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微塑料生态位原位研究的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57490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711147898.5

    申请日:2017-11-17

    IPC分类号: G01N33/4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微塑料生态位原位研究的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海洋环境领域,它包括锚定系统、承载系统、压载系统和收集系统;锚定系统连接承载系统,压载系统连接在承载系统上方;收集系统用于收集获得的样品;本发明通过营造与自然海水水温、盐度、pH和营养盐等环境参数一致的实验条件,进行原位实验,克服了现场调查收集微塑料材质、形状和大小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实验室条件下难以还原真实海洋环境的缺点。同时,该装置中的压载系统实现了承载系统的自动上浮和下沉,方便了样品的投放和采集。另外,收集系统船上操作协调性好,收集快速,本法发明装置的应用为分析微塑料生态位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实验室内分析纳塑料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量及分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932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83318.3

    申请日:2023-09-14

    IPC分类号: G01N27/626 G01N1/4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内分析纳塑料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量及分布的方法,属于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所述方法通过使用金属铕内标纳塑料颗粒,并消解纳塑料,使纳塑料中的铕金属元素完全释放并转化成能够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的铕离子状态,构建铕元素‑纳塑料标准曲线;室内实验时选择海洋生物并暴露于铕元素标记的纳塑料中一段时间,解剖海洋生物体各组织,消解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其各组织内的铕金属含量,代入铕元素‑纳塑料标准曲线计算其组织纳塑料含量。本发明方法可以方便高效的检测不同海洋生物体内纳塑料的富集情况以及不同含量,为纳塑料对海洋生物食品质量生物安全评价和海洋渔业环境风险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

    一种用于海水环境中塑料破碎原位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09187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904820.2

    申请日:2023-07-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水环境中塑料破碎原位收集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海水中维持稳定的深度,不受潮汐的影响,并有效的收集大块塑料破碎后产生的小尺寸塑料的用于海水环境中塑料破碎原位收集装置。它包括:浮力单元,浮力单元漂浮在海面上;样品实验台,样品实验台与浮力单元连接,样品实验台包括槽口朝上的样品容纳槽,样品容纳槽的槽口位于海面下方设定深度,样品容纳槽的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样品安装件,其固定在样品容纳槽的槽口内;塑料实验样品,其位于样品容纳槽内,并连接在样品安装件上;收集器,其包括位于样品容纳槽下方的收集筒,收集筒的上端与样品容纳槽的底部连通,收集筒的下端设有可拆卸的密封底盖。

    一种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来源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731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83707.9

    申请日:2020-02-10

    IPC分类号: G01N21/84 G01N21/65 G01N21/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来源的判定方法,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采集特征源介质中微塑料代表性的样品分析其颜色、形状、成分等关键参数;构建不同生产、使用和排放途径的微塑料指纹信息库;通过对比海水样品与可能来源的微塑料样品形态和化学特征,筛选出可以指示微塑料来源的关键区别性指标及特征指示物;最后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海水微塑料样品和常见塑料源稳定特征指纹信息库中的参数进行系统分析,用于判定海水微塑料样品的可能来源。本发明可以为我国海洋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海水微塑料生态位原位研究的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57490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147898.5

    申请日:2017-11-17

    IPC分类号: G01N33/4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微塑料生态位原位研究的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海洋环境领域,它包括锚定系统、承载系统、压载系统和收集系统;锚定系统连接承载系统,压载系统连接在承载系统上方;收集系统用于收集获得的样品;本发明通过营造与自然海水水温、盐度、pH和营养盐等环境参数一致的实验条件,进行原位实验,克服了现场调查收集微塑料材质、形状和大小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实验室条件下难以还原真实海洋环境的缺点。同时,该装置中的压载系统实现了承载系统的自动上浮和下沉,方便了样品的投放和采集。另外,收集系统船上操作协调性好,收集快速,本法发明装置的应用为分析微塑料生态位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种金属纳米颗粒离子和纳米效应毒性贡献率的估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18688B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610327928.X

    申请日:2016-05-17

    IPC分类号: G01N33/00 G01N15/14 G01N21/64

    摘要: 一种金属纳米颗粒离子和纳米效应毒性贡献率的估算方法,属于人工金属纳米颗粒毒性效应评价领域,选择海洋中的贝类血淋巴细胞为实验对象,根据金属纳米颗粒释放的金属离子含量,设定含有金属离子或纳米颗粒的细胞培养基为两个实验组,研究离子效应和纳米效应对其毒性得贡献率。本发明首次将金属纳米颗粒的纳米效应和离子效应分别进行研究,选择海洋底栖生物免疫系统的血淋巴细胞为实验对象,该细胞对污染物胁迫十分敏感。同时选择多项生理指标将研究水平推进到分子免疫水平,提高了人工金属纳米颗粒毒性效应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塑料微颗粒在制备抗弧菌鱼类饲料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77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283964.2

    申请日:2022-10-20

    IPC分类号: A23K50/80 A23K20/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塑料微颗粒在制备抗弧菌鱼类饲料中的应用,属于水产饲料领域,所述应用为在鱼类饲料添加0.2mm‑0.5mm聚丙烯塑料微颗粒,添加量为100‑300mg聚丙烯塑料微颗粒/吨饲料。本发明方法克服了以往通过添加大量抗生素或者农药等的缺点;通过投喂一定粒径和比例塑料微颗粒,既防止投喂比例过高对鱼类肠道造成负担,又能防止投喂比例过低,不能高效去除肠道中的致病性弧菌,同时特定粒径的塑料微颗粒不会被鱼类吸收,从而避免对鱼体造成伤害和影响食品安全。