/00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下腔室熔融池瞬态结构获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核反应堆严重事故进程确定熔融池结构计算的关键时间点;基于各关键时间点迁移到下腔室的熔融物组分与熔融物平衡态相图,判断熔融物是否分层;若熔融物出现分层,则根据各分层的密度计算熔融池的瞬态结构。与现有的只计算熔融物完全迁移到下腔室形成终态熔融池后的稳态结构获取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以给出熔融物在迁移过程中在下腔室内形成熔融池的瞬态结构形态,从而更准确地评价整个严重事故过程中实施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措施时压力容器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9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28792.1
申请日:2021-11-10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发明人: 刘丽莉 , 黄代顺 , 张明 , 崔怀明 , 卢毅力 , 张渝 , 邓坚 , 曹锐 , 邹志强 , 陈亮 , 许幼幼 , 杜政瑀 , 马海福 , 彭欢欢 , 王小吉 , 张航 , 武铃珺 , 武小莉
IPC分类号: G21C15/18 , G21C15/02 , G21C15/24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和能动堆腔注水冷却系统及方法,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于压力容器下封头外侧的保温层、堆腔隔间混凝土墙和安全壳混凝土墙;所述压力容器下封头与所述保温层之间形成保温层流道;所述保温层外侧、堆腔隔间混凝土墙与所述安全壳混凝土墙底面之间形成堆腔隔间;所述堆腔隔间混凝土墙与所述安全壳混凝土墙侧面之间形成外侧隔间;所述堆腔隔间混凝土墙上部与所述安全壳混凝土墙顶面之间形成安全壳隔间;所述保温层流道的出口标高高于所述堆腔隔间混凝土墙的标高。本发明在核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工况下迅速淹没压力容器下封头带走热量,保证其完整性,避免发生熔融物在安全壳中释放的后果,提高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8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27389.7
申请日:2021-11-10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发明人: 张明 , 黄代顺 , 崔怀明 , 卢毅力 , 张渝 , 刘丽莉 , 邓坚 , 曹锐 , 邹志强 , 陈亮 , 许幼幼 , 杜政瑀 , 马海福 , 彭欢欢 , 王小吉 , 张航 , 武铃珺 , 武小莉
IPC分类号: G21C15/18 , G21C15/02 , G21C15/24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非能动堆腔注水冷却系统及方法,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设置于压力容器下封头外侧的保温层、第一混凝土墙、第二混凝土墙和安全壳混凝土墙;压力容器下封头与保温层之间形成保温层流道;第一混凝土墙和第二混凝土墙之间形成自然循环流道;保温层外侧、第一混凝土墙与安全壳混凝土墙底面之间形成堆腔隔间;堆腔隔间、保温层流道和自然循环流道连通;第二混凝土墙与安全壳混凝土墙侧面形成外侧隔间,第二混凝土墙上部与安全壳混凝土墙顶面之前形成安全壳隔间;保温层流道的出口标高高于第一混凝土墙的标高,第二混凝土墙的标高高于保温层流道的出口标高。本发明提升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4695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199604.X
申请日:2021-10-14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发明人: 刘丽莉 , 张明 , 邓坚 , 余红星 , 刘余 , 邓纯锐 , 陈亮 , 何晓强 , 丁书华 , 张吉斌 , 邹志强 , 张航 , 武铃珺 , 彭欢欢 , 王小吉 , 卢川 , 杨洪润 , 向清安 , 武小莉 , 许幼幼 , 杜政瑀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21C17/00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下腔室熔融池瞬态结构获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核反应堆严重事故进程确定熔融池结构计算的关键时间点;基于各关键时间点迁移到下腔室的熔融物组分与熔融物平衡态相图,判断熔融物是否分层;若熔融物出现分层,则根据各分层的密度计算熔融池的瞬态结构。与现有的只计算熔融物完全迁移到下腔室形成终态熔融池后的稳态结构获取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以给出熔融物在迁移过程中在下腔室内形成熔融池的瞬态结构形态,从而更准确地评价整个严重事故过程中实施压力容器外部冷却措施时压力容器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7318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353025.4
申请日:2018-11-14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型压水堆核电站堆芯布置,所述堆芯装载205、221或257组燃料组件,堆芯活性段高度介于3.66~4.27m;堆芯中按1/4旋转对称布置不少于85束控制棒组件;堆芯中燃料组件采用17×17栅格布置;所述超大型压水堆的额定热功率不低于3700MWt。本发明用于满足核电厂以热功率不低于3700MWt的水平实现特定循环长度的燃料管理的需求;利于提高反应堆功率、降低电厂比投资,增加年度发电量,有利于经济性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139908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370878.9
