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U形杆的冷态弯制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84573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95572.6

    申请日:2011-0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造U形杆的冷态弯制设备及方法。其结构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导轨装置,导轨装置上设有可沿导轨方向自由移动的正向推动模具,正向推动模具的前部为圆弧形,圆弧形外边缘开有凹槽,正向推动模具上设有驱动杆,驱动杆穿过驱动杆基座与驱动装置相连;在导轨装置的两侧对称设有侧向导向滑轮装置,并且导轨装置两侧分别设有可沿垂直于导轨方向自由移动的侧向推动滑轮,侧向推动滑轮上设有驱动杆,驱动杆穿过驱动杆基座与驱动装置相连;正向推动模具、侧向导向滑轮装置、侧向推动滑轮都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发明能够实现U形杆的一次性冷态成形,不会在弯曲过程中发生危险,并能够解决U形杆的回弹问题。

    多向同步冷态挤压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4375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110252177.7

    申请日:201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向同步冷态挤压设备及方法,涉及机械制造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挤压尺寸精度要求高、挤压后的各向性能尽可能一致,且不希望用加热的方式进行挤压的情况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为:一种多向同步冷态挤压设备,包括正多面体的框架各个侧面上对应布置挤压模块单元,所述各挤压模块单元上均布置有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用于保证各个方向的挤压模块单元在同样的力下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同样的位移;一种多向同步冷态挤压方法,通过若干挤压模块单元从多个方向对称的实施挤压,各个方向的挤压模块单元在同样的力下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同样的位移,完成挤压。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挤压设备及方法等。

    多向同步冷态挤压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4375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252177.7

    申请日:201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向同步冷态挤压设备及方法,涉及机械制造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挤压尺寸精度要求高、挤压后的各向性能尽可能一致,且不希望用加热的方式进行挤压的情况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为:一种多向同步冷态挤压设备,包括正多面体的框架各个侧面上对应布置挤压模块单元,所述各挤压模块单元上均布置有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用于保证各个方向的挤压模块单元在同样的力下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同样的位移;一种多向同步冷态挤压方法,通过若干挤压模块单元从多个方向对称的实施挤压,各个方向的挤压模块单元在同样的力下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同样的位移,完成挤压。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挤压设备及方法等。

    一种制造U形杆的冷态弯制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2284573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110195572.6

    申请日:2011-0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造U形杆的冷态弯制设备及方法。其结构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导轨装置,导轨装置上设有可沿导轨方向自由移动的正向推动模具,正向推动模具的前部为圆弧形,圆弧形外边缘开有凹槽,正向推动模具上设有驱动杆,驱动杆穿过驱动杆基座与驱动装置相连;在导轨装置的两侧对称设有侧向导向滑轮装置,并且导轨装置两侧分别设有可沿垂直于导轨方向自由移动的侧向推动滑轮,侧向推动滑轮上设有驱动杆,驱动杆穿过驱动杆基座与驱动装置相连;正向推动模具、侧向导向滑轮装置、侧向推动滑轮都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发明能够实现U形杆的一次性冷态成形,不会在弯曲过程中发生危险,并能够解决U形杆的回弹问题。

    一种燃料组件贮运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3614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31555.7

    申请日:2023-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组件贮运装置,包括贮运单元,贮运单元围设形成燃料组件的贮运空间,贮运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栅板,栅板位于贮运单元的中部,栅板内设有相互平行的栅条,相邻栅板的栅条相互垂直,在贮运单元底部的投影呈井字型,将贮运空间划分为井字空间,井字空间包括第一子空间与第二子空间,燃料组件位于第一子空间,冷却水在第二子空间内可自然冷却循环,与燃料组件进行热交换。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带有平行栅条的栅板将贮运空间划分为井字空间,能够增强贮运单元的刚度,减小燃料组件间距,增大冷却空间,提升燃料组件的冷却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