申请日:2015-06-30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分类号: G21D3/16
CPC分类号: Y02E30/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核电厂堆芯的控制模式,设置两套独立控制的控制棒组:T棒组和D棒组;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时,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反应堆控制:冷却剂平均温度控制由独立的T棒组完成,控制堆芯的反应性变化,轴向功率分布形状由独立的D棒组控制,阶段性调节可溶性硼,将控制棒组恢复到运行范围内;负荷跟踪模式之外的其它模式运行时,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反应堆控制:冷却剂平均温度控制由独立的D棒组完成,D棒组还用来调整堆芯轴向功率形状和较小的反应性变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负荷跟踪模式运行时使用控制棒进行堆芯反应性控制,大大减轻了操作员负担;减少了硼废水的生成,减少了运行成本和废水处理成本,并有利于环境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676970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46149.9
申请日:2016-11-22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分类号: G01N15/02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核燃料微球颗粒的自动传送装置及自动检测平台,包括漏斗,漏斗的出口端与多段圆管连接;多段圆管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圆管、第二圆管、第三圆管,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呈V形,第三圆管呈竖直向下排布,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的连接端设有将核燃料微球颗粒从第二圆管推入第三圆管的气泵,第三圆管的出口端位于用于核燃料微球颗粒数目的检测装置的上端。本发明还公布了一种具有自动传送装置的检测平台,可对核燃料微球颗粒的外形尺寸和球形度进行自动检测,不仅可以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而且大幅度减少了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接触放射性危害的可能性,适用于批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364333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291094.8
申请日:2013-07-12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分类号: G01N1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核燃料及材料腐蚀性能试验用夹具,包括压簧(1)、上圆盘(2)及位于上圆盘(2)下方的下圆盘(3),其中,压簧(1)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釜盖(5)下端面和上圆盘(2)上端面,上圆盘(2)和下圆盘(3)均设有中心开孔,高温高压釜测温管(7)穿过上圆盘(2)和下圆盘(3)两者的中心开孔且与下圆盘(3)固定连接。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本发明应用时在压簧(1)的调节作用下,能避免夹持试样(6)时出现应力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03364332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291092.9
申请日:2013-07-12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分类号: G01N1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核材料堆外腐蚀试验的专用试样挂具,包括环架(2)、多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柱(1)及连接在环架(2)上的多个挂钩(3),每根支撑柱(1)均与环架(2)的侧壁连接,环架(2)上多个连接支撑柱(1)的连接部位在环架(2)的环形面上等间距分布。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本发明应用时可由挂钩(3)对试样(5)进行固定,并通过支撑柱(1)支承来放置在高温高压釜内,取放样方便,无需拆装连接,进而可提高腐蚀试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364334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310291236.0
申请日:2013-07-12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分类号: G01N1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燃料及材料堆外腐蚀试验的专用试样挂具,包括挂钩(1)、圆盘(3)及多个下端封口的圆筒(2),其中,挂钩(1)连接于圆盘(3)上端面的中央部位,多个圆筒(2)的侧壁上端均连接于圆盘(3)的下端面,圆盘(3)设有与圆筒(2)数量相当且贯穿圆盘(3)上下端面的试样通孔,多个试样通孔与多个圆筒(2)的开口端位置一一对应。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本发明应用时便于对不同形状的试样进行放置,进而使核燃料及材料堆外腐蚀试验时放置试样操作便捷,省时省